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生物技術是指利用空間特殊環境條件研究並改進現代生物工程的一些重要技術。空間的微重力環境對流體系統的對流、擴散、沉降等過程有明顯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空間生物技術
- 外文名:space biotechnology
- 學科:航空工程
- 領域:工程技術
空間生物技術是指利用空間特殊環境條件研究並改進現代生物工程的一些重要技術。空間的微重力環境對流體系統的對流、擴散、沉降等過程有明顯影響。
空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專業術語,是科學研究的一個領域。發展歷史 2023年5月10日晚,天舟六號貨運飛船上行了98件科學實驗產品,其中包括空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產品。研究內容 在空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領域,問天實驗艙生物技術實驗櫃將...
因而空間細胞培養是目前國際看好的三大空間生物技術(蛋白質結晶,細胞培養,生物分離)之一,也是空間生物加工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概況 培養裝置 國外在空間細胞培養方面所用的裝置在70年代初期一般都是由小的培養容器組成,僅允許進行一次性...
空間生物技術是上個世紀最熱門的一項空間科學研究,並從多個方面進行了探索研究。空間細胞生物技術的發展令人十分關注,其主要目標是用於研究、移植和生產生物藥物的細胞和組織工程。空間生物大分子生物技術則是另一個重要發展方向。當前絕大...
隨著基因組計畫的成功,在系統生物學的基礎上發展了合成生物學與系統生物工程學,開發生物資源,涉及農業生物技術、環境生物技術、工業生物技術、醫藥生物技術與海洋生物技術,乃至空間生物技術等領域,將在21世紀開發細胞製藥廠、細胞計算機、...
空間生命專業委員會 成立於1980年,是 中國空間科學學會分支機構之一 ,是空間生命科學工作者進行開放合作和學術交流的公共平台,重點研究領域包括空間生物學、航天醫學與生理學、空間生物技術、空間生命保障和空間生物工程等。發展目標 空間...
鄧玉林致力於將生命科學與分析檢測技術相結合,發展新的生物技術,並以此為手段解決生命科學和空間生物實驗技術的難題,取得的研究成果有:①、研製了“微流控晶片基因擴增裝置”由“神舟八號”飛船成功搭載,實現了9種基因的擴增以及重要...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交叉科學重點實驗室在生物技術與套用方面,在工業級蛋白質高效製備、疾病檢測方法技術、ATP分子馬達高靈敏度快速檢測技術以及空間生物技術等方面擁有良好的工作基礎和研究隊伍,研究成果有的已成功用於企業生產,有的...
以傣藥特色藥物研究為重點,開展以發現一類新藥先導化合物為目的的活性成分分離製備技術、五類新藥活性部位工藝、質量控制標準、以及藥理藥效研究等;(4)航天醫學監測技術與生物分析技術。圍繞載人航天和空間科學的需求,重點研究空間生物艙、...
“實踐十號衛星”工程項目首席科學家、中科院力學所胡文瑞院士告訴記者,“實踐十號”項目包含19項科學實驗,涉及微重力流體物理、微重力燃燒、空間材料科學、空間輻射效應、重力生物效應、空間生物技術共六大領域。實踐十號於2012年12月31日...
微重力科學是力學、物理學和生物學的新興交叉學科,它主要研究在微重力環境中物質的平衡和運動的規律。微重力科學主要包括微重力流體物理(自然對流、多相流、複雜流體)、微重力燃燒、空間材料科學、空間生物技術和空間基礎物理等領域。在微...
我國微重力科學界白2003年10月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取得圓滿成功後,先後在“神舟2號”至“神舟4號”飛船上進行了包括空間生物技術、空間材料和微重力流體物理等方面的微重力科學搭載實驗,獲得了大量科研成果。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套用中心...
在國家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985工程”實施過程中,2004年生命科學院獲得立項批准,投資 3000 萬元開始建設“985工程”省部級創新平台––“空間生物技術實驗室”,經三年的建設,於2007年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