窯街煤炭資源豐富,是祁連山東延余脈一條5公里的煤帶,被譽為“煤海之光”。這裡出產的煤質特點是易燒、火旺、溫高、耐燒,屬長焰煤,發熱量6000~8000大卡/公斤。尤以塊煤在甘、青兩省享有盛名,是本地的傳統產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窯街塊煤
- 位置:祁連山東延余脈
- 地位:被譽為“煤海之光”
- 優點:易燒、火旺、溫高、耐燒
介紹,相關歷史,
介紹
窯 街 塊 煤
民國年間窯街有炭山嶺、紅溝、炭洞溝私開採的有長盛洞、上新洞、梁家洞等炭洞,以出產塊煤為主。大大小小的塊煤,層層疊疊,黑而晶亮。建國前用塊煤燒出來的陶瓷敲似鐘,色如緞。除此,窯街塊煤還可生火取暖、燒飯、烤饃、蒸饃、煮肉、榨油餅、燒白灰、扣鐵。有時炭疙瘩在火爐里燒旺後盛開奇特的炭花,其形狀象牡丹、秋菊。燒過的殘灰如白粉。一些沒燒透的炭渣還壓火。尤以獐兒溝的塊煤優良。著火快、灰分小。周圍民眾趕著毛驢,馱著麵粉、洋芋前來窯街換塊煤。舊時煮街的腳戶們把塊煤用牲畜馱到民和去賣。還用筏子運到蘭州。
相關歷史
解放後,窯街煤礦將出產的塊煤大量堆在露天。1959年八寶洞子主要產塊煤,年產約l萬噸,人稱大山炭。獐兒溝磊礦20餘年共生產塊煤346695噸,窯街礦務局建了一座選煤樓,分揀出大、中號塊煤.40年共生產塊煤1073萬噸,1968年窯街礦務局為了向國慶獻禮,在4號井產過一塊約4噸重的特大塊煤,裝在汽車上,隨遊行隊伍展示,行人駐足停看。在70年代,紅古區煤建公司每年儲備大塊煤兩三千噸。1982年以來窯街出產的塊煤更多了,人們在手扶拖拉機上滿載塊煤擺到本地、海石灣和民和街頭上出售。還用汽車、大拖拉機、火車大量運往青海和我省的蘭州、永登等地。(潘大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