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棘龍

突棘龍

突棘龍(Spinosaurus),又名棘背龍,屬於棘龍科,意思為 “長棘的蜥蜴”,是一種大型獸腳類恐龍。其中的亞種埃及突棘龍是目前已知最長的食肉恐龍,體長12到20米,臀高270至400厘米,體重4到26噸,生存於白堊紀的北非,約為114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分布區域包括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埃及突尼西亞,可能還有西撒哈拉、尼日和肯亞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突棘龍
  • 拉丁學名:Spinosaurus
  • 別稱:棘龍,棘背龍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蜥形綱
  • 亞綱:雙孔亞綱
  • :蜥臀目
  • 亞目:獸腳亞目
  • :棘龍科
  • 亞科:棘龍亞科
  • :棘龍屬
  • :棘龍
  • 亞種:埃及棘龍,摩洛哥棘龍
  • 分布區域:埃及、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等
  • 發現地點:北非
  • 生存時期:白堊紀中晚期
  • 食    物:大型魚類
簡介,科學分類,介紹,奇特的帆狀物,

簡介

生活年代:白堊紀中晚期
體長:12-20米
體重:4噸
生活地區:埃及、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等
主食:魚類

科學分類

界:動物界Animalia
目:蜥臀目Saurischia
科:棘龍科Spinosauridae
屬:棘龍屬Spinosaurus

介紹

突棘龍的背部突起很多骨頭,表皮覆蓋在這些骨頭上,看起來就像小船上揚著的帆。它長著個大腦袋,有著一口鋒利的牙齒。突棘龍的前臂比後腿要小一些。大部分時間突棘龍用兩條腿走路,必要時它也能用四足行走。
突棘龍是一種外貌怪誕的食肉恐龍,這么個龐然大物,竟在背上扯起一張大大的帆,這張帆由一連串長長的脊柱支撐,每要根脊柱都是從脊骨上直挺挺地長出來,使得這張帆完全不能收攏或摺疊。可以想像,這會給它的行動帶來諸多不便。那么,突棘龍為什麼會進化出這種看起來礙事的贅物呢?作用可能有兩個:在異性面前炫濯;或者用來調節體溫。
突棘龍的帆狀物是由非常高大的神經棘所構成,這些神經棘從背部脊椎骨延伸出來。這些神經棘的長度約是脊椎骨的7到11倍長。 這些神經棘的前後長度較為一致,而盤龍目的基龍與長棘龍的神經棘長度有大規模改變,形成一個半月形帆狀物。帆狀物的用途眾說紛紜,有人說是雄性突棘龍在爭取配偶時會炫耀自己的帆,誰的帆最大誰就可以爭取到配偶,還有說法是突棘龍的帆是吸收太陽熱度,早上用帆狀物吸收太陽的熱度,使身體裡的血液更快暖和,身體血液溫度升高身體靈活度增加。
突棘龍的頭部復原突棘龍的頭部復原

奇特的帆狀物

突棘龍擁有獨特的帆狀物,雖然同一時期的該地區其他恐龍,例如鳥腳下目的豪勇龍、蜥腳下目的雷巴齊斯龍,也可能發展出類似的背椎結構物。突棘龍的背部結構物可能較類似駝峰,而非帆狀物;Jack Bowman Bailey最近提出,突棘龍的背棘並非細棒,而是前後軸寬廣,類似水牛的背脊,所以突棘龍的背棘應是支撐者較厚、較肥胖的結構物,而非細的帆狀物。
突棘龍的帆狀物功能仍未確定;科學家們已提出數個假設,包含調節體溫、展示物。此外,如此明顯的背部特徵可使棘龍的外表看起來比較大,可威脅其他動物。主流學說仍然是調節體溫。如果這些帆狀物擁有大量的血管,突棘龍可使用帆狀物的大型表面積來吸收熱量。這顯示突棘龍至少是部分溫血動物,並生存於夜間氣溫低、冷,但天空通常很少雲的地區。突棘龍與豪勇龍被認為為生存於早期撒哈拉沙漠的邊緣,這可解釋上述的功能。這些帆狀物也有可能用來釋放多餘的體溫,而非收集熱量。根據霍爾丹法則(Haldane's principle),與身體體積相比,大型動物反而擁有較小比例的表面積,它們釋放的熱量溫度較高,而吸收的熱量溫度較低。這些恐龍的帆狀物增加相當程度的身體皮膚面積,而且所增加體積最少。此外,如果將這些帆狀物遠離太陽方向,或是以90度迎接較冷的風,這些身處白堊紀非洲的動物將能更有效地降低體溫。
突棘龍奇特的背帆突棘龍奇特的背帆
許多現代動物的複雜身體結構,在求偶季節時具有吸引異性功能。這些恐龍的帆狀物有相當可能性具有吸引求偶功能,類似孔雀的尾巴。斯特莫假設這些恐龍的雄性與雌性擁有不同大小的神經棘。如果屬實,這些帆狀物可能擁有耀眼的顏色,但這是完全建立於推測上的。
這些帆狀物可能擁有綜合以上功能,平常充當體溫調節器、在求偶季節時吸引異性、散發體溫、以及在遭受威脅時充當警告物使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