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有一個涼涼的鼻尖

《窮,有一個涼涼的鼻尖》是顧城的詩作,該作品收藏在《顧城新詩自選集》作者介紹:顧城中國當代著名詩人,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被稱為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早期的詩歌有孩子般的純稚風格、夢幻情緒,用直覺和印象式的語句來詠唱童話般的少年生活。其《一代人》中的“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成為中國新詩的經典名句。後期隱居激流島,1993年10月8日在其紐西蘭寓所自殺。身後留下大量詩、文、書法、繪畫等作品。作品譯成英、法、德、西班牙、瑞典等十多種文字,對中國當代文學影響巨大。

基本介紹

  • 文學體裁:朦朧詩
  • 作者:顧城
詩詞正文,賞析,

詩詞正文


  
   窮,有一個涼涼的鼻尖
   他用玻璃球說話
   在水滴乾死以後
   四周全是麥地
   全是太陽金晃晃的影子
   全是太陽風吹起的塵爆
   草棵蓬起了
   很熱,很熱
   粉紅色的婦女在堤壩上走著
   田鼠落進門裡
   落進灰里
   灶台上燃著無色的火焰
   窮,有一個涼涼的鼻尖
  

賞析


  
   1993年,顧城開始告別他的《逝影》(第4本自選詩集),他觀照世界的方式開始發生變化。先前,他的幻覺、情思多通過透剔晶瑩的意象給予外化定型。嫻熟自如的疊加、斷裂、脫節、綰結手法,還沒有完全遮蔽情思流動的隱約“框架”,且帶著濃厚的主觀自我色彩。當他步入《頌歌世界》(第5本自選詩集)他則完全把“我”從自身中抽離出來了,讓它與客觀世界處於平行游離狀態——即我離開自身來看世界。
  
   這種微型結構詩的特點是:詩不再是主觀情思朝外界作對應性投射,憑藉自然意象來尋求暗示的底蘊;詩不再顯現諸如遞進、承接、轉換的聯想過程,而是在極短的語言途徑中,以突發的方式呈現某種“關係”而已。它徹底瓦解了情思流動的“邏輯”線索,並徹底清理那些主觀的價值評判。主體詩人可以站在一切事物之外,站在外人的角度來觀照自身,詩呈現為一種相當客觀、冷靜的“局外物”。
  
   如果再從具體的心理圖式方面來考察,那么這種與世界平行的微型結構關係詩,往往是詩人兒時的情緒記憶與現行顯意識的突發耦合、往往是彼時隱潛的慾念與“此在”游思的耦合、往往是過往經驗積澱與現時靈感倏忽而來的耦合、往往是夜闌夢痕與白日出神狀態的不期耦合。它顯得那樣無序、飄忽、游移、跳脫,幾乎沒有過渡,沒有承接,沒有轉換,沒有過程。明了此種無序的微型結構關係特點,再來看《窮》就不會墜入五里雲霧之中。
  
   首句“窮,有一個涼涼的鼻尖”,句法古怪,“沒頭沒腦”。“窮”以金雞獨立的姿態頂頭,既可看作是抽象物,又可視為某個具體人的概括性替代,緊接著“涼涼的鼻尖”則是具像物的特徵寫照,兩者的猝然組接,在視知覺上給人以“窮”——一懸掛在鼻尖上的畫面效果,這可能是詩人忽然遇到某個人的第一個印象知覺,那么它無疑是詩人直覺與意念的剎那”聯盟”,才產生如此“怪誕”的句子。但筆者細細斟酌之後,傾向於認為它更可能是作者自我的直接寫照。接下去用第三人稱敘述“他”,在這兒,讀者很容易因循以往審美經驗的慣性而認定“他”就是他人。不,他可以是“你”也可以是“我”,這種隨機顛倒的關係——詩中人稱指代可以隨意更換取代的作法,是此類微型結構詩又一特點(儘管此詩表現的更換不是最典型最突然的)。
  
   “他”雖然在用“玻璃球說話”,筆者據此倒聽到“我”——童話詩人,在玻璃般的童話語言裡喃喃自語。可惜我們實在無法聽清楚他在說什麼,只有玻璃球的聲響讓我們去臆想。更奇怪的是,詩忽然毫無準備地直接突入第二段。根據對對象的描寫,筆者判斷那是一組對農村生活片斷的鏡頭“閃回”;中午、麥地、陽光、塵土漫飛、草棵熱浪滾滾。穿紅衣服的婦女在堤壩上。一隻田鼠忽然落在火灰里,灶門即刻騰起火焰。此刻,“他”(即詩人)也許正倚在門口遠眺,對炎熱的午景呆呆出神呢。詩的最後一句“窮,有一個涼涼的鼻尖”,再與開頭做出呼應。
  
   到這裡,讀者恐怕要苦苦尋找夏日景象後面深藏著什麼微言大義,那些意象後面究竟暗示著什麼。如此這般去尋求,肯定要走入迷宮,因為這種微型結構詩並無意體現深厚義蘊。它不表現,它僅僅呈現一種關係。它的風格猶如詩人自己十分酷愛的古幣上的飾紋,極其簡潔、質樸,甚至讓人感到拙稚。
  
   這種“關係詩”是詩人意緒、意念、潛意識、幻覺或超驗,在瞬時間的自然定格、呈現。86年“後崛起”一些詩人曾宣稱類似這樣的“關係詩”,擁有超前的“專利”,其實早在82年,江河的“投射詩”,83年顧城的“微型結構”詩,已露出端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