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灌木,高達2-2.5米;小枝圓柱形,微有稜角,幼時微被短柔毛,暗紫色,老時光滑無毛,黑紫色;冬芽卵形至三角卵形,先端急尖或圓鈍,微被短柔毛,有2-4片外露鱗片。
葉在當年生枝條上互生,在老枝上通常叢生,葉片窄披針形、倒披針形,稀長橢圓形,長2-8厘米,寬1.5-2.5厘米,先端急尖或突尖,稀漸尖,基部下延呈楔形,全緣,上下兩面均不具毛,僅在幼時邊緣具柔毛,老時近於無毛,下面中脈明顯,側脈斜出;葉柄很短,不具托葉。
頂生穗狀圓錐花序,長5-8厘米,直徑4-6厘米,花梗長3-5毫米,總花梗和花梗均密被短柔毛;苞片披針形,先端漸尖,全緣,內外兩面均被柔毛;花直徑約8毫米;萼筒淺鐘狀,外被柔毛;萼片寬三角形,先端急尖,全緣,內外兩面均被稀疏柔毛;花瓣寬倒卵形,先端圓鈍,基部下延呈楔形,白色;雄花具雄蕊20-25,著生在萼筒邊緣,花絲細長,藥囊黃色,約與花瓣等長或稍長,雌花具退化雄蕊,花絲極短;花盤環狀,肥厚,具10裂片;雄花具3-5退化雌蕊,四周密被白色柔毛,雌花具雌蕊5,花柱稍偏斜,柱頭肥厚,子房光滑無毛。蓇葖果直立,長約4毫米,具宿存直立萼片,果梗長3-5毫米,具柔毛。花期6月,果期8-9月。
產地生境
生長於海拔3000-4000米山坡灌木叢中或山谷砂石灘上。
窄葉鮮卑花喜光,耐寒性強、耐乾旱、耐瘠薄。對土壤要求不嚴,中性和微酸性土壤均能生長;但在濕潤環境生長良好。
繁殖方法
窄葉鮮卑花一般採用播種繁殖,亦可進行分株繁殖。
播種繁殖:又稱種子繁殖。每年到9-10月果實成熟即可採集,一般在低溫下袋裝貯藏半年,第二年春季播種。
分株繁殖:一般在春季或秋季進行,分株一定要帶土球,這樣有利於成活。如果秋季分株,當年可以發芽,第2年生長旺盛;如果春季分株,當年成活,也可生長良好。
栽培技術
採挖:每年土壤解凍後到植株萌芽前,即早春4月上旬-4月下旬之間;或者是在植株落葉以後到土壤封凍以前,即10月下旬-11月初。採挖儘量不傷根系,還要帶上土球,這樣有利於移植成活;最初在根繫上套上尼龍袋、塑膠袋或打上泥漿等方法處理。如果遠距離運輸最好帶上土球,土球要求完整,並且澆足水,用袋子或其它包裝結實;枝條用繩索纏繞,以減小冠幅,便於運輸。運輸過程中要保持植株在車上穩定,避免減少對枝條、樹皮、根系等的機械創傷,不利於生長。長途運輸最好在無風天氣或陰天進行,這樣可以減少蒸騰,對移植栽培有利。最好邊起苗、邊包裝、邊裝車,儘量縮短採運時間,以確保成活率。採挖時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植株,最好選擇小苗採挖;大苗移植前宜進行修剪。
挖坑:挖掘坑時一定要大,這對根系生長有利,坑徑要求比根系大30-40厘米,便於老根伸展和新根發育。坑內的表土和底土要求分別放置,坑底要大而平,可以施一些有機肥,並且覆蓋表土。坑最好提前挖好,苗木一到,馬上進行栽植。
栽培:栽植前,對根部進行修剪,剪口要平,便於癒合。栽植葉根系一定要舒展,先放入表土,分層踏實,讓根系和土壤緊密結合。周圍圍土一圈,栽後馬上灌足水,過幾天后再澆水,經常保持土壤濕潤,以利於成活。
澆水:早春枝條萌動後至展葉期,灌水2-3次,要澆透水;夏季乾旱時多澆水,有利於花芽形成,雨季注意排水防澇。
施肥:栽植前施足腐熟有機肥,以後每年秋季落葉後在根際周圍開溝施入腐熟堆肥;早春可施一些追肥,有利於生長。生長期可噴葉面肥,使花繁葉茂。
除草:乾旱季節和盛夏每2-3周鬆土除草1次。每次灌水後要及時鬆土,防止土壤板結,提高土壤透氣性,以利於根系生長。
主要價值
窄葉鮮卑花枝葉繁茂,初夏開花,花白色如雪,花期長達3-4個月,為優良觀賞花木,可配植於高山園或岩石園,可片植於公園等處,亦可作綠籬和花籬;還可盆栽觀賞。葉可以代茶;本種耐乾旱瘠薄,對土壤要求不嚴,可作水土保持植物。可作獸藥,開花時採收花序和葉片,晾乾後配以其它草藥,治療牲畜食積、消化不良、腹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