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簡介
提高立射成績,在三種姿勢項目比賽中有很大意義,立姿前幾名的環數差距比臥姿大得多,立姿成績高的射手總成績超過臥、跪成績好的射手,在三種姿勢項目的比賽中是常見的。因此,在訓練中,立姿的訓練時間應比臥、跪長。
立姿難度雖大,但調整方便,姿勢和動作上的問題比臥、跪容易暴露(通過肌肉狀態和槍晃規律的變化發現問題)。所以,射手通過勤學苦練,還是可以打出高成績的。
姿勢外貌
兩腳站立,開度約與肩同寬(四肢長的射手開度小於肩寬,四肢短的則大於肩寬);左手托槍、左上臂貼在胸上,左肘抵在髂骨(胯骨)內上側;上體向右後彎曲;右手握槍頸,托底鈑抵在右肩三角肌上。
動作分析
下肢動作
1、 兩腳和目標的位置關係:
一般體型的射手,左腳在射面上,右腳向後退一點,這樣能起到右腿支撐向後傾斜上體的作用。右腳後腿多少,由上體的傾斜度而定,原則是右肩和右腳跟在同一垂直線。
2、 腿部動作:
立姿射擊時,兩腿支撐著身體和槍枝,腿部肌肉用力很大,運動生理學認為,肌肉過於緊張就會僵硬並影響鄰近部位的動作,腿部肌肉過於緊張會影響腰部動作。所以做好腿部動作時要從物理和生理兩方面考慮。從力學角度考慮,兩腳均勻受力身體最穩;但從生理角度考慮,卻是重心靠近左腳為好。這樣的姿勢左腳和地面基本上是垂直的,左腿受力很正,不用很大的力就可以站直,左臀肌和左腰背肌因而比較容易放鬆;右腿是傾斜的,它必須比左腿用力大才能伸直,右腰、臀肌因而比較緊張,這種緊張正是保持上體姿勢所必須的,只要用力得當,對槍的穩定性就沒有影響。
3、 兩腳受力的情況:
一般體型的射手,左腳全腳掌受力均勻,就象被吸在地上一樣,右腳內側受力比外側稍大,四肢長,兩腳開度小的射手,兩個腳掌受力都是均勻的。
腰部動作
1、 動作外形:
上體是向右後傾斜的。如不傾斜,據槍後,人和槍的總重心就會偏在身體的左前方,不僅影響姿勢的穩定,而且還會使右腰背肌緊張加劇,破壞動作的協調。
2、 內在感受:
據槍後,腰部系皮帶處(第三腰椎)有向後方平行移動的感覺,這樣可以把脊柱左側的韌帶拉長到最大限度,使之充分發揮幫助保持上體姿勢的作用。
左臂動作
左臂是支撐槍枝的主要部位,它的受力情況和肌肉狀態,對槍枝的穩定有直接影響。因此,要求據槍後能做到左臂受力正和使槍的重心儘量接近身體的重心。
1、 動作外形和內在感受:
左上臂和左肘分別依託在左胸和骼脊(胯骨)的內側,肱三頭肌放鬆,左肩下沉,上臂有被槍壓在胸上的感覺;如果肱三頭肌不放鬆,那就會增大肱二頭肌等屈肌的緊張程度和影響槍枝的穩定性。
據槍時,左肘抵胯骨的動作要和轉體、塌腰的動作同時做;左上臂的肱三頭肌從胸的中上部向左下滑到定位,貼胸才緊。這個動作臂長和臂短的射手都是一樣的,特別是臂長的射手,不要因為肘很容易抵上胯骨而忽略貼胸,因為貼胸不緊容易打遠彈。
2、 左臂的受力情況:
前臂和地面垂線的夾角大小與上體向右後的傾斜度成正比,傾斜度越大,夾角隨之加大,反之則小。只有這樣才能保持左臂的平衡和穩定。不要孤立地追求收攏左前臂的姿勢,而不和上體配合,這樣左臂和上體的角度是保持不住的。
抵肩
立姿抵肩前先要象跪姿一樣抬臂含胸,右臂要抬到與肩平或超過肩的高度,抵肩時右手用力帶槍,把拖底鈑緊緊抵在三角肌上,槍托下部貼在胸上,然後右臂可以在不改變抵肩鬆緊的前提下,輕輕放下一些,這樣會使射手有一種肩和胸部把槍托緊緊包住的感覺;抵肩時如果不抬臂含胸,則不會有這種感覺。
握把
立姿握把比臥、跪都緊,而且要用力帶槍。
貼腮
立姿貼腮比較緊,貼腮時頭部應先向左轉,然後再正直地向下貼,不要歪著頭往槍托上靠。
瞄準
唯準的方法和跪姿一樣,是貼腮後立即屏氣,眼睛觀察槍的晃動規律,槍從左向右(或從右向左)晃動2-3次以後,一般在黑環下沿有個短暫的停頓時間(第一穩定期),射手要注意掌握好時機,在槍停下之前擊發(即平正準星進人瞄準區的邊緣就擊發)效果最好;對初學射手要提倡“晃動中出發”,對穩定性好的射手要提倡“穩定前期擊發”或“槍穩即扣響”的打法。因為穩定前期精力體力充沛,保持動作的能力強,槍的晃動是向小和穩的方向
發展的,在晃中孕育著穩的因素,實踐證明此時扣響,實際彈著常高於預報環數;而穩住再扣,看起來好象很保險,實際上槍是向晃動的方向發展的,往往是穩時扣,晃時響,看著瞄得很好,就是打不上10環。
立姿射擊時切忌苛求瞄準點,越苛求就越容易錯過擊發時機。槍不如臥、跪穩是事實,硬強求穩扣是不切實際的,初學時一定要堅持平正準星進人瞄準區就擊發的打法,在貼腮後10秒以後把這一發打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