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候下胎散

立候下胎散,中醫方劑名。出自《胎產心法》卷中。主治臨產或橫逆,或血海乾涸,或胎死不下,死在頃刻者。臨床上常用於子死腹中。

基本介紹

  • 名稱:立候下胎散
  • 出處:《胎產心法》卷中
  • 組成:皮消、大附子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運用,加減化裁,使用注意,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皮消一錢(3克)(少壯者一錢五分(4.5克)),大附子(煨,去皮。體弱者用,壯者不用)三五分(1.5〜2.5克)。

用法用量

用黃酒半鐘,煎一二沸,溫服。立下。

主治

臨產或橫逆,或血海乾涸,或胎死不下,死在頃刻。

運用

臨床常用於治療子死腹中。

加減化裁

如寒天,壯者亦加附子三五分(1.5〜2.5克)。

使用注意

大附子體弱者用,壯者不用。

重要文獻摘要

《驗方新編》:“凡妊婦胞衣未下,急於胎之未生,子死腹中急於胞之未下。蓋胞衣未下,子與母氣尚相呼吸。若子死腹中,則軀形巳冷,胞髒氣寒,胎血凝冱、氣不升降。欲下死胎,若以至寒之藥用之,不惟無益,而害母命者多矣。所以古人有用附子湯使胞髒溫暖,凝血流動。以附子能破寒氣墮胎也。又有因患傷寒、熱病、溫瘧之類,胎受邪熱毒氣,內外交攻,因致胎死留於胞髒。古人深慮胎受毒氣,必然脹大,故用朴硝、水銀、硇砂之藥,不惟使胎不脹,又能使胎形化爛,再副以行血順氣之藥,死胎即下。此古人立方之意,後人遵意仿而行之,所以有立候下胎散一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