窣利

窣利

窣利是一個古代詞,東晉時譯作修利,唐譯作窣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窣利
  • 外文名:Sūlika
  • 類別:古地區名
  • 又稱:栗特
東晉時譯作修利,唐譯作窣利。或以為即後漢時之栗弋(“栗”疑“粟”之誤),晉時之粟弋,北朝時之粟特。據《大唐西域記》第一卷所述,其地東起素葉水城(故址在今蘇聯吉爾吉斯北部托克馬克城[Tos- Kak]附近),西至羯霜那國/史國(故地在今蘇聯烏茲別克東南部沙赫里夏勃茲/沙赫里薩布茲[Ⅲaxpи- caб3]附近)。人民善於經商,對古代東西方經濟及文化交流曾起重要作用。唐顯慶二年(公元657年)設濛池都護府後,此一地區皆在安西都護府轄境內。古代窣利語(亦稱*栗特語)文字近年業已發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