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葉大戟

窄葉大戟

窄葉大戟,中藥名。為大戟科大戟屬植物窄葉大戟Euphorbia kaleniozenkiiCzerniaev的全草。植物窄葉大戟,分布於我國吉林、遼寧、內蒙古、陝西、寧夏等地。具有消腫拔毒之功效。主治瘡癤腫毒,瘰癧,痄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窄葉大戟
  • 別稱:貓眼草、卡式大戟、打碗利、貓兒草《全國中草藥彙編》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大戟目
  • :大戟科
  • :大戟屬
  • :窄葉大戟
  • 分布區域:我國吉林、遼寧、內蒙古、陝西、寧夏等地
  • 採收時間:夏、秋季
  • 用量:外用:10-15g
  • 毒性:有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附註,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苦,性寒。

歸經

入肺經。

功效

消腫拔毒。

主治

瘡癤腫毒,瘰癧,痄腮。

相關配伍

1、治瘡病(未潰)癰腫,淋巴結結核,窄葉大戟9g,蒲公英(鮮)15g。搗爛外敷患處。(《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2、治腮腺炎,窄葉大戟9g,鮮蒲公英15g(鮮),大蔥根9g(鮮)。搗爛,敷患處。(《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3、治瘡癤及淋巴結核,用“拔毒膏”貼患處。拔毒膏製法:用窄葉大戟、蒼耳全草、蒲公英各等分。將全草洗淨,切碎,分別用水煎熬2h,澄清擠出藥液去渣,再將3種藥液混合, 加熱濃縮成流浸膏(滴時成線狀不斷),即用文火再熬,隨時攪拌,先起小泡,當起大泡(中央一個大汽泡)時,立即離火,放冷後即可攤成膏藥。加入3%-5%蓖麻油及2%-3%松香進行固定,則膏藥不變形,不變軟,四季都可用。如加醉馬草等分,則有止痛作用,治各種有疼痛的瘡癤,如臁瘡。(《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用法用量

外用:10-15g,搗敷;或製成膏藥貼敷。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僅供外用。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曬乾。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莖下部帶紫色。葉互生;下部葉鱗片狀披針形,淡紫色,上部葉線狀披針形,長1.5-3厘米,寬1.5-3毫米,稀有長6-7厘米,寬約4毫米的,先端尖或鈍尖。多歧聚傘花序頂生,傘梗5-8,每傘梗再分叉;總苞片三角形或菱狀三角形,先端微凸尖或銳尖。蒴果廣卵形,3裂;種子卵形,灰白色。

生長環境

生於固定沙地、覆沙硬梁地、沙質地。

相關論述

《沙漠地區藥用植物》:“拔毒消腫,主治瘡癤癰腫,淋巴結核,腮腺炎。”

附註

所含有毒成分為大戟苷,對胃腸道及腎功能均有損害。本品內服可引起噁心、嘔吐、腹痛、腹瀉、水樣便,一般無膿血。嚴重者可引起脫水及酸中毒。大劑量時可引起腎功能不良,甚至發生腎功能衰竭。救治方法是:洗胃,補充體液,糾正酸中毒,對症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