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幸福時差——聽月壇老人講故事

穿過幸福時差——聽月壇老人講故事

《穿過幸福時差——聽月壇老人講故事》是一本彙編集,講述了90位老共產黨員親歷的革命戰爭年代的故事。這部故事集是為了向建黨90周年獻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穿過幸福時差——聽月壇老人講故事》
  • 性質:彙編集
創作緣由,作者介紹,讀者反應,社會評論,

創作緣由

在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之際,北京月壇街道的90位老共產黨員向大學生講述自己親歷的革命戰爭年代故事。過去只是從書本上和影視中看到的戰鬥故事,如今聽當事者親口講述,年輕學子們的激動和震撼是前所未有的,於是,他們把這些故事彙編成《穿過幸福時差——聽月壇老人講故事》一書,讓更多的人感受他們的激動和震撼。
90位老黨員講紅色故事獻禮建黨90周年,起始於北京月壇街道黨工委與首都部分高校開展的“聽老黨員講故事”活動。自2009年以來,北京月壇街道黨工委和北京聯合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郵電大學等高校發掘這一地區老黨員、老幹部多的社會資源優勢,請老黨員講故事,讓大學生聽故事。

作者介紹

閆占江是90位講紅色故事的老黨員之一。這些老黨員的平均年齡為79歲,90歲以上的老黨員有11位。他們大多經歷革命戰爭洗禮,是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的革命老前輩,還有一部分是新中國成立後為社會主義事業貢獻力量的建設者。
段雨平老人1921年出生於山西農村,18歲時在哥哥的鼓勵下,成為村里第一任婦救會秘書和第一任女教師。1945年,她參軍成為太岳軍區的一名護士,把青春奉獻給了祖國和人民。
1946年,僅14歲的史清義參加了解放軍,就在他第一次參加的戰鬥——“保定北平阻擊戰”中知道了“烈士”這個詞的含義。
史清義說:“看到身邊倒下的戰友,我第一次感受了戰爭的血腥,也是第一次思考生命的意義。我相信,接受戰爭洗禮的是靈魂和信仰。”就是這位經歷了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的老戰士,在年過半百、已經是中央機關司局級幹部之後,在1986年通過了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課程,取得了大學專科畢業文憑。“因為我當時的工作是在科研單位,與知識分子在一起,深感自己知識不足,工作要求我必須努力學習。”
“我們這些老同志是在黨的教育、培養下成長起來的,也見證了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生於1937年7月1日、“有幸和黨一起過生日”的老黨員王秉禮說,“一些老同志可以說是黨史的親歷者。”新中國成立前夕在北京從事地下黨工作的楊增仁說,老黨員們在晚年時有必要將自己的經歷好好整理出來,回想自己當時為什麼會做出跟黨走的選擇,把個人記憶變成精神財富傳給後人。

讀者反應

大學生岳少偉、胡欣芸等同學在聽了老人們的故事後感觸很深。“他們的故事令人動容,因為他們用信仰讓自己的血色青春不曾枯萎。”“在現在一些人認為金錢越來越重要的時代,老人的故事告訴我,有些東西,是永遠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比如精神,比如信仰。”
一位網名“寒冰玉麟”的社會工作者在部落格中寫道:“我真的沒有想到在月壇這個地方會有這么多優秀的老人,他們的故事是那樣耐人尋味。歷經苦難艱辛,練就了他們不被困難所折服的精神;堅定的信念使得他們對幸福生活無比嚮往與渴望,從而讓自己的光照亮他人,照亮前進的道路。他們通過自己去告誡我們這些晚輩做人的道理,告訴我們大寫‘人’字的真正內涵。”

社會評論

《人文月壇》社區報編輯張美生說,相比黨史書本中那些論文般敘述的遙遠記憶,作為身邊活生生的人物,這些老幹部、老黨員的個人經歷和紅色故事更鮮活,讓年輕人感覺更親切、更有說服力和感召力。
中國傳媒大學教師陳凱認為,讓大學生作為社會實踐的參與者採訪這些老黨員,在“老革命們”進行人生經歷的梳理過程中聽故事,之後整理成文,並寫下採訪手記,這本身就是一堂生動的黨史課和思想教育課。
月壇街道黨工委書記王奇說,向大學生講紅色故事的90位老黨員,是千千萬萬老共產黨員的縮影。他們所宣講的紅色故事和堅守的信仰,如穿越時光的明燈,超越了老一輩和大學生的“代溝”,引發了年青一代對人生、對未來的深深思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