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體長14厘米左右,呈橢圓形,背部有三條縱向的脊棱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變得模糊。
背甲表面有生長紋和放射紋,顏色通常為棕色或淺褐色且盾甲間有黑色的交界線。
腹甲呈十字交叉形而且異常狹窄,因而得名。下巴有一對觸鬚。
四肢是淡灰色,
腳趾間有腳蹼。尾巴長而粗,在末端有角狀的刺。雄性的體長能達到16.5厘米,比起雌性體長略長。背甲後端的下方有著一個腺體,當遇到敵害時,就會釋放出難聞的麝香味。
生活習性
窄橋匣龜幾乎是完全水棲,它的棲息地往往是水流緩慢的小溪或較淺的湖中,同時它們會花上很長的時間行走在河床底部,搜尋軟體動物、無脊椎動物、昆蟲及腐肉等。窄橋匣龜生活在季節性被洪水淹沒的草原,以及水位較淺和有著柔軟河床的水域,例如沼澤、湖泊與小溪,在乾燥的季節它會在地下的洞穴中冬眠。人工飼養條件下,喜棲於清澈淺水池。中午天氣好時則喜趴在池邊曬殼,其餘時間隱藏於躲避物下。窄橋匣龜有著暴躁的脾氣,當它被捕獲時,會張開大嘴肆意地亂咬。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飼養,變得乖巧。
窄橋匣龜日常喜食魚、肉、螺、
蚌及家禽內臟等。野外生存時常吃蠕蟲、
蝸牛、水生昆蟲、兩棲類動物、軟體動物、魚類及腐肉。攝食時間無選擇,晝夜均食。通常狀況下有搶食行為,且個體間易發生互相撕咬的現象。窄橋匣龜的活動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最適宜溫度為20-30℃,15℃以下冬眠,5℃以下進入深度冬眠。
分布範圍
分布於
墨西哥(韋拉克魯斯州、北瓦哈卡州、恰帕斯州、尤加坦州、坎佩切州、金塔納羅奧州、塔巴斯科州等低海拔地區)、
瓜地馬拉北部、
貝里斯。
繁殖方式
5齡左右的窄橋匣龜性腺基本成熟,其刨土築巢一般在乾燥的11月份最晚到第二年的2月,在此期間,易怒的窄橋匣龜時有攻擊行為。此時通常會產下一窩蛋,一窩蛋中只有2-3個,堅硬的外殼、橢圓形的卵(2.5-3)厘米×(1.5-1.8)厘米,雌性不願挖洞產卵,但它們會把卵放置在植被的表面或內部。孵化周期比較長,在25℃恆溫、7%恆濕條件下需要202-275天,為了提高孵化率,可用人工孵化的方法。龜產完卵後,人工將其卵收集起來,對準燈光觀察,挑出內部紅潤的受精卵,置於高17厘米左右、寬40厘米左右、長65厘米左右的孵化箱內,箱內鋪6厘米厚的蛭石做為孵化介質,把卵擺好後再蓋上4厘米厚的蛭石,保持溫度在25-32℃之間,每月定期檢查孵化介質濕度(蛭石手握成團,鬆開即散即可)。
保護現狀
主要價值
因其體型嬌小,性格兇猛,深受觀賞龜愛好者喜愛。
養殖技術
養殖設備
窄橋匣龜個體小,養殖所需空間不用太大。用魚缸、盆、水池都可以進行飼養。專業養殖戶以建池養殖為好,用磚和水泥砌30厘米深的水池,其面積應根據龜的數量而定。新建的水泥池必須用清水沖洗並晾曬3-5天后再用。使用時池底需鋪20厘米泥沙,池外四周還要築40厘米高的圍牆,以防龜外逃。此外,在水池與圍牆之間還需鋪一層細沙,以供其上岸活動和產卵之用。窄橋匣龜生性兇猛且領地意識較強,養殖區域必須設定供其隱藏的遮避物。
稚龜養殖
剛破殼的稚龜應在其臍帶乾脫後用10%的生理鹽水消毒,然後置於水溫25-30℃的水盆內,水深以不沒過稚龜苗背甲邊緣為宜。出殼後的稚龜體重約4-6克。有些稚龜腹甲中間部位有未吸收完的卵黃囊,需1-3天才能萎縮消失,這種龜應精心飼養,宜飼養在較光滑的容器中,避免擦破卵黃囊而引起繼發感染。有些稚龜腹甲發育良好,這種健壯的小龜,1-3天即可攝食。
窄橋匣龜食性為肉食性,主要投餵小魚、小蝦、螺等。若投餵螺、蝦應將螺敲碎,蝦剔除硬刺,以免劃傷食道及腸胃,日常餵食應採用定點、定量、定時,定質“四定”原則。每日換水1次,飼餵切碎的魚肉、蚌肉、螺肉、動物內臟等,每天投餵1次,投餵量以有少許剩餘為宜,並要及時清除殘料,以防敗壞水質。不同季節餵食時間不同。夏季宜在上午9-10時,春秋季節宜在中午13-14時餵食,投餵後1小時撈去殘餌或換水。窄橋匣龜喜在水中攝食。
