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瘡病

窩瘡病,中醫病名。是指一種化膿性皮膚病,患病緣由較多,其臨床特點是患處膿破後凹陷成窩,多發於顏面、手臂、小腿等處,患病要及時處理。相當於西醫病名深膿皰瘡。本病一般預後良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窩瘡病 
  • 發病部位:顏面、手臂、小腿
  • 相關西醫疾病: 深濃皰瘡
  • 主要病因:濕熱蘊結
  •  多發群體:多見於兒童
  • 疾病分類:外科—化膿性皮膚病
  • 傳染性: 無
名詞解釋,與西醫病名的關係,病因,病機,診查要點,辯證論治,辯證要點,治療原則,證治分類,

名詞解釋

是指一種化膿性皮膚病,患病緣由較多,其臨床特點是患處膿破後凹陷成窩,多發於顏面、手臂、小腿等處,患病要及時處理。

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根據本病臨床表現及特點,與西醫病名深膿皰瘡基本相同。

病因

該病可因濕熱二氣交感,直接蘊蒸皮膚而成;或因先患濕疹、痱子,復經搔癢磨擦,破傷感染所致。

病機

多因素體氣虛,脾虛不運,則濕濁內停,兼之濕熱邪毒外襲所致。

診查要點

1. 多發於顏面、手臂、小腿等處。
2. 發病初起即見紅斑或小水皰,旋即變成黃豆大小水皰,漸成膿瘡。皰周紅赤,焮熱癢痛,皰壁較厚,破後凹陷成窩,乾燥結痂漸愈。
3. 亦有反覆發生且經久不愈者。甚者可伴見身熱、口渴等全身症狀。

辯證論治

辯證要點

本病從未成膿、成膿來辯證。未成膿表現為初起即見紅斑或小水皰;成膿表現為變成黃豆大小水皰,漸成膿瘡。

治療原則

本病以清熱,利濕,解毒為治療原則。

證治分類

濕熱型
證候: 皮疹為膿皰、膿痂及膿性潰瘍,自覺灼熱疼痛,可伴有發熱,疲乏不適,口乾渴等,大便乾結,小便黃赤。舌質紅,苔黃或黃膩,脈弦數或弦滑。
治法: 清熱利濕解毒。
方藥:五味消毒飲合龍膽瀉肝湯加減。
常用藥:金銀花、連翹、蒲公英、紫花地丁、龍膽草、梔子、木通、黃芩、野菊花、白花蛇舌草、生甘草。
轉歸預後
一般經2~4周癒合,留有瘢痕。往往反覆化膿結痂,有的可形成蠣殼樣厚痂。
預防調護
1.飲食宜清淡,忌辛辣炙煿、肥甘厚味之品。
2.多飲水,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
3.保持局部清潔,促使乾燥結痂,防止繼發感染。結痂後宜塗軟膏,防其痂殼裂開。
4.對反覆發作者,應避免誘發因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