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圍》:中國畫廊聯盟年度人物是中國畫廊聯盟依靠全國畫廊評選出的值得藏家持續關注的中國畫家。在評選過程中,廣大畫廊及藏家始終堅持公開、公正、公平的基本原則,盡最大可能收集、歸納藏家的各種建議與意見,力爭把年度人物評選活動辦成藏界的重要看事,以及收藏界交流、研究的平台,從而為中國畫市場的健康發展盡一份應有的努力。當前,正處於轉型期的中國畫市場又面臨著新的市場發展機遇與挑戰。就是在這個時候,在中國畫市場不斷進行調整的進程中,中國畫廊聯盟以推動中國畫市場不斷發展為契機,審時度勢,攜手理論批評界、傳媒及廣大藏界,對中國畫市場進行了認真的分析與梳理,以培育市場認知能力為核心,以市場潛力、學術能力及對藏界的責任表現為基本點,經過由上而下的推薦和自下而上的投票、宣傳,最大限度地突出學術界、媒介及藏界的聲音。可以預言:中國畫廊聯盟年度人物評選活動定會成為中國畫市場發展過程中一件讓人難以忘懷的事情。
基本介紹
- 書名:突圍:中國畫廊聯盟年度人物2008
- 出版社:中國書店出版社
- 頁數:331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書店出版社
- 作者:西沐
- 出版日期:2009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6636633
圖書目錄,文摘,
圖書目錄
前言
做一個負責任的中國畫廊聯盟年度人物
年度聚焦
我們需要一種新的突圍
陳蘇平
郭石夫
林容生
吳冠南
張志民
陳永鏘
韓敬偉
劉大為
袁武
趙衛
崔振寬
胡正偉
龍瑞
張江舟
趙振川
何水法
霍春陽
盧禹舜
張峻德
周榮生
龔文楨
紀京寧
田黎明
張立柱
朱興華
年度關注
藝術需要批評市場更要批評
中國畫市場更需要批評
藝術批評的力量需要資本的助力
羅楊
李健強
牛盡
趙躍鵬
韓浪
黃耿卓
王書俠
黃耿辛
李曉柱
王學禮
賈廣健
李彥伯
邢慶仁
蔣世國
劉臨
鄒立穎
年度研究
中國藝術品身份的大轉變
當代中國藝術的主題
崔海
杜平讓
范治斌
馬碩山
李曉軍
熊廣琴
李陽
張喆
劉明波
張偉革
年度研究
軟實力與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崛起
關注與負擔: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成長之痛
藝價比: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價值回歸之路
價值投資凸顯中國藝術品市場面臨新機遇
安奇
耿慶力
蘇高宇
吳泉棠
崔見
李溪境
王國興
謝定超
鄧楓
焦子生
關羽
葉爛
顧平
劉繼紅
王西洲
餘光清
郭豐
呂書峰
王英鋼
石英
年度補記
讓藝術擦亮人性的光芒
做一個負責任的中國畫廊聯盟年度人物
年度聚焦
我們需要一種新的突圍
陳蘇平
郭石夫
林容生
吳冠南
張志民
陳永鏘
韓敬偉
劉大為
袁武
趙衛
崔振寬
胡正偉
龍瑞
張江舟
趙振川
何水法
霍春陽
盧禹舜
張峻德
周榮生
龔文楨
紀京寧
田黎明
張立柱
朱興華
年度關注
藝術需要批評市場更要批評
中國畫市場更需要批評
藝術批評的力量需要資本的助力
羅楊
李健強
牛盡
趙躍鵬
韓浪
黃耿卓
王書俠
黃耿辛
李曉柱
王學禮
賈廣健
李彥伯
邢慶仁
蔣世國
劉臨
鄒立穎
年度研究
中國藝術品身份的大轉變
當代中國藝術的主題
崔海
杜平讓
范治斌
馬碩山
李曉軍
熊廣琴
李陽
張喆
劉明波
張偉革
年度研究
軟實力與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崛起
關注與負擔: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成長之痛
藝價比: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價值回歸之路
價值投資凸顯中國藝術品市場面臨新機遇
安奇
耿慶力
蘇高宇
吳泉棠
崔見
李溪境
