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理盡性(《易傳》提出的哲學術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深刻認識和理解事物蘊涵的所有道理,進而把握事物稟賦的全部德性。《易傳》提出的哲學術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窮理盡性
  • 定義:深刻認識和理解事物蘊涵的所有道理,進而把握事物稟賦的全部德性
《說卦》:“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於神明而生蓍,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易傳》認為,古聖人依據陰陽變化,生蓍倚數,畫爻立卦,與宇宙萬物的道、德、義相符合,並通過作《易》窮天下之理,盡人物之性,以至於理解和把握天之命。從“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可以看出,理、性、命三個概念代表事物本質的三個層次。人對它們的認識也是由淺入深的過程。《中庸》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道即理。《中庸》所言道(理)、性、命與《易傳》基本一致。理謂事物運化的具體法則。性指事物生成之時稟受的德性、本性。命即天命。天命是產生萬物之天的內在功能,是天生萬物時對事物的賦與和決定。韓康伯的《說卦》註:“命者,至極也。”(《周易正義》)故命對萬物說來,是萬物終極的動力和最深層的本質,從根本上說來源於天。命注入各事物之中而具體化,即為該事物之性。事物依其性而運化所顯示出來的法則即其道或理。因此,窮理盡性在認識上不僅具有完全把握的含義,還有逐漸深化到內里的含義。
《易傳》所說的理和性,既包括自然方面,也包括人類社會方面。窮理盡性雖然本義是對《易經》的誇讚,但後世學者將其作為學問和修養追求的目標,不斷展開討論。唐宋以後,理和性成為理學的核心範疇。張載、程顥、程頤、朱熹、王守仁、王夫之、戴震等,對理和性的問題都發表過不同的見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