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網膜疝

穿網膜疝

穿網膜疝是指腸袢通過正常的網膜解剖孔或某些疾病所造成的孔隙進入網膜囊或穿過系膜而形成的疝,屬腹內疝的一種,又稱網膜孔疝、小網膜囊疝。穿網膜疝沒有疝囊,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疝,其疝環由網膜孔、系膜孔、大網膜孔或大網膜與前腹壁或內臟間粘連後留下的孔隙組成。

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穿網膜疝
  • 外文名:Omentum hernia
  • 就診科室:普通外科
  • 常見發病部位:腸系膜
  • 常見病因:腸管的遊動度過大、腸蠕動異常、腹腔內壓力突然增高等
  • 常見症狀:最常見的症狀是急性腸梗阻,表現為上腹部脹痛,嘔吐,停止排便、排氣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治療,預防,

病因

1.先天性
常見有網膜孔過大、小腸系膜發育異常或橫結腸系膜發育異常出現局部薄弱或缺損等。
2.後天性
腹部損傷、外科手術、網膜炎症病變造成的網膜粘連或腹膜腔內孔隙形成等。
3.其他
腸管的遊動度過大、腸蠕動異常、腹腔內壓力突然增高等。

臨床表現

按腸袢疝突入小網膜囊的途徑不同,可分為網膜孔疝、橫結腸系膜裂孔疝、肝胃韌帶裂孔疝和胃結腸韌帶裂孔疝。
1.症狀
最常見的症狀是急性腸梗阻,表現為上腹部脹痛,嘔吐,停止排便、排氣等。身體屈曲時疼痛稍有減輕,部分患者感到腰背部疼痛。腸管發生絞窄或壞死時可以出現休克。少數患者因疝環前壁的膽總管受壓出現黃疸。
2.體徵
上腹部飽滿,上腹部偏左位置可觸及質軟、較固定、有壓痛的囊狀包塊,早期腹部叩診為鼓音,出現滲出後為濁音。聽診可聞及腸鳴音亢進或氣過水聲。一旦腸鳴音消失,或出現腹部壓痛、反跳痛和腹肌緊張,或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混濁液,提示疝入的腸管發生絞窄或壞死。

檢查

1.X線
急性腸梗阻患者腹部立位X線平片可見明顯氣液平面。
2.B超檢查
根據疝發生的部位可見:肝下、小網膜囊孔部、膽總管和門靜脈後或小網膜囊區異常腸道回聲。
3.CT主要徵象
(1)腸系膜位於下腔靜脈和門靜脈之間。
(2)小網膜囊內有氣液平面,並呈鳥嘴狀指向網膜孔。
(3)右側腹部未見升結腸。
(4)肝下間隙可見2個或更多腸袢。

診斷

術前確診較難,急性機械性腸梗阻患者除具有一般腸梗阻症狀、體徵外,出現下述情況,
應警惕此病。
(1)急性發作性上腹部絞痛,屈曲或前傾體位疼痛減輕。
(2)偏左上腹部常可觸及壓痛性囊狀腫物,位置固定。
(3)出現梗阻性黃疸。

鑑別診斷

需與膽石症、急性胃扭轉、急性胰腺炎等鑑別。
(1)膽石症:可表現為厭油、噁心、嘔吐,右上腹疼痛,可放射至同側肩背部,變換體位時疼痛緩解不明顯。B超可見膽囊內有強回聲團、隨體位改變而移動、其後有聲影即可確診為膽囊結石
(2)急性胃扭轉:持續性的乾嘔,很少或無嘔吐物;突然發生的嚴重而短暫的胸部或上腹部疼痛;胃內難以插入胃管。
(3)急性胰腺炎:急性水腫型胰腺炎主要症狀為腹痛、噁心、嘔吐、發熱,出血壞死型胰腺炎可出現休克、高熱、黃疸、腹脹以至腸麻痹、腹膜刺激征以及皮下淤斑等。血清(胰)澱粉酶在起病後6~12小時超過正常值3倍。

治療

若疝孔大而軟,且疝囊不大,常可自行回納或緩解;如果疝囊口的前壁為肝十二指腸韌帶,此結構強韌而擴張性小,容易壓迫通過疝環的腸管,使之難回復,多數病例會發生疝入腸管的絞窄、壞死,故一旦疑為此病所致急性機械性腸梗阻,應及時手術治療,將腸袢復位,關閉孔隙,或切除部分大網膜。若腸管有壞死表現,應予切除。

預防

主要是對於後天性穿網膜疝,手術產生的異常解剖結構是引起繼發性穿網膜疝的常見原因,完善術前準備和術後處理,保證胃腸減壓通暢,避免暴飲暴食,及早下床運動等,可減少穿網膜疝的發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