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研究1——世界文化遺產西遞古村落空間解析

空間研究1——世界文化遺產西遞古村落空間解析

本書是從空間角度對世界文化遺產古村落——西遞進行研究的一本專著。全書通過五大部分共17章的論述,對西遞空間的形成原因、構成方式和空間效果進行了全面的解構和分析。本書可供從事建築學城市規劃、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研究者、設計者及管理人員和相關專業師生參考。

基本介紹

  • 書名:空間研究1——世界文化遺產西遞古村落空間解析
  • 作者段進  龔愷 陳曉東 張曉冬 彭松
  • ISBN:9787564101329
  • 頁數:262
  • 定價:39.00元
  • 出版社東南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6
  • 裝幀:平裝
  • 開本:787mm×1092mm 1/16
內容簡介,目錄,緒 論,上篇,中篇,下篇,附錄,主編簡介,

內容簡介

全書共分為五大部分。緒論部分包括徽州傳統聚落及其研究、西遞村空間生長的調研報告;上篇為空間生長自上而下的主導因素,包括自上而下的外部影響因素、村落整體形態層面上的主導因素、村落結構秩序層面上的主導因素、村落宅居鄰裡層面上的主導因素、村落居住單元層面的主導因素;中篇為空間發展自下而上的自組織過程,包括自下而上的村落空間發展、從建築單元到街坊形態、從建築到村落空間界面、從建築到村落空間結點、從建築到村落整體形態;下篇為外部空間構成形態與行為分析,包括西遞村外部空間物質形態特徵、街道空間實例分析、外部空間行為活動構成、外部空間感知、外部空間審美解析等。

目錄

前言

緒 論

1 徽州傳統聚落及其研究
1.1 徽州傳統聚落的概況
1.1.1 徽州的自然條件與區劃歷史變遷
1.1.2 徽州的人口組成與文化淵源
1.2 徽州傳統聚落研究的歷史與現狀
2 西遞村空間生長的調研報告
2.1 西遞村的地理位置與歷史淵源
2.2 西遞村的發展與物質空間的生長
2.2.1 村落的定居階段
2.2.2 村落的發展階段
2.2.3 村落的鼎盛階段
2.2.4 村落的衰落階段
2.3 明清西遞村空間的發展狀況
2.3.1 民居形式的發展
2.3.2 道路系統的完善
2.3.3 公共建築的布局

上篇

空間生長自上而下的主導因素
3 自上而下的外部影響因素
3.1 自然地理條件的影響
3.2 風水理念的影響
3.3 宗族意識的影響
3.4 土地制度的影響
3.5 傳統習俗行為習慣的影響
3.6 儒家思維方式的影響
4 村落整體形態層面上的主導因素
4.1 自然地理氣候條件對村落整體形態的影響
4.2 風水理念對村落整體形態的決定意義
4.2.1 “擇居”——村落的選址
4.2.2 村落整體形態的修正
5 村落結構秩序層面上的主導因素
5.1 宗族觀念的興起
5.1.1 宗法制度的形成與發展
5.1.2 徽州宗法制度的基本內容
5.2 宗族觀念對村落空間的影響
5.2.1 宗族觀念影響下的理想化村落結構模式
5.2.2 西遞村的大結構秩序
5.2.3 西遞村內部的結構布局
6 村落宅居鄰裡層面上的主導因素
6.1 人的空間行為的分類
6.2 行為習俗對宅居鄰里空間的影響
6.2.1 “門”的意義
6.2.2 巷道與交叉口的布局
7 村落居住單元層面的主導因素
7.1 風水理念對住宅整體的影響
7.1.1 住宅的基址選擇
7.1.2 住宅與周邊小環境的關係
7.1.3 住宅的門向
7.1.4 徽宅布局的基本形式
7.2 宗法觀念對宅內空間結構的影響
7.2.1 基本單元里的軸線和秩序
7.2.2 多進院落的“內外有別
7.3 行為習慣對宅居空間尺度的影響
7.3.1 廳堂位置的演變
7.3.2 住宅地面的構造
7.3.3 家庭儲藏空間的安排
7.3.4 窗

