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下窗外》一書的出版社是大美圖書,出版時間是2010年8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窗下窗外
- 出版時間:2010年8月
- 出版社:大美圖書
- 編輯:武寧大學生共進社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圖書引言,
內容簡介
勵志青春篇,主要針對學生們不懂得讀書重要,不懂得主動讀書的問題,談理想,談信念。中央司法警官學院柯一良同學的《懸崖下的翅膀》,闡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鷹的翅膀是血與火煉成的,堪稱勵志佳作。
學習方法篇,主要分享正確的學習習慣,方法,幫助減少學習方法上的困惑,學習效率低等問題。復旦大學歐陽沈禕同學以散文的筆調來談學習方法,形象、生動、引人入勝。
真我風采篇,充分展示當代武寧大學生各個方面的才華與眼界,散文、詩歌、音樂、體育、留學、旅遊等等,讓人一個“羨慕”接著一個“羨慕”。
心路歷程篇,主要分析中學階段遇到的心理問題,如,同學關係的處理,師生關係的處理,高三心態等等,北京大學韓德泉同學的《路很長》和江西財經大學付楠楠同學的《中學時候把握自己》,可以說是過來人的經驗之談,具有示範甚至楷模的作用。
名人家長篇,以採訪的方式,記錄下武寧當代名人的成才經歷和言語,如余靜贛等成功人士,以拉近學生與名人間的距離,給學生樹立一個榜樣這是很好的創意。對家長與教師的採訪,有優秀學生的家長和老師談成功的教育方法以及武寧特色的地方教育問題,很能抓住讀者的興奮點。武寧外國語學校楊再華校長的“答記者問”式的採訪,充分表現了一位資深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想和教育情懷,哲理與文采兼具。
編輯推薦
《窗下窗外》這本書是由武寧大學生共進社編輯的一本記錄武寧縣優秀大學生成長曆程的勵志書籍。該書於2010年8月份由大美圖書出版,全書分為勵志青春、學習方法、心路歷程、真我風采和訪談實錄五個章節共270頁,內容均為大學生介紹高中學習的學習方法和勵志類的文章。
圖書引言
非常榮幸,武寧大學生共進社請到了中國著名教育家劉堂江先生為《窗下窗外》作序,下面是該序的內容:
清華大學張霖芝同學的一篇《羨慕》,讓我真的好羨慕……
羨慕你們,當代優秀的武寧大學生!羨慕你們敏捷的才思,羨慕你們飛揚的文采,羨慕你們澎湃的激情。羨慕你們有膽有識,有勇有謀,策劃編輯了《窗下窗外》這么一部好書。我要向張澤寧、劉寬、王璐等同學真誠地說一聲:“佩服,後生可畏!”
我更羨慕武寧在校的中小學生朋友們,在你們最需要的時候,能看到《窗下窗外》,可以從大哥哥、大姐姐們的親身經歷中,受到思想啟迪,望見人生之光。
回想起47年前我從伊山考進武寧中學(武寧一中的前身)的那一刻,面對黃土段周圍那黃土青松的小山坡,我一片茫然,嶄新的中學生活,於我為“老虎吃天,無從下口”,難啊!想到這裡,我就要向張澤寧、王璐你們提意見了:“你們為什麼不早一點編這本書?44年前你們乾什麼去啦,嗯?!”
《窗下窗外》的確是一部好書,既有審美價值,又有實用價值。全書共分為五個篇章。勵志青春篇,主要針對學生們不懂得讀書重要,不懂得主動讀書的問題,談理想,談信念。中央司法警官學院柯一良同學的《懸崖下的翅膀》,闡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鷹的翅膀是血與火煉成的,堪稱勵志佳作。學習方法篇,主要分享正確的學習習慣,方法,幫助減少學習方法上的困惑,學習效率低等問題。復旦大學歐陽沈禕同學真是“太有才了”,他以散文的筆調來談學習方法,那么形象,那么生動,那么引人入勝。真我風采篇,充分展示當代武寧大學生各個方面的才華與眼界,散文、詩歌、音樂、體育、留學、旅遊等等,讓人一個“羨慕”接著一個“羨慕”。心路歷程篇,主要分析中學階段遇到的心理問題,如,同學關係的處理,師生關係的處理,高三心態等等,北京大學韓德泉同學的《路很長……》和江西財經大學付楠楠同學的《中學時候把握自己》,可以說是過來人的經驗之談,具有示範甚至楷模的作用。名人家長篇,以採訪的方式,記錄下武寧當代名人的成才經歷和言語,如余靜贛等成功人士,以拉近學生與名人間的距離,給學生樹立一個榜樣這是很好的創意。其實,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像政界的李贛騮、席芳柏、嚴平,軍界的李希楷、李建國,學界的余心樂等當代武寧傑出人物,都是可以採訪的,他們都是當代學生立志成才的典範。對家長與教師的採訪,有優秀學生的家長和老師談成功的教育方法以及武寧特色的地方教育問題,很能抓住讀者的興奮點。武寧外國語學校楊再華校長的“答記者問”式的採訪,充分表現了一位資深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想和教育情懷,哲理與文采兼具,太有魅力了。
從《窗下窗外》,我們看到了當代武寧優秀學子的智慧、才情,也看到了他們孕育武寧文化的影子。
山水武寧,名甲天下;文化武寧,底蘊深厚。武寧,真正一處山清水秀、人傑地靈的福境。武寧文化源遠流長,古艾遺風,當代文明,滋養著具有靈氣的武寧人。
2009年底,我在接受《新華航空》的採訪時談過幾句話:“我的人生深受三種文化的浸染,贛派文化的質樸,海派文化的敏銳,京派文化的大氣。做人要質樸,思想要敏銳,而做事要有大家風範,大江東去,大河奔流。”這是我的切身體會。我談的贛派文化,主要是指武寧文化,武寧文化是我的根。沒有武寧山水和武寧文化乳汁的哺育,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武寧人。
武寧人質樸、誠懇、熱情;武寧人勤奮、刻苦、執著;武寧人正直、光明、磊落;武寧人大度、智慧、豪邁……
美不勝收,武寧文化。
文化是一個民族也是一個地域的靈魂與支撐。我曾看過一則資料,大約3000年前,在地中海沿岸的一個叫“腓尼基”的民族,到當今的突尼西亞附近,建立了迦太基王國。他們精於航海,精於商業,精於軍事,輝煌一時。遺憾的是,勇敢精明的腓尼基人,最終沒能逃脫湮滅於歷史長河的命運。有後世學者認為,腓尼基人是亡於對文化的輕視。前事不忘,後世之師也!
文化強,則武寧強;少年強,則武寧強。我們一代一代的武寧人,都要具有文化自覺,注重武寧文化的發掘、創新、提升、積累和傳承。使武寧成為文化強縣,從而建設成一個和諧、平安、美麗、富足的武寧,為偉大的中華民族增光添彩。
是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