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物理探測衛星

空間物理探測衛星(space physics exploration satellite):用於空間物理環境探測和研究的人造地球衛星。空間物理探測衛星部署在幾百千米或更高的軌道上,直接探測地球大氣層外的空間物理現象和過程,研究中性粒子、高能帶電粒子、固體顆粒、低頻電磁波、電漿波、磁場、電場、微流星體等,獲得大量的定量數據,成為空間物理探測的主要手段,促進空間物理學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分支學科。
傳統的空間物理探測是在地面上利用各種探測儀器進行的,
只能定性地了解空間物理環境,不能定量地描繪空間的
物理狀況並研究各物理量之間的關係,再加上大氣層的
影響,地面探測有很大的局限性。空間物理探測衛星在
離開地面幾百公里或更高的軌道上長期運行,衛星所載
的儀器不受大氣層的影響,可直接對空間環境進行探測,
因而成為空間物理探測的主要手段。空間物理探測衛星
所獲得的大量觀測結果,已促使空間物理學迅速發展成
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早期的空間物理探測衛星比較簡單,重量不大,往
往進行單項或有限幾項空間物理探測。後來探測區域逐
步擴大,從單個衛星孤立探測,發展到多個衛星聯合探
測。幾顆衛星在預定的軌道上運行,能同時在各個不同
區域進行測量。衛星上有一種或多種探測儀器。主要的
探測對象是中性粒子、高能帶電粒子、磁場、微流星體、
電離層和電漿等(見空間物理探測)。
軌道 空間物理探測要求探測儀器直接到達廣闊空
間的各點,以便獲得儘可能大的探測範圍。因此這類衛
星的軌道傾角不固定,有極軌道也有低傾角軌道。軌道
高度變化範圍很大。近地點一般在幾百公里,遠地點可
達數千、數萬以至十幾萬公里。衛星運行壽命至少一年,
以便探索空間物理環境參數隨季節的變化。
結構 空間物理探測衛星使用的儀器種類較多,對
安裝位置、探測視窗、溫度控制和儀器之間的電磁相容
性等要求各不相同。有些儀器如離子探測器、磁強計,
為了不受衛星的遮擋或衛星本身磁場的影響,必須安裝
在長桿子的一端,離開衛星一定的距離。這些都對衛星
結構設計提出一些特殊的要求。
數據傳輸 空間物理探測衛星測量的數據量大,常
常需要用大容量數據傳輸系統傳送到地面。當衛星飛過
的地區無接收站時,衛星所測數據先存貯在衛星的存貯
器或計算機內,待衛星飛經接收站上空時再將數據傳送
下來。為了減少不必要的數據傳輸,衛星對測得數據進
行預處理,只把最有用的數據傳輸下來。
主要的空間物理探測衛星系列有“探險者”號衛星
系列、“軌道地球物理台”系列、“國際日地探險者”
衛星系列、“宇宙”號衛星系列。中國1981年9月 20日
用一枚火箭同時發射的3顆衛星,是中國的第一組空間物
理探測衛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