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國的國富論(上·下卷)》是2007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埃里克·S.賴納特。
基本介紹
- 書名:窮國的國富論(上·下卷)
- 作者:埃里克·S.賴納特
- ISBN:9787040202748
- 頁數:701
- 定價:68.00元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1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窮國的國富論:演化發展經濟學論文選(上下)》主要內容:自文藝復興以來,在經濟學中就形成了一種由重商主義、德國歷史學派、馬克思經濟學、美國制度主義、熊彼特經濟學等一直延續到現代演化經濟學的思想傳統。這是一種把生產、知識、創新、協同、報酬遞增和由此所引致的制度變遷看作是經濟發展核心機制的“以知識和生產為基礎的替代性教規經濟學”。英國、德國、美國、日本和韓國等之所以相繼崛起,就是因為當她們處於窮國地位時就接受了這種“替代性教規經濟學”的基本法則。
《窮國的國富論》上卷包括兩編:基本經濟理論和技術、制度與經濟發展。第一編的第一章勾畫了自文藝復興以來的替代性教規經濟學的歷史,也說明了替代性教規經濟學怎樣與標準的教科書經濟學迥然相異。第二章討論了標準的教科書經濟學試圖把作為社會科學的經濟學轉變為數量一數學科學所存在的理論和哲學問題。第三章把西歐經濟成長的起源追溯到整個社會對創新態度的改變:西歐創新文化的誕生。第四章收錄的是熊彼特《經濟發展理論》中文版中所沒有但作為德文初版的第7章:“作為整體的經濟”,這一章目前仍不被我國讀者所了解。作為基本理論篇的結尾,第五章討論了熊彼特在處理形式化的經濟學體系與替代性教規經濟學之間關係上的“精神分裂症”。
目錄
第一編 基本經濟理論
第一章 替代性教規:文藝復興經濟學史——論以非物質和生產為基礎的教規在經濟思想史和經濟政策史中的作用
1 經濟理論的類型與兩種教規的基礎
2 文藝復興經濟學教規的家族世系圖
3 兩種教規的比較
4 兩種教規:選擇性使用、方法論的精神分裂症和機會主義的無知
5 文藝復興經濟學中的交流和基礎設施
6 教規戰役:正面的對抗(從第一次到第五次的方法論之爭)
7 國際貿易政策與兩種教規
8 現代經濟學中的兩種教規:理論和實踐政策
第二章 社會科學定量化和數學化初探:主要以經濟學為例
1 引言
2 物理學
3 數學
4 定量分析傾向
5 真理和方法
6 方法
7 結論
第三章 經濟創新起源探究:作為經濟成長前提的宗教格式塔轉換及發明責任
1 引言
2 經濟學中創造力與形式主義的對峙
3 探索經濟成長的源泉並不斷地發現新的增長
4 演化經濟學與新古典經濟學相衝突的歷史根源
5 宗教格式塔轉換——從宗教阻礙經濟成長到宗教促進經濟成長
6 格式塔轉換與英國的工業化
7 萊布紀茨和沃爾夫體系:單子、責任和對經濟學的總體態度
8 沃爾夫“責任體系”中的人類意志、發明和創造力
9 結論:對經濟成長的理解——沃爾夫與大膽地突破以交換為中收的經濟理論的責任
附錄:沃爾夫論經濟變革和創新
第四章 作為整體的經濟:熊彼特《經濟發展理論》遺棄的第七章
第五章 兩種經濟學教規之間的熊彼特
1 熊彼特與馬克思:在盎格魯——撒克遜經濟學的海洋中迷途的水手
2 熊彼特思想的“精神分裂症”
3 經濟理論的類型與熊彼特的二重性
4 熊彼特與哈佛大學的其他教規
5 結論性的評論:熊彼特復興及其脈絡
第二編 技術、制度與經濟發展
第六章 技術演化、範式轉換與社會一制度變遷
1 對技術及其演化模式的理解
2 作為常識模型的技術經濟範式使得生產領域發生轉變
3 經濟結構變化與社會制度的惰性
4 技術組織範式引導社會制度領域的變革
第七章 古代的、老的和新的制度主義:制度與不平等發展的歷史透視
1 文藝復興和熊彼特式制度的誕生
2 現代發現爭論背景之下的制度和經濟學傳統
3 制度和神的歸來:地理、氣候和疾病
4 制度建設與發展:協同演化和因果箭頭的方向
5 不同的理論與不同類型的制度:哈耶克式與熊彼特式
6 阻礙變遷的制度:制度僵化與制度過量
7 結論:將生產和制度一起帶回來
附錄1:熊彼特重商主義制度與政策:推動和保護新知識的文藝復興的經濟政策
附錄2:經濟發展階段
第八章 制度在經濟變遷中的作用
1 引言
2 制度變遷原因與結果的概念化
3 韓國發展型國家的(興起與)衰落
4 全球層次上的制度建設:以世界貿易組織(WTO)為例
5 結語——邁向經濟變遷的一種制度主義研究思路
第九章 銀行業與發展融資:熊彼特與明斯基的觀點
1 引言
2 熊彼特、彭羅斯和明斯基的企業理論:以知識為基礎的理論和現金流理論
3 熊彼特在融資、創新和增長能力等方面的觀點
4 明斯基對銀行、金融和流動性的看法
5 銀行業的競爭、監管和創新
6 全球化、金融脆弱性與開發中國家
7 從德國和美國的經驗看金融政策與發展
8 小結
第三編 經濟史與當代欠已開發國家
第十章 技術在富國和窮國形成過程中的作用:熊彼特體系中的爾發達問題