王國興
謝定超
鄧楓
焦子生
關羽
葉爛
顧平
劉繼紅
王西洲
餘光清
郭豐
呂書峰
王英鋼
石英
年度補記
讓藝術擦亮人性的光芒
文摘
年度聚焦:我們需要一種新的突圍
隨著各種觀念的交鋒與政治、經濟、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中國畫及其市場的發展似乎突然間多了不少不確定因素,也許正是這種不確定性使中國畫及其市場的發展多了一些選擇,而選擇的可能性的增加又開啟了中國畫及其市場多元化發展格局的大門。面對這種說不清、理還亂的狀況,那些缺乏見識的爭吵和沒有修養的謾罵都是精神貧血的表現。今天,我們需要的不是抱殘守缺的憤然情緒,而是一種建設性態度,一次具有高度的、在理性的大旗指引下的勇敢突圍。
(1)守護中國文化利益需要精神高度
在中國文化的大背景下,文化利益是極其重要的國家利益。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中國畫市場的發展在巨觀層面要服從與適應文化利益的發展方向,在微觀層面要在文化精神及價值體系的導引中不斷充實與豐富文化利益的載體、條件及成長環境建設,從而使中國畫市場的發展在文化利益這一主題中不斷構建其自身發展的格局。
在中國,目前最突出的三種利益是經濟利益、安全利益和文化利益。經濟利益最直接明顯,對於國家形象起到了基礎的作用。安全利益極為敏感,並且必須以硬實力作為支撐,對國家形象起到了保證的作用。因此,國家利益一直被視為具體的物質利益和對外的安全利益。實際上,文化因素對國家利益的影響至關重要,文化構成了民族、國家在國際上提高競爭力的核心要素。國家利益是由國內和國際文化價值觀的複雜互動來界定的。國家利益的界定並不是整齊劃一的,大國與小國之間有一定的差異,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也會有變化;同一個國家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也要重新思考。文化利益不僅是國家利益的組成部分,而且也以其道義目標和理想追求引領國家利益的方向,成為中華民族的核心利益。
在全球化時代,一個國家的文化是否具有較強的競爭力、感召力,對於該國家利益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像中國這樣具有悠久文明傳統歷史的大國,必須高度重視對國家文化利益的維護與發展。在中國,文化利益不僅以軟實力建樹為對外形象,而且也以其價值觀、思想、理念和原則去指導經濟利益和安全利益,對國家形象具有導引的作用。因為中國持續快速的經濟成長已經並且還將引起世界的關注。中國展示什麼樣的形象至關重要。近年來,中國展示出珍愛和平、促進合作、勇於負責、主持公正的形象,受到了鄰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的肯定和讚揚,對中國對外戰略和政策的實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這一切都得益於對文化利益的構建。國家文化利益的實現有向內和向外兩個維度,向內通過增強民族凝聚力、鍛造民族精神、確立道德規範、發展文化產業、提高精英文化的水平等方式;向外通過拓展國際責任利益、堅持意識形態獨立性、拓展中華文化發展空間等方式。中國的文化發展戰略應是在進行深層次的文化學習和文化調整的基礎上,強調中華文化的特質,增強中華文化的感染力,推進中華文化的傳播。
國家文化利益越來越受到各國政府和學者的重視。隨著文化交流的深入,西方文化觀念對我國傳統文化觀念不斷產生衝擊,拓展和維護文化利益就成為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為此,我國應採取弘揚民族文化、加強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推動國際文化新秩序的建立、推進中華文化圈建設等措施來維護、拓展我國的文化利益。因為,這是關乎民族興衰的核心利益。
