窯上村(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莊子鄉窯上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窯上位於莊子鄉東部的土石山區,全村165人,70戶,其中耕地978畝,果樹300畝,種植業是全村的主導產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窯上村
  • 行政區類別: 村
  • 所屬地區:山西省
  • 人口:165人
地圖信息,
糧食產量達到30萬斤,果品產量達10萬斤,人均收入5000多元。
位置境域
窯上,位於榆次城東南27公里的黃土丘陵區,圪塔河北岸。東臨西窪,西毗寨底、北田鎮崇元村,南連麻地溝,北接上黃彩。面積2.77平方公里。境內有土地資源。村北有鄉級公路西白線。
村名由來
不知何時,郭、劉、常、馬等古老姓氏,來到圪塔河北岸向陽處掏窯安家,飲用圪塔河水度日,沒有正式的村名,只是說當時的一些地名,如:劉家咀、灰渣坡、西場後頭等。
大約清代中前期,從太谷西賈遷來程姓,從朱村遷來張姓等,他們花重金在舊窯洞上面打出一眼水井,村落逐漸移到較高處且村民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因此,命村名為“窯上”,意思是“舊窯洞上面的村莊”。
隸屬沿革
明代以前,屬三教鄉。明和清前期,屬楊壁都,領都為南關二都。清嘉慶年間(1796~1820),屬東南路麻地溝附屬村,時稱“伽東窯上村”。民國八年(1919),屬第二區第二十一編村三和村的附屬小村。抗日戰爭時期,屬日偽政權管轄區。解放戰爭時期,屬中共榆次路東縣管轄區。1953年~2014年底,依次屬麻地溝鄉、黃彩前進人民公社、黃彩人民公社、黃彩鄉、莊子鄉。
人口姓氏
1949年,全村人口約45戶110人。1978年60戶203人。2014年底,常住人口80戶199人,戶籍人口74戶187人。戶籍人口中,男103人,女84人;0~14歲21人,15~59歲119人,60~79歲40人,80~90歲7人。全部為漢族。
坐地戶姓氏先有張,後以程為主。清代時期,從太谷西賈遷來程姓,從朱村遷來張姓等姓氏。截至2014年底,按戶主統計全村有10個姓氏。
歷史大事
1971年,架設電網,全村通電。
1972年,建磨坊,有磨麵機1台,碾米機1台。
1975年,建立第一座水塔。
1979年,購買第一輛拖拉機。
同年,獲榆次縣“十桿旗之一”榮譽稱號。
1981年,購買第一輛運輸車。
1993年,鋪設吃水管網,自來水實現戶戶通。
2001年,打第一眼深井。
2002年,開始退耕還林。
2004年,村內修水泥路3500米。
2012年,上撥資金9.5萬元,實施省級“一村一品”項目,鋪設管道。
2013年,實行鄉村清潔工程,配備保潔、清運人員1人。
2014年,發生春凍自然災害。
古今人物
綜合名錄
程吉安(程光明),生卒不詳,民國時期資本家,以做食鹽生意發達,人稱恒生財主,曾買下半個和順城。
程斌,1930年生,1947年參加革命,曾任河南鶴壁市武裝部政委、榆次建設局局長等。
張文奎,曾任榆次縣副縣長。
革命烈士名錄
張龍葉,1919年生,榆次獨立營排長,1943年在榆次縣被日軍殺害。
李玉林,1915年生,榆太祁武工隊排長,1946年在榆次縣戰鬥中犧牲。
程俊安,1920年生,榆次獨立營一連排長,1948年在榆次縣戰鬥中犧牲。
經濟發展
向以糧食種植為主。1949年全村擁有耕地1500畝,1978年減少為1133畝,到2014年底耕地有1443畝。其中,糧食作物750畝,主要品種有玉米、穀子;蔬菜種植200畝,包括設施蔬菜100畝,溫室29個;林果300畝,主要品種蘋果,以紅星、富士為主。
歷史上曾有著名的義山財主(太谷麵粉加工企業)、恒生財主(經營食鹽)。
公益事業
民國十一年(1922),成立初級國小,有學生14人。1958年,再次成立初級國小,在大門院內,共3間校舍,有學生30人。1980年左右,國小遷至新建的5間瓦房校舍。2006年,國小撤併至立堅國小。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以來,全村考取中專以上的學生有8人,本科以上有3人,其中碩士生3人。
1975年,建衛生室,醫生程東牛。2008年,村民入新型農民醫療合作保險。2011年,村民入新型農民合作養老保險。2014年,新農合參保率達100%,新農保參保率達97%,60歲以上領取養老金43人。
20世紀60年代,曾有自發組織的秧歌班、鑼鼓隊,主要有程四兒、張務喜等人。1978年,通有線廣播。2008年,建文化大院。2013年,建圖書室,配備圖書1500多冊。
遺蹤古蹟
曾有:“六廟一樂亭”,即龍天廟、真武廟、文昌廟、觀音廟、關帝廟(對面有樂亭)、龍王廟等古寺廟。現存3株古槐,殘存1座樂亭。據傳此樂亭前台兩側有磚雕影壁,內容為“麒麟牡丹”。後台內牆有同治、光緒六年、民國年間的演戲題記多條。在抗日戰爭時期,駐白田村日本侵略軍欲拆毀,發現樂亭頂上的每片瓦下都有蛇蠍,疑有神靈,惶惶作罷。
古井,現存於村中。舊時,井旁除有打井捐銀者名單的石碑外,還曾供奉著兩尊男女並肩而坐的石像配偶井神,稱水井公、水井媽。舊時春節有封井之俗,即在除夕將神礻馬放在篩子裡,置於井台,一直到初二。這幾天不能擔水,因正月初一、初二是井媽妝扮的日子——俗說,井媽以年為日,正月初一、初二正是清晨打扮的時候,井媽以井水為鏡子,因此不能汲水,以免攪亂水面,惹井媽生氣致禍。初三第一次擔水,則要燒紙祭祀井神以保平安。

地圖信息

地址:晉中市榆次區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