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大雜燴:有邏輯的學校課程變革

突破大雜燴:有邏輯的學校課程變革

《突破大雜燴:有邏輯的學校課程變革》是2017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四耕、李春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突破大雜燴:有邏輯的學校課程變革
  • 作者:楊四耕、李春華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11月1日
  • ISBN:978756756998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編輯推薦,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一所優質學校應該有自己的課程體系,應該建構一個基於特定邏輯而組織化了的課程整體,將各課程有機地結合成一個聯繫緊密的、有邏輯的“育人整體”。換言之,一所優質學校應該提升課程理性、建構自己的課程模式,這是有邏輯地推進學校課程變革的一個顯著標識。
對中國小而言,良好的課程有以下基本特徵:一是傾聽感,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二是邏輯感,它是嚴密的而非大雜燴或拼盤的;三是統整感,更多地以嵌入方式實施而非簡單地做加減法;四是見識感,以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而不以知識拓展與加深為取向;五是質地感,課程建設觸及課堂教學變革,對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有深刻影響。

圖書目錄

前言 有邏輯地推進學校課程變革
第一章 家底清晰化:很多時候起點決定了我們的終點
發展是既定基礎上的再提升,學校課程深度變革必須清晰“家底”。根據各種不同的辦學條件和辦學基礎給學校課程發展準確定位,是邁向3.0的學校課程變革所面臨的首要任務。主要建議如下:1、運用SWOTA(強、弱、機、危)分析,對學校的地理環境、在地文化、政策環境、課程現狀、行政領導、學生需求、教師現狀等因素分別進行強項、弱項、機遇和危機分析,把握學校課程發展的優勢與問題所在。2、運用KISS分析技術檢視現有的課程項目,對現有的課程項目進行保留(Keep)、改進(Improve)、啟動(Start)或停止(Stop)的分析。在KISS分析基礎上,確立常規項目和需要發展的項目。一般地說,需要保留(Keep)的課程項目即為常規項目,需要改進(Improve)或啟動(Start)的課程即為發展項目。3、注重思路研究,把破解影響當前學校課程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特別是制約課程發展的重大問題貫穿於調研過程的始終,以增強課程發展情境研究的巨觀性、針對性和實踐性,以準確合理的目標體系引導學校課程變革。努力做到定性與定量研究相結合,既重視課程政策研究,也重視學校情境分析,特別是關注趨勢預測、項目策劃、特色導向等內容,切實做到清晰把握學校課程發展的“起點”。須知,很多時候起點決定了終點。
小觸角課程:把快樂的觸角伸向每一個神奇的角落
俱樂部課程:讓每一個孩子帶著期盼進入學習
第二章 願景具象化:讓課程哲學映照鮮活的實踐
課程願景是學校課程使命的具象,是與學校教育價值觀聯繫的、可以調動師生情感的圖景。如果說,目標提供過程的滿足,那么願景則提供事業的動力。推進學校課程深度變革,我們需要的是明確學校的課程願景,並將課程願景具象化。建議中國小用具象化的方式想像課程、觀察課程、思考課程、分析課程、建構課程。當我們在與師生溝通的時候,要善於用具象化的願景去說明學校課程究竟是為什麼、是什麼、以及怎么做。“課程即品茶,需哲思;課程即吟詩,需想像;課程即力行,需實踐。”校長要善於把抽象的東西表現得很具體,把看不見的、不容易理解的東西變得看得見、容易理解,讓課程理念帶著一股清香,透著一種詩意,成為激發師生為之奮鬥的動力和情愫。人們總是會被偉大的願景所感動。推進學校課程變革,您所要做的便是找到你自己信奉的課程哲學,並用課程哲學映照課程變革實踐。
小精靈課程:用美好溫潤每一個孩子的心靈
牧歌式課程:農田裡有教室,菜園裡有學問
第三章 結構圖譜化:改變碎片化學校課程格局
如果把課程視為書本,孩子們可能會成為書呆子;如果把課程視為整個世界,孩子們可能會擁有駕馭世界的力量。為此,每一所學校都應致力建構自己豐富的“課程圖譜”。在這方面,按照一定的邏輯,理順學校課程縱向與橫向關係是學校課程變革需要審慎思考的問題。在橫向上,如何將學校課程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合理地分類;在縱向上,如何將學校課程按照年級分為不同層級,努力形成一個適應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課程階梯。具體地說,在橫向上,重構學校課程分類,讓孩子們分門別類地把握完整的世界之格局;在縱向上,強調按先後順序,由簡至繁、從已知到未知、從具體到抽象,保持學校課程的整體連貫。這樣,我們就可以形成天然的、嚴密的學校課程“肌理”,讓課程有邏輯地、立體地“落地”,有利於克服課程碎片化、大雜燴問題。