(2)藝術品市場體現著國家的核心利益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不斷向縱深進行,人們正在邁入從溫飽到小康的歷史階段。同時,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的進程中,中國不斷調整自己,積極參與到全球經濟的合作與競爭之中,從而創造出了令世人矚目的“中國製造”的奇蹟。在經濟的迅猛發展中,國運也隨之強盛,中華民族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充滿信心,同時,人們也日益找回了不斷被挫折所消磨掉的文化自信。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當我們站立在中華民族文化的坐標中而環顧世界的時候,世界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已是一日千里、風頭正盛。文化創意產業不但正成為這些世界強國的經濟支柱,而且深刻地影響著他們的國家與民族利益。文化作為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最能代表其精神象徵的高端市場行為就是正在勃然發展的藝術品市場,因為藝術家是一個民族文化精神的符號與代表,其作品的市場價格與狀況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世界對這個民族文化的認知與評判。從這個角度上講,藝術品市場的確關乎國家的核心利益。這是由以下幾個方面所決定的:藝術品市場所折射出的文化利益是中華民族的核心利益;藝術品市場的發展狀況代表著一種文化精神的高度;藝術品市場所體現的是一種文化戰略利益;藝術品市場的混亂凸顯國家文化利益的流失;大力發展藝術品市場、維護國家核心利益已經進入關鍵期;拓展藝術品市場、凝聚民族文化精神是中華民族的核心利益。
(3)中國畫不斷尋找新的價值支撐點
中國畫收藏的過程既是一個進行審美的精神消費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建立在價值追求過程中的財富聚焦與放大的過程。中國畫市場的發展在經歷了混亂及陣痛之後,浮躁的心結開始走向理性,藝術價值的取向也逐漸水落石出。在這種狀況下,藏界在觀望之中尋找新的價值支撐點。從當今中國畫壇來看,最有可能建立中國畫場新的價值支撐點的情況有以下幾種:
一是在守望傳統中建立新的價值支撐點。儒、佛、道三教文化是中國自身的文化傳統。對於中國畫來說,守望傳統的實質就是守望傳統中優良的文化精神與充滿人性光芒的哲學意義。
傳統是中國畫發展的土壤,也是中國畫能夠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法寶,更是中華藝術的精神家園。有人說,中國畫通過筆墨來完成,其實,筆墨作為技法,只是表達傳統精神的外在手段。如果沒有對傳統文化精神的真切感受,再強的筆墨技法也只是一具空殼。守望傳統是畫家的責任,只有守望傳統,才會使中國畫實現繼承並有所創新。20世紀被稱為傳統中國畫四大家之一的潘天壽就是很好的明證。他骨子及血液里滲透著傳統文人的精神因子,堅決固守傳統書畫的精神領地,極力保持中國畫的固有體系。正是這種文人品格,才使得中國畫可以穿越時空,連線過去、現在和未來,具有常變常新的生命力。
這個崇尚物慾的時代使得人們往往為了追求物質享受而忽視精神的永恆,傳統的價值觀也容易被淡忘和拋棄,正如馮驥才所說:“每一分鐘,文化遺產都在消亡。”這時,矢志不渝地守望傳統、守護民族靈魂的行為就更顯彌足珍貴,而那些在藝術園地里辛勤耕耘、在傳統精神家園裡執著守望的畫家恰恰是引領中國畫市場新的價值支撐點建立的先行者。
二是在寫生、造型與筆墨的結合中尋找新的價值支撐點。寫生,即“皮袋中置描筆在內,或於好景處,見樹有怪異,便摹寫記之。”造型指在平面物體上表現和刻畫形象。筆墨是中國畫技法的總稱。“筆”指勾、勒、皴、擦、點等筆法,“墨”指烘、染、破、潑、積等墨法,筆墨強調筆為主導,墨隨筆出,相互映發。
