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氏綿䲁

竇氏綿䲁俗稱為光魚、海鯰魚、羊魚、水岔、大頭光、松魚等,分布於北太平洋、我國黃海、渤海及東海北部產量較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竇氏綿䲁
  • 界::動物界
  • 科::綿䲁科
  • 分布::太平洋、中國黃海、渤海
產地,介紹,產期,

產地

俗名:光魚、海鯰魚、羊魚、水岔、大頭光、松魚。
產地及產期: 分布於北太平洋、我國黃海、渤海及東海北部產量較多。
竇氏綿䲁竇氏綿䲁

介紹

綿䲁科(Zoarcidae)約80種長形海產魚類的統稱,見於冷水,盛產於南北極區。體鰻狀,唇厚,背、臀、尾鰭相連,近鰓處或有小的腹鰭。底棲,從淺水到深水均有分布。體長可達90公分(3呎)上下,但一般最多45公分。有些種類卵生,其他,包括數量豐富的歐洲綿䲁(Zoarcesviviparus),則為胎生。體延長,略成鰻形,一般體長20~30厘米、體重70~150克、眼小,口大上頜較下頜略長,吻鈍圓。全身鱗甚細小,深埋於皮下、體呈淡黃黑色,背緣及體側有13~18個縱行黑色斑塊及灰褐色雲狀斑、背鰭和臀鰭基部甚長,且與尾鰭相連,背鰭特別長,起於鰓蓋邊緣直至尾端;胸鰭寬圓;腹鰭很小。喉位;尾鰭尖形、不分叉,背鰭自第4~7根鰭條上具一黑斑。

產期

東海水深100~370米處有分布。幼魚時以多毛類、端足類為食,成魚後主食魚類。產卵期11-5月。卵大,直徑7~8毫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