水溫22℃時,在餌料中拌入維生素類藥物,增強其越冬期抗病能力。當水溫降至15℃以下時,稚龜活動減少,多數稚龜鑽入泥土中,基本停食,少數稚龜僅食少量。這時需徹底清池,並對龜進行檢查。檢查內容包括皮膚、頭部、糞便、寄生蟲。不健康的稚龜和出殼較晚的稚龜應加溫飼養不能自然冬眠,單獨飼養並將水溫提高至20℃以上,使稚龜進食,同時採取相應治療措施。
稚龜進入冬眠後,不需再換水。偶爾將水溫升高至18℃以上,也勿餵食。應防止夜間溫度降低,造成消化、腸胃等方面疾病。冬季要注意保暖,使稚龜安全越冬。冬眠過程中,對一些漂浮水面、四肢無力等表現不正常的龜應及時撈出,隔離飼養。當溫度降至10℃以下時,需加蓋薄膜或採取其他防凍措施。
隨著溫度的升高,水溫達18℃時,稚龜已有少量活動,有些稚龜已開始覓食,這時不可急於餵食,應待晝夜水溫差不超過5℃時方可投餵。第一次餵食前需清池並消毒。
成龜養殖
每年3月底4月初窄橋匣龜從冬眠中甦醒過來開始活動,溫度穩定到20℃時開始攝食,從25-32℃時食慾最旺盛,它的可口餌料是小魚、蚌肉、螺肉、蚯蚓等。
成年窄橋匣龜要以動物性飼料為主,以保證窄橋匣龜的正常發育和健康。每年的6-9月是攝食活動的高峰期,增重速度也最快。因此,這4個月應該供以充足而質量較好的飼料,讓其多吃快長。飼料中還要注意添加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和鈣,每天上午10點、下午5點按時投喂,餵量占其體重的10-15%左右為宜。
為保持池水清潔,要經常更換池水,一般春秋兩季每月更換一次,夏季每10天更換一次,每年11月份後,當氣溫低於15℃時,窄橋匣龜便伏於池底泥沙處,進入冬眠狀態,此時不需要投食,也不需換水。但要注意保溫工作,在水池四周蓋上稻草,能用塑膠薄膜覆蓋水池為好。
疾病防治
水體中的水霉、綿霉等真菌寄生龜體而致病。幾乎全年都有發生,但以秋冬春三季多見,一般以龜體損傷處最先發病,可見病龜體附著灰白色棉絮狀的菌絲體,在水中飄忽,用手觸之有滑膩感。病龜食欲不振日漸消瘦,嚴重時病灶處充血直至潰爛,引起死亡,稚龜更甚。但只要防治及時,基本無死亡。預防水霉病平時要做好池水的消毒工作,保持水質清新。多曬陽光可抑制真菌繁殖,在發病季節或個別龜始發病時,可對病龜用10%鹽水藥浴消毒,然後放入池內,過幾天水霉即可褪去,也可把患水霉病的龜放入一個無水容器中曬數小時太陽,水霉也會萎縮褪去。
飼養中投餵不潔飼料特別是投餵了腐敗變質的動物性飼料或水質嚴重惡化時易發生,是感染產氣單胞菌所致。一般多於夏天發病。病龜反應遲鈍,減食或拒食,腹部和腸內發炎充血。排稀便或消化不全的食物。如不及時治療,易致死。要注意飼料新鮮,不餵變質飼料。可將氟哌酸0.2克拌入飼料投喂,對於患有消化不良的龜,可加入適量酵母片,一般用藥3-6天可治癒。
在飼養條件差,池底酸性物質濃,水中厭氧菌易侵入龜甲損傷處,導致龜甲殼腐爛發炎,嚴重的潰爛成缺刻狀。可用3%雙氧水塗抹病灶部位數次,再用氟苯尼考粉末塗搽,最後用紅黴素軟膏封口即可。也可用10%食鹽水浸泡30分鐘,然後用金黴素軟膏塗搽患處。龜在運輸、轉運、放養等過程中要輕放輕翻,避免重摔,防止損傷甲殼過深而發病。池底泥沙每2年更換1次可以有效減少自然致病菌源。
龜感冒常見於春初和深秋,常因氣候劇變引起,室內飼養的龜有時是通風不良引起。症狀是病龜眼光暗淡,呼吸有哮喘聲,鼻子流涕或冒水泡。嚴重時鼻孔結痂,眼圈發白,呼吸困難,此時大多發展為肺炎。龜感冒和肺炎以防為主,日常管理中儘量保持少驚擾,尤以初春天氣多變季節要少撈出水面或長途運輸,如有必要,要在運輸過程中必須保暖。冬春換水時,注意新舊水體溫度儘量相近,不可溫差太大。如發現龜感冒,初期每500克龜可用板藍根0.2克加多維0.1克飼喂,連用數天。
白眼病是龜類中常見病,在窄橋匣龜的養殖過程中特別是稚幼龜養殖階段偶見發生,因其眼內黏膜嬌嫩,越冬中不見陽光或室內飼養時水質不佳時,容易被致病菌感染而發生。一旦發現此病,常常是發病中、後期,多數已化膿結成眼屎樣膿塊積在眼瞼內部,壓迫眼球和視神經引起盲眼,影響攝食導致消瘦死亡,也有的是炎症轉移至腦部而引起死亡。白眼病初發時龜眼紅腫,此時可用環丙沙星眼藥水滴眼,每天2次,用藥後把龜放乾燥處靜養幾天,也可用藥後每天曬幾小時太陽,有利消除炎症。如病已嚴重,可扒開病龜眼,用生理鹽水洗眼,把膿洗去,然後氟苯尼考藥浴,隔天后換水重複,連用3-4次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