在寫生、造型與筆墨三者中,寫生的目的在於通過對不同形象的形神研究、描繪與把握,提高造型能力和修煉筆墨技藝,即寫生首先解決的是造型問題,又由於傳統繪畫的造型和筆墨緊密相連,因此,寫生實際也是筆墨問題。造型與筆墨的矛盾則顯得複雜,尤其在現代水墨人物畫中,若強調筆墨,造型所連帶的人物本身的獨特內容就會丟失;若重視造型,中國畫的特質與表現力就會被減弱。因此,中國畫要尋找新的價值支撐點,就需要將三者有機結合,解決三者之間的矛盾、融合三者各自的優勢。具體來說,即通過大量的寫生提高造型的水準,並且改變既有的程式化用筆方式,用筆墨表現新形象的創造力;造型要講求“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和“不似之似”,憑藉筆墨,以能傳達出神態情韻和主觀情感為要旨;筆墨要賦予寫生與造型以體悟和傳神,避免寫生與造型僅僅進行表面的照搬描摹。
三是學院探索成為新價值形成過程中中國畫當代藝術的重要支撐點。學院探索繪畫泛指通過學院嚴格訓練、9幣生相傳、層層因襲而具有保守性質的繪畫。在中國,學院探索的設立根植於20世紀初期以降,作為社會性的強烈訴求被提升為美術院校的宗旨——“美育”,學院探索的發展更得益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美術界在思想、觀念、風格上的多元拓進。概括起來,目前的中國學院美術探索主要指一種崇尚風格主義的純藝術派別,其主要畫家大多為美術學院的教師或畫院的畫師,並以中年畫家為主,凸顯出以下基本特徵:
①重規範,即重視規範,包括題材、技巧和藝術語言的規範。
②重典雅,即排斥一切粗俗的藝術語言,要求高尚端莊、溫文爾雅,反對激烈的個性表現,講求理智與共性。
③重傳統。學院“Academy”一詞最初含“正規、走正路而不走邪路”的意思。在學院派看來,走正路就是重視傳統。
④重技術,即重視基本功訓練,強調素描,貶低色彩在造型藝術中的作用,迴避社會性與文化思潮,講究技巧和形式,強調安逸、高雅甚至貴族氣派的格調。學院探索的這些特徵使其本身具有強烈的獨立精神,激發了自由、新鮮及全新體驗的欲望,成為新價值形成過程中中國畫當代藝術的重要支撐點。
隨著各種觀念的交鋒與政治、經濟、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中國畫及其市場的發展似乎突然間多了不少不確定因素,也許正是這種不確定性使中國畫及其市場的發展多了一些選擇,而選擇的可能性的增加又開啟了中國畫及其市場多元化發展格局的大門。面對這種說不清、理還亂的狀況,那些缺乏見識的爭吵和沒有修養的謾罵都是精神貧血的表現。今天,我們需要的不是抱殘守缺的憤然情緒,而是一種建設性態度,一次具有高度的、在理性的大旗指引下的勇敢突圍。
(1)守護中國文化利益需要精神高度
在中國文化的大背景下,文化利益是極其重要的國家利益。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中國畫市場的發展在巨觀層面要服從與適應文化利益的發展方向,在微觀層面要在文化精神及價值體系的導引中不斷充實與豐富文化利益的載體、條件及成長環境建設,從而使中國畫市場的發展在文化利益這一主題中不斷構建其自身發展的格局。
在中國,目前最突出的三種利益是經濟利益、安全利益和文化利益。經濟利益最直接明顯,對於國家形象起到了基礎的作用。安全利益極為敏感,並且必須以硬實力作為支撐,對國家形象起到了保證的作用。因此,國家利益一直被視為具體的物質利益和對外的安全利益。實際上,文化因素對國家利益的影響至關重要,文化構成了民族、國家在國際上提高競爭力的核心要素。國家利益是由國內和國際文化價值觀的複雜互動來界定的。國家利益的界定並不是整齊劃一的,大國與小國之間有一定的差異,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也會有變化;同一個國家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也要重新思考。文化利益不僅是國家利益的組成部分,而且也以其道義目標和理想追求引領國家利益的方向,成為中華民族的核心利益。
