立新鎮

立新鎮

立新鎮位於四川省綿陽市三台縣西北49公里,距綿陽市29公里,地理坐標北緯31°17′,東經104°51′。地處三台、中江、綿陽市涪城區3縣(區)交界處,東接蘆溪鎮,西連中江黃鹿鎮,北界港城豐谷鎮,南鄰新魯鎮。原名新廟子。始建於清同治九年(1870),光緒二十五年(1899)興場,商賈雲集。全鎮總面積69.31平方公里,場鎮面積1.2平方公里。鎮轄23個行政村,場鎮居民委員會1個。全鎮總人口29550人,8895戶。少數民族2個,共36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立新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四川省三台縣
  • 下轄地區:1居委會23行政村
  • 電話區號:0816
  • 郵政區碼:621000
  • 地理位置:四川省綿陽市三台縣西北49公里
  • 面積:69.31平方公里
  • 方言:四川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火車站:綿陽站
  • 車牌代碼:川·B
自然地理,氣候,水系,鎮情簡介,區位人口,歷史氣候,經濟概況,農業,綜合信息,人口數據,農業特色,農業工作,調整目標任務,結構調整,重建工作,地理位置,

自然地理

氣候

立新鎮地貌以淺丘為主,兼有壩地,屬亞熱帶濕潤季風型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4℃,年均降水量880毫米左右,年均無霜期290天左右。有土地面積2954公頃,耕地2876公頃,人均占有土地1.46畝。
立新鎮立新鎮

水系

主要河流2條,石碑河最大,全長15公里。旅遊景點2個。植被面積1734.6森林面積1666.7公頃,森林覆蓋率達65%。全鎮水利設施較為完備,鎮內有小(-)型水庫2座,小(二)型水庫12座,石河堰33道,山平塘344口,2條百里渠支斗毛渠45公里控灌全鎮,保灌農田 2.6萬畝,自流灌溉達 60%。

鎮情簡介

區位人口

立新鎮地處四川省三台、中江、涪城三縣(區)交界處,緊鄰綿陽市城郊。轄2個辦事處,23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80個社,總戶數8801戶,總人口29345人,幅員面積69.3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9366畝,其中水田18288畝、旱地21048畝。

歷史氣候

立新鎮,原名新廟子。始建於清同治九年(1870),光緒二十五年(1899)興場,商賈雲集。立新鎮位於縣城西北49公里,距綿陽市29公里,地理坐標北緯31o17’,東經104o51’。地處三台、中江、綿陽市涪城區3縣(區)交界處,東接蘆溪鎮,西連中江黃鹿鎮,北界港城豐谷鎮,南鄰新魯鎮。地貌以淺丘為主,兼有壩地,屬亞熱帶濕潤季風型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4℃,年均降水量880毫米左右,年均無霜期290天左右。

經濟概況

農業

立新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初步形成了四大產業支柱。一是萬畝制種產業。立新鎮18個村110個社搞水稻、玉米、油菜制種,面積10300畝,僅此一項立新鎮增加產值225萬元,人平增收75元。二是優質水果業。建立了立新鎮優質水果園,註冊成立了三台立新果業公司,有10畝以上的小果園250個。三是優質蔬菜業。立新鎮種植蔬菜5300畝,年產蔬菜650萬公斤。四是畜禽養殖業。已建立了3個優質肉豬養殖基地,4個商品禽兔生產基地,3個商品牛羊生產基地,畜牧業年產值占農業總收入的46%。

綜合信息

立新鎮總面積69.31平方公里,場鎮面積1.2平方公里。鎮轄23個行政村,場鎮居民委員會1個。立新鎮總人口29550人,8895戶。少數民族2個,共36人。有土地面積2954公頃,耕地2876公頃,人均占有土地1.46畝。主要河流2條,石碑河最大,全長15公里。旅遊景點2個。植被面積1734.6森林面積1666.7公頃,森林覆蓋率達65%。立新鎮水利設施較為完備,鎮內有小(-)型水庫2座,小(二)型水庫12座,石河堰33道,山平塘344口,2條百里渠支斗毛渠45公里控灌立新鎮,保灌農田2.6萬畝,自流灌溉達60%。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28208

14708

13500
家庭戶戶數
9328
家庭戶總人口(總)
28143
家庭戶男
14656
家庭戶女
13487
0-14歲(總)
6820
0-14歲男
3572
0-14歲女
3248
15-64歲(總)
19083
15-64歲男
9947
15-64歲女
9136
65歲及以上(總)
2305
65歲及以上男
1189
65歲及以上女
1116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27389

農業特色

立新鎮新景村充分挖掘和發揮當地自然優勢,在選擇水源條件較好的槽壩地或排灌條件較好的兩季田的基礎上,實現了一年五熟五高產,畝產值超6000元,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一、早春種地膜玉米:在2月中下旬育苗,3月中下旬移栽,地膜覆蓋,畝植3000-3200株,畝產達1200斤,產值1000元。
二、種植秋玉米: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早玉米收穫前10天育秋玉米苗,7月上中旬移栽,畝植3200-3500株,以賣鮮玉米為主,產值可達1000-1500元。
三、秋四季豆:在秋玉米長至6-7葉時種秋四季豆,以秋玉米稿稈作架,秋四季豆畝產可達2500-3000斤,產值1200-1500元。
四、冬萵筍:在9月中下旬育萵筍苗,10月中下旬定植,畝植4500-5000株,2008年11月底前後賣完,畝產萵筍3000-4500斤,畝產值1400-1600元。
五、早春萵筍:10月底育萵筍苗,12月初定植,畝植4000株左右,3月初前後賣完,畝產萵筍5000斤,產值1400-1900元。
早春萵筍收穫後,即開始種第二年的春玉米,如此循環,一年收入可達6000-8000元。
2008年,新景村一年五熟種植模式已達到589.3畝,占全村耕地面積的46.3%,該村6組,45戶,耕地面積280畝,2008年五熟種植238畝,占85%。該組村民崔代保承包地7.6畝,2007年4.3畝因此創收25843元,2008年全部改種五熟模式。

