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碩增

竇碩增

竇碩增,男,1967 年出生,博士,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獲得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竇碩增
  • 出生日期:1967 年
  • 職業:研究員
  • 性別:男
  • 研究方向:魚類生態學、生物資源學
人物經歷,簡介,承擔項目,發表文章,研究,

人物經歷

學歷
1990—1994,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學,獲博士學位
1988—1990,中國海洋大學,海洋漁業科學,獲碩士學位
1984—1988,中國海洋大學,海洋漁業科學,獲學士學位
工作經歷
2005獲得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擇優支持,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
2001—2005,東京大學,外國人招聘學者、客座副教授
1996—1998,東京大學,博士後
1994—2000,歷任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94)﹑副研究員(1995)﹑研究員(2000)

簡介

1988畢業於中國海洋大學,獲學士學位,1990年獲碩士學位;1994年獲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學專業博士學位。歷任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94)、副研究員(1996)、研究員(2000);1996-1998年,日本東京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01-2005年,東京大學海洋研究所外國人研究員、客座副教授;2009年7-9月,東京大學海洋研究所客座教授。2005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並獲擇優支持。中國魚類學會理事。
竇碩增研究員竇碩增研究員
先後承擔百人計畫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課題、海洋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863課題、國家科技支撐課題等科研項目12項,發表論文60餘篇(SCI源論文29篇)。
曾於2008年7月,作為青島科技界代表,擔任第29屆奧運會青島第253棒火炬手。
姓 名:
竇碩增
性 別:
研究方向:
魚類生態學、生物資源學
職 稱:
研究員/博導
部 門:
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承擔項目

主要從事魚類生態學和漁業資源學研究,包括近海環境變動下魚類資源補充機制和種群數量變動、魚類早期生活史的演變機制、污染脅迫下漁業種群的資源衰退機理等。承擔了百人計畫專項、973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海洋公益性項目等近20項科研項目。在環境變化下魚類生活史演變及其資源效應、資源補充機制、海洋食物網構建、污染物在食物網中的傳遞過程及其對漁業種群資源補充的毒理作用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發表文章

Journal of Fish BiologyAquacultureEnvironmental Biology of Fish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Journal of Sea ResearchHydrobiologia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arine Biology and Ecology等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80餘篇(SCI 40餘篇),參編中英文專著3部。

研究

一直從事魚類生態學、漁業資源學研究,關鍵科學問題包括:(1)耳石信息分析與與生活史重新構建及環境反演技術。構建耳石顯微結構(SEM)與微化學(SEM、EPMA、ICP-MS、碳氧同位素分析)分析技術,以此反演了長江口及其鄰近水域刀鱭、帶魚等魚類的生活史及其洄游遷移履歷,揭示了30年來近海環境變動下其生活史的演變過程與機制;運用耳石信息分析技術解決這些魚種的種群判定、出生溯源、混合群識別、生長-性成熟過程、生活環境變遷等魚類生態學難點問題。(2)海洋魚類資源補充機制、種群生態學及種群數量變動規律。研究近海鰈形目魚類的生活史及其種群生態學,解析牙鮃早期補充過程其與海洋生物-物理過程的耦合機制,揭示了其早期生活階段飢餓死亡、被捕食死亡、補償生長及制約性生長等重要生物過程對資源補機制的調控機制。研究渤海、長江口水域魚類群落結構及食物網結構,提出魚類群落食物優勢度概念及其判定公式,完善了魚類營養級評估方法。(3)複合污染脅迫下近海生物資源退化機制。開展近海特徵污染物如重金屬、難降解有機物、環境激素等對牙鮃、真鯛等重要經濟魚類的發育生長、存活及繁殖過程的毒理作用,構建揭示複合污染脅迫下近海生物資源退化機制及評價複合污染對資源生物的生態效應的技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