第十一章 重商主義與經濟發展:熊彼特動態、制度建設與國際評價基準
第十二章 評價成功的基準:同時代的歐洲經濟學家對荷蘭共和國(1500-1750)的觀點
第十三章 競爭力及其思想先驅:五百年跨國比較的視角
第十四章 大陸、國家和次國家的創新體系:互補性與經濟成長
第十五章 技術變遷與作為移動目標的發展機會
第四編 欠已開發國家經濟問題的思想史
第十六章 作為發展經濟學的德國經濟學:從“三十年戰爭”到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十七章 義大利的政治經濟學傳統:啟蒙運動時期半邊緣化地區的發展理論與政策
第十八章 早期的國家創新體系:以舍拉1613年的《簡論》為例
第十九章 經濟學中的創造性毀滅:尼采、桑巴特和熊彼特
第二十章 卡爾·比切爾與技術經濟變遷的地理學維度:以生產為基礎的經濟理論和經濟發展階段論
第一章 替代性教規:文藝復興經濟學史——論以非物質和生產為基礎的教規在經濟思想史和經濟政策史中的作用
1 經濟理論的類型與兩種教規的基礎
2 文藝復興經濟學教規的家族世系圖
3 兩種教規的比較
4 兩種教規:選擇性使用、方法論的精神分裂症和機會主義的無知
5 文藝復興經濟學中的交流和基礎設施
6 教規戰役:正面的對抗(從第一次到第五次的方法論之爭)
7 國際貿易政策與兩種教規
8 現代經濟學中的兩種教規:理論和實踐政策
第二章 社會科學定量化和數學化初探:主要以經濟學為例
1 引言
2 物理學
3 數學
4 定量分析傾向
5 真理和方法
6 方法
7 結論
第三章 經濟創新起源探究:作為經濟成長前提的宗教格式塔轉換及發明責任
1 引言
2 經濟學中創造力與形式主義的對峙
3 探索經濟成長的源泉並不斷地發現新的增長
4 演化經濟學與新古典經濟學相衝突的歷史根源
5 宗教格式塔轉換——從宗教阻礙經濟成長到宗教促進經濟成長
6 格式塔轉換與英國的工業化
7 萊布紀茨和沃爾夫體系:單子、責任和對經濟學的總體態度
8 沃爾夫“責任體系”中的人類意志、發明和創造力
9 結論:對經濟成長的理解——沃爾夫與大膽地突破以交換為中收的經濟理論的責任
附錄:沃爾夫論經濟變革和創新
第四章 作為整體的經濟:熊彼特《經濟發展理論》遺棄的第七章
第五章 兩種經濟學教規之間的熊彼特
1 熊彼特與馬克思:在盎格魯——撒克遜經濟學的海洋中迷途的水手
2 熊彼特思想的“精神分裂症”
3 經濟理論的類型與熊彼特的二重性
4 熊彼特與哈佛大學的其他教規
5 結論性的評論:熊彼特復興及其脈絡
第二編 技術、制度與經濟發展
第六章 技術演化、範式轉換與社會一制度變遷
1 對技術及其演化模式的理解
2 作為常識模型的技術經濟範式使得生產領域發生轉變
3 經濟結構變化與社會制度的惰性
4 技術組織範式引導社會制度領域的變革
第七章 古代的、老的和新的制度主義:制度與不平等發展的歷史透視
1 文藝復興和熊彼特式制度的誕生
2 現代發現爭論背景之下的制度和經濟學傳統
3 制度和神的歸來:地理、氣候和疾病
4 制度建設與發展:協同演化和因果箭頭的方向
5 不同的理論與不同類型的制度:哈耶克式與熊彼特式
6 阻礙變遷的制度:制度僵化與制度過量
7 結論:將生產和制度一起帶回來
附錄1:熊彼特重商主義制度與政策:推動和保護新知識的文藝復興的經濟政策
附錄2:經濟發展階段
第八章 制度在經濟變遷中的作用
1 引言
2 制度變遷原因與結果的概念化
3 韓國發展型國家的(興起與)衰落
4 全球層次上的制度建設:以世界貿易組織(WTO)為例
5 結語——邁向經濟變遷的一種制度主義研究思路
第九章 銀行業與發展融資:熊彼特與明斯基的觀點
1 引言
2 熊彼特、彭羅斯和明斯基的企業理論:以知識為基礎的理論和現金流理論
3 熊彼特在融資、創新和增長能力等方面的觀點
4 明斯基對銀行、金融和流動性的看法
5 銀行業的競爭、監管和創新
6 全球化、金融脆弱性與開發中國家
7 從德國和美國的經驗看金融政策與發展
8 小結
第三編 經濟史與當代欠已開發國家
第十章 技術在富國和窮國形成過程中的作用:熊彼特體系中的爾發達問題
第十一章 重商主義與經濟發展:熊彼特動態、制度建設與國際評價基準
第十二章 評價成功的基準:同時代的歐洲經濟學家對荷蘭共和國(1500-1750)的觀點
第十三章 競爭力及其思想先驅:五百年跨國比較的視角
第十四章 大陸、國家和次國家的創新體系:互補性與經濟成長
第十五章 技術變遷與作為移動目標的發展機會
第四編 欠已開發國家經濟問題的思想史
第十六章 作為發展經濟學的德國經濟學:從“三十年戰爭”到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十七章 義大利的政治經濟學傳統:啟蒙運動時期半邊緣化地區的發展理論與政策
第十八章 早期的國家創新體系:以舍拉1613年的《簡論》為例
第十九章 經濟學中的創造性毀滅:尼采、桑巴特和熊彼特
第二十章 卡爾·比切爾與技術經濟變遷的地理學維度:以生產為基礎的經濟理論和經濟發展階段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