在全球化時代,一個國家的文化是否具有較強的競爭力、感召力,對於該國家利益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像中國這樣具有悠久文明傳統歷史的大國,必須高度重視對國家文化利益的維護與發展。在中國,文化利益不僅以軟實力建樹為對外形象,而且也以其價值觀、思想、理念和原則去指導經濟利益和安全利益,對國家形象具有導引的作用。因為中國持續快速的經濟成長已經並且還將引起世界的關注。中國展示什麼樣的形象至關重要。近年來,中國展示出珍愛和平、促進合作、勇於負責、主持公正的形象,受到了鄰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的肯定和讚揚,對中國對外戰略和政策的實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這一切都得益於對文化利益的構建。國家文化利益的實現有向內和向外兩個維度,向內通過增強民族凝聚力、鍛造民族精神、確立道德規範、發展文化產業、提高精英文化的水平等方式;向外通過拓展國際責任利益、堅持意識形態獨立性、拓展中華文化發展空間等方式。中國的文化發展戰略應是在進行深層次的文化學習和文化調整的基礎上,強調中華文化的特質,增強中華文化的感染力,推進中華文化的傳播。
國家文化利益越來越受到各國政府和學者的重視。隨著文化交流的深入,西方文化觀念對我國傳統文化觀念不斷產生衝擊,拓展和維護文化利益就成為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為此,我國應採取弘揚民族文化、加強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推動國際文化新秩序的建立、推進中華文化圈建設等措施來維護、拓展我國的文化利益。因為,這是關乎民族興衰的核心利益。
(2)藝術品市場體現著國家的核心利益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不斷向縱深進行,人們正在邁入從溫飽到小康的歷史階段。同時,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的進程中,中國不斷調整自己,積極參與到全球經濟的合作與競爭之中,從而創造出了令世人矚目的“中國製造”的奇蹟。在經濟的迅猛發展中,國運也隨之強盛,中華民族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充滿信心,同時,人們也日益找回了不斷被挫折所消磨掉的文化自信。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當我們站立在中華民族文化的坐標中而環顧世界的時候,世界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已是一日千里、風頭正盛。文化創意產業不但正成為這些世界強國的經濟支柱,而且深刻地影響著他們的國家與民族利益。文化作為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最能代表其精神象徵的高端市場行為就是正在勃然發展的藝術品市場,因為藝術家是一個民族文化精神的符號與代表,其作品的市場價格與狀況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世界對這個民族文化的認知與評判。從這個角度上講,藝術品市場的確關乎國家的核心利益。這是由以下幾個方面所決定的:藝術品市場所折射出的文化利益是中華民族的核心利益;藝術品市場的發展狀況代表著一種文化精神的高度;藝術品市場所體現的是一種文化戰略利益;藝術品市場的混亂凸顯國家文化利益的流失;大力發展藝術品市場、維護國家核心利益已經進入關鍵期;拓展藝術品市場、凝聚民族文化精神是中華民族的核心利益。
(3)中國畫不斷尋找新的價值支撐點