“B-I-G”課程:男孩女孩,陽光下盡情綻放
立體式課程:讓每一個孩子渡向希望的彼岸
第四章 內容整合化:還原完整世界的真實面貌
課程是濃縮的世界圖景。3.0的課程是富有統整感的課程,是多維連結與互動的課程。不論是學科課程的特色化拓展,還是主題課程的多學科聚焦,都應儘可能回到完整的世界圖景上來,努力將關聯性與整合性演繹得淋漓盡致,讓孩子們領略“世界圖景”的完整結構。一般地說,課程整合有兩種常見方式:一是射線式整合,即以學科知識為圓點,根據知識的內在邏輯聯繫而進行多維拓展與延伸;二是聚焦式整合,即以特定資源為主題,多學科、多活動聚焦,以加強孩子們與社會生活的多學科關聯與整合。從表現形式來看,既有“學科內統整”,又有“學科間統整”;既有“跨學科統整”,又有“學科與活動統整”以及“校內與校外統整”等。
漣漪式課程:每一個孩子都是奇蹟
紫荊花課程:讓每一朵“紫荊花”綻放得更加艷麗
第五章 實施立體化:把整個世界視為課程的空間
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這話只說對了一半,確切地說,具身的知識比離身的知識更有力量,能夠有想像力的知識比無想像力的知識更有力量,活的知識比死的知識更有力量,有邏輯的知識比碎片化的知識更有力量。說白了,見識比知識更重要,智識比見識更有價值。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讓孩子們採用多樣的、活躍的學習方式,如行走學習、指尖學習、群聊學習、圓桌學習、眾籌學習、搜尋學習、聚焦學習、觸點學習、實作學習……但凡孩子們生活世界裡精彩紛呈、活躍異常“做事”方式,就是課程實施與學習的可能方式。須知,課程實施不僅僅是那些概念化了的“自主、合作、探究”。杜威說:“一切學習來自於經驗。”實踐、沉浸、對話、互動、參與、體驗是課程最活躍、最富靈性的身影,也是課程實施的最重要方法。重視孩子們直接經驗的獲得,讓孩子們親近自然,走進社會,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活動,擴充和豐富孩子們的經驗和見識,是3.0課程的重要表征。
新田園課程:讓每一顆種子茁壯成長
金字塔課程: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空
第六章 評價多樣化:把評價作為課程變革的有機構成
學校課程的順利實施還要有相應的課程評價,它是保障課程開發順利進行最重要的條件。學校課程建設需要依據本校價值取向,形成適合學校實際的課程評價方案。學校可以採取目標匹配模式,確定課程目標與實際結果相吻合的程度;也可以採取目的游離模式,關注學校課程的非預期的效應,把評價的重點從“課程計畫預期的結果”轉向“課程計畫實際的結果”;可以者採取CIPP評價模式,把他們與目標以及背景、輸入和過程方面的信息聯繫起來,為學校課程決策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可以採取外觀評價模式,關注學校課程實施的整個過程,在過程中進行課程調整與更新;可以採取差距評價模式,尋找應達到的標準與實際表現之間的差距,以此為依據改進學校課程……其實,評價本身即是學校課程變革的有機組成部分。通過評價,有利於總結學校課程建設經驗;通過評價,有利於改進學校課程建設問題;通過評價,有利於提升學校課程建設品質。
地平線課程:創造一片藍天,讓學生自由地飛翔

編輯推薦

品質課程,展示中國小課程變革的圖景。這是基於特定哲學觀念而組織化的課程,這是富有傾聽感的課程,這是聚焦學生生長的課程,這是解決學校課程發展實際問題的叢書。
聚焦學生生長,提升學生綜合素養,體現多層次實踐樣態,是特色課程群的模樣。
1、《突破大雜燴:有邏輯的學校課程變革》提出了突破大雜燴式課程發展的邏輯路徑。
2、《突破大雜燴:有邏輯的學校課程變革》介紹了學校課程必須以邏輯路徑加以推進,建立自己的課程模式,擬定目標,搭建構架,形成整體的流程。
3、《突破大雜燴:有邏輯的學校課程變革》給出了學校課程構建的範例,從目標構建、實施路徑、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詳細方案。

作者簡介

主編:楊四耕,曾在國小、國中、高中任教十餘年,後求學於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現任職於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專攻學校教育哲學、學校整體課程規劃以及高效教學經驗的提煉,創立了“一頁紙教學法”,一批實驗學校因此而改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