農業工作

調整目標任務

一、明確調整的目標、任務及重點。
明確結構調整目標。按照農業產業發展趨勢,2007年立新鎮農業工作總體部署是“以民生為本,強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重點抓好三件事。一是調整糧菜種植比例,重點發展棚室和特色種植。按照新農村建設整體規劃和現代有機農業生產標準,規劃調整種植區域,依託4萬畝無公害認證優勢,新調整蔬菜種植面積5000畝,發展棚室3000畝。瞄準奧運,引進蔬菜新品種4-5個,推行先進的農業管理生產技術搞好示範試種,構建京津綠色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基本框架。二是加快農業產業化建設步伐。依託現有的地緣、生態資源優勢,圍繞綠色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建設,實施千名農民培訓計畫,發展農業實體。三是發揮政府的作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投入力度。著重解決生產難題,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
到2008年為止,立新鎮各村已確定調整面積2250畝。其它村正在制定調整當中,從立新鎮總的情況看,各村調整的積極性很高,為總目標的實現打下基礎。為確保總目標的實現,立新鎮各村街要在春節前制定完成2007年農業結構調整目標和農業產業化中長期發展規劃。

結構調整

二、落實責任,強化措施,推動農業結構調整上水平。
按照鎮政府2007年工作部署,農業結構調整是2007年的一項重要中心工作,為確保目標的實現,進一步強化措施,落實責任,推動農業結構調整順利開展。在具體工作中採取以下措施、方法:
1、用足用好國家及地方有關惠農政策,千方百計爭取農業開發資金,爭取市、區涉農部門的資金支持,對爭取來的涉農資金和鎮財政支農資金集中使用,重點扶持結構調整項目。
2、完善獎勵機制。為激發各村推動結構調整的積極性,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對發展棚室生產有貢獻的個人給予重獎。
3、加強領導。發揮黨委、政府的職能作用,圍繞構建“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發展理念引導農業、用培養新農民發展農業”的模式,由政府牽頭,成立農民協會,並完成信息服務、實用技術引進與普及、市場開發等組織機制建設,培訓農民經紀人20-50名。黨委各職能部門,要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積極開展各種形式思想解放運動,充分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工作方式方法,拓展立新鎮幹部民眾的工作視野,樹立敢闖敢試精神,用思想的大解放,推動農業結構調整上水平,共青團、婦聯組織,要用領先他人一步的精神,率先垂範,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和理念爭取上級組織的支持,創建青年農業示範基地。為立新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揮典型示範作用。
4、積極探索土地流轉方式,搞好土地的綜合開發。
5、落實責任制。按照鎮2007年工作總體思路,農業結構調整作為立新鎮一項中心工作,為確保任務目標的完成,要進一步完善崗位責任制,量化考核目標。各村要參照鎮裡包村、包片責任制,根據農業發展現狀和民眾意願,制定目標任務,明確責任人。機關幹部要實行領導幹部包片、一般幹部包村,一包到底。年前拿出符合各村實際的任務方案上報黨委並狠抓落實,落實任務指標與包片領導和包村幹部政績考核與年終獎金直接掛鈎。

重建工作

2008年11月23日,縣委副書記、代理縣長趙飈到立新、黎曙鎮調研農業產業化、災後農房重建和受災民眾安全過冬工作。
趙飈先後到立新鎮香林村、立新鎮香林奶牛養殖場、立新鎮新民村養豬場、黎曙鎮旗山村等地實地察看,並聽取了有關工作匯報。
在立新鎮香林村,一大片長勢喜人的制種油菜吸引了趙飈關注的目光,他十分高興地詢問了立新鎮的制種產業情況。據了解,經過幾年的發展,立新鎮的油菜、水稻制種面積已經發展到10000多畝,能實現畝平產值2000多元,成為了立新鎮的一項富民產業。
他高度評價了立新鎮黨委政府多年來堅持走農業產業化、努力增加農民收入的路子,希望鎮黨委政府要堅定不移地推進農業產業化,充分利用現有基礎,藉助當地農業專合組織,加強對制種農戶的有關技術和市場經濟知識培訓,進一步鼓勵支持農戶發展制種產業,把立新鎮的制種產業做大做強,為當地農民帶來更多收入,推進全縣農業產業化發展。
當趙飈聽取了有關立新鎮瀑電移民和諧穩定、安居樂業的情況匯報後,興致勃勃來到了移民村支部副書記王福軍家中,參觀了他新辦的養豬場,趙飈對他協助黨委政府做好移民穩定工作、積極尋找致富門路、帶領民眾共同富裕所做的大量實在工作給予高度讚賞,並建議王福軍加強養殖消毒和防疫,把規模做大,把品質做優,要隨時關注市場變化,還要求鎮黨委、政府格外關注、高度關心移民的生產生活,要多提供資金、信息、技術等支持。
趙飈充分肯定了立新鎮黨委政府對災後農房重建工作的組織化程度和當地受災民眾重建美好家園的熱情,他說,“小集中”模式是上級通過實踐總結出來的、能兼顧農村實際和新農村建設的科學重建方式,一個地方災後農房重建“小集中”模式推廣率越高,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這個地方的黨委政府為此所作的工作越多、成績越顯著。
他同時要求鎮村幹部、建房民眾要把安全放在首位,要堅持好之當頭,又好又快,一定要通過各級幹部和民眾的共同努力,讓受災民眾高高興興、順順利利重建美好家園。

地理位置

立新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