中國畫收藏的過程既是一個進行審美的精神消費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建立在價值追求過程中的財富聚焦與放大的過程。中國畫市場的發展在經歷了混亂及陣痛之後,浮躁的心結開始走向理性,藝術價值的取向也逐漸水落石出。在這種狀況下,藏界在觀望之中尋找新的價值支撐點。從當今中國畫壇來看,最有可能建立中國畫場新的價值支撐點的情況有以下幾種:
一是在守望傳統中建立新的價值支撐點。儒、佛、道三教文化是中國自身的文化傳統。對於中國畫來說,守望傳統的實質就是守望傳統中優良的文化精神與充滿人性光芒的哲學意義。
傳統是中國畫發展的土壤,也是中國畫能夠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法寶,更是中華藝術的精神家園。有人說,中國畫通過筆墨來完成,其實,筆墨作為技法,只是表達傳統精神的外在手段。如果沒有對傳統文化精神的真切感受,再強的筆墨技法也只是一具空殼。守望傳統是畫家的責任,只有守望傳統,才會使中國畫實現繼承並有所創新。20世紀被稱為傳統中國畫四大家之一的潘天壽就是很好的明證。他骨子及血液里滲透著傳統文人的精神因子,堅決固守傳統書畫的精神領地,極力保持中國畫的固有體系。正是這種文人品格,才使得中國畫可以穿越時空,連線過去、現在和未來,具有常變常新的生命力。
這個崇尚物慾的時代使得人們往往為了追求物質享受而忽視精神的永恆,傳統的價值觀也容易被淡忘和拋棄,正如馮驥才所說:“每一分鐘,文化遺產都在消亡。”這時,矢志不渝地守望傳統、守護民族靈魂的行為就更顯彌足珍貴,而那些在藝術園地里辛勤耕耘、在傳統精神家園裡執著守望的畫家恰恰是引領中國畫市場新的價值支撐點建立的先行者。
二是在寫生、造型與筆墨的結合中尋找新的價值支撐點。寫生,即“皮袋中置描筆在內,或於好景處,見樹有怪異,便摹寫記之。”造型指在平面物體上表現和刻畫形象。筆墨是中國畫技法的總稱。“筆”指勾、勒、皴、擦、點等筆法,“墨”指烘、染、破、潑、積等墨法,筆墨強調筆為主導,墨隨筆出,相互映發。
在寫生、造型與筆墨三者中,寫生的目的在於通過對不同形象的形神研究、描繪與把握,提高造型能力和修煉筆墨技藝,即寫生首先解決的是造型問題,又由於傳統繪畫的造型和筆墨緊密相連,因此,寫生實際也是筆墨問題。造型與筆墨的矛盾則顯得複雜,尤其在現代水墨人物畫中,若強調筆墨,造型所連帶的人物本身的獨特內容就會丟失;若重視造型,中國畫的特質與表現力就會被減弱。因此,中國畫要尋找新的價值支撐點,就需要將三者有機結合,解決三者之間的矛盾、融合三者各自的優勢。具體來說,即通過大量的寫生提高造型的水準,並且改變既有的程式化用筆方式,用筆墨表現新形象的創造力;造型要講求“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和“不似之似”,憑藉筆墨,以能傳達出神態情韻和主觀情感為要旨;筆墨要賦予寫生與造型以體悟和傳神,避免寫生與造型僅僅進行表面的照搬描摹。
三是學院探索成為新價值形成過程中中國畫當代藝術的重要支撐點。學院探索繪畫泛指通過學院嚴格訓練、9幣生相傳、層層因襲而具有保守性質的繪畫。在中國,學院探索的設立根植於20世紀初期以降,作為社會性的強烈訴求被提升為美術院校的宗旨——“美育”,學院探索的發展更得益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美術界在思想、觀念、風格上的多元拓進。概括起來,目前的中國學院美術探索主要指一種崇尚風格主義的純藝術派別,其主要畫家大多為美術學院的教師或畫院的畫師,並以中年畫家為主,凸顯出以下基本特徵:
①重規範,即重視規範,包括題材、技巧和藝術語言的規範。
②重典雅,即排斥一切粗俗的藝術語言,要求高尚端莊、溫文爾雅,反對激烈的個性表現,講求理智與共性。
③重傳統。學院“Academy”一詞最初含“正規、走正路而不走邪路”的意思。在學院派看來,走正路就是重視傳統。
④重技術,即重視基本功訓練,強調素描,貶低色彩在造型藝術中的作用,迴避社會性與文化思潮,講究技巧和形式,強調安逸、高雅甚至貴族氣派的格調。學院探索的這些特徵使其本身具有強烈的獨立精神,激發了自由、新鮮及全新體驗的欲望,成為新價值形成過程中中國畫當代藝術的重要支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