中篇

空間發展自下而上的自組織過程
8 自下而上的村落空間發展
8.1 西遞村建築發展歷史分析
8.1.1 徽州地區建築歷史演變
8.1.2 西遞村建築發展歷史分析
8.1.3 建築是各種影響因素的物化
8.2 從建築開始研究
8.2.1 村落構成的元素
8.2.2 村落構成的層次轉化
9 從建築單元到街坊形態
9.1 最基本建築單元——三合院
9.2 從基本建築單元到建築組團
9.2.1 矩形的邏輯與建築單元組合方式的綜合分析
9.2.2 西遞村的民居內部單元組合的三種方式
9.2.3 住宅建築的朝向
9.3 村落街坊形態實例解析
9.3.1 平面形態解析——住宅如何形成街坊
9.3.2 剖面——空間的界限研究
10 從建築到村落空間界面
10.1 建築到沿溪空間界面的形成
10.1.1 建築到沿溪界面的分析
10.1.2 建築到沿溪界面的分析圖
10.1.3 建築到沿溪界面的構成特點
10.2 建築到沿街空間界面的形成
10.3 建築到村落邊界的形成
10.3.1 建築與村落邊界的限定
10.3.2 村落邊界的擴展
10.3.3 建築建設與村落的邊界
11 從建築到村落空間結點
11.1 村口空間的形成
11.2 廣場的形成
11.3 道路交叉口分析
12 從建築到村落整體形態
12.1 網路的人為影響因素
12.2 因建築模式而促成的幾何網路
12.3 幾何網路到自由形態發展
12.4 無序自由形式的有機整合
12.4.1 西遞村網路的連通性
12.4.2 西涕村空間網路演化特徵

下篇

外部空間構成形態與行為分析
13 西遞村外部空間物質形態特徵
13.1 界面分類
13.2 西遞村明清建築界面
13.2.1 建築界面構成的基本構形
13.2.2 建築界面構成的附加構形
13.2.3 明清建築及其界面的組成
13.3 “徽風”建築界面
13.4 西遞1950~1980年代的建築界面
13.5 村落空間底界面
13.5.1 自然地形
13.5.2 地面鋪裝
13.5.3 生活設施
14 街道空間實例分析
14.1 大路街空間分析
14.2 前邊溪(街)空間分析
14.3 橫路街空間分析
14.4 膺福堂弄空間分析
15 外部空間行為活動構成
15.1 空間與活動
15.2 西遞村中的行為活動
15.2.1 西遞村空間活動的總體分布
15.2.2 活動的類型
15.2.3 不同類型的活動與空間
15.2.4 不同時段的活動與空間
15.2.5 不同人群的活動與空間
15.3 西遞村活動構成評價
16 外部空間感知
16.1 關於西遞村的空間感知
16.2 西遞村空間的可識別性與空間構成
16.2.1 空間識別的“困難”
16.2.2 特殊的空間識別體系
16.2.3 不同場所的識別
16.3 西遞村獨特的空間感與空間構成
16.3.1 街道空間
16.3.2 節點空間
17 外部空間審美解析
17.1 美與空間審美
17.2 村落外部空間的審美性質
17.2.1 村落外部空間的審美性質的知覺形式方面
17.2.2 村落外部空間的審美性質的精神體驗方面
17.2.3 村落外部空間作為審美對象

附錄

附屬檔案一:西遞村胡氏世系表
附屬檔案二:西遞村航拍照片
附屬檔案三:西遞村總圖
附屬檔案四:西遞村界面分類圖
附屬檔案五:西遞村的道路及出人口分布圖
附屬檔案六:西遞村的行為活動
.
主要參考文獻
致謝

主編簡介

段進,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東南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城市空間研究所所長,東南大學城市規劃學科帶頭人,教授、博士生導師。
段進教授長期從事城市空間研究、教學和規劃實踐工作。著有《城市空間發展論》、《城鎮空間解析》、《空間研究4——世界文化遺產宏村古村落空間解析》等多部專著。具有較高的學術理論水平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先後主持和參加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青年基金項目、面上項目以及部省級科研項目多次。科技成果獲得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科技進步一、二等獎,規劃設計成果獲得過國家銀獎、部省級一等獎等多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