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顆粒物測量技術》是化學工業出版社於2014年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白志鵬、耿春梅、杜世勇、楊文。
基本介紹
- 書名:空氣顆粒物測量技術
- 作者:白志鵬、耿春梅、杜世勇、楊文 等編著
- ISBN:978-7-122-19715-3
- 類別:環保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經費項目系列叢書
- 頁數:202頁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8月
- 開本:16K 787×1092 1/16
內容簡介
章節目錄
1.1顆粒物監測技術發展1
1.2國外顆粒物污染和監測現狀2
1.2.1國外顆粒物污染現狀2
1.2.2美國顆粒物監測現狀3
1.2.3歐洲顆粒物監測現狀5
1.3我國顆粒物污染和監測現狀5
1.3.1我國顆粒物污染現狀6
1.3.2我國顆粒物監測網路6
1.3.3我國顆粒物監測方法8
1.4量值溯源與量值傳遞簡介9
1.4.1我國量值傳遞及塑源體系簡介9
1.4.2顆粒物測量的量值傳遞及溯源10
參考文獻11
2顆粒物濾膜採樣技術14
2.1粒徑切割採樣技術14
2.1.1撞擊式採樣技術14
2.1.2旋風式採樣技術16
2.1.3虛擬式採樣技術16
2.1.4其他採樣技術17
2.2過濾收集技術18
2.2.1濾膜18
2.2.2膜托20
2.3濾膜自動更換採樣技術20
2.4氣態干擾物選擇性去除技術20
2.5水分干擾去除技術21
參考文獻22
3顆粒物線上監測技術24
3.1基於重量法線上監測技術24
3.1.1測量原理24
3.1.2技術套用25
3.2基於空氣動力學線上監測技術26
3.2.1測量原理26
3.2.2技術套用28
3.3基於光學法線上監測技術30
3.3.1測量原理30
3.3.2技術套用37
3.4基於電遷移率法線上監測技術40
3.4.1測量原理40
3.4.2技術套用45
3.5基於核素放射法線上監測技術47
3.5.1測量原理47
3.5.2技術套用48
3.6基於質譜法氣溶膠線上監測技術50
3.6.1測量原理50
3.6.2技術套用51
參考文獻53
4環境空氣顆粒物垂直測量技術60
4.1雷射雷達遙感技術60
4.1.1雷射雷達測量基本原理60
4.1.2雷射雷達反演消光係數方法61
4.1.3雷射雷達遙感校準63
4.1.4雷射雷達在環境監測中的套用64
4.2衛星遙感技術66
4.2.1衛星遙感測量基本原理67
4.2.2衛星遙感反演氣溶膠光學厚度的方法67
4.2.3衛星遙感校準69
4.2.4衛星遙感在大氣環境領域的套用69
4.3飛行器顆粒物測量技術74
4.3.1飛行器採樣口設計74
4.3.2常用飛行器顆粒物測量儀器75
4.3.3飛行器顆粒物採樣的複雜性76
4.3.4飛行器在大氣環境領域的套用77
4.4其他垂直測量技術80
4.4.1地基太陽光度計垂直測量技術80
4.4.2高塔垂直測量技術80
4.4.3系留氣球/飛艇垂直測量技術81
參考文獻82
5顆粒物污染源採樣技術86
5.1固定源採樣技術86
5.1.1直接採樣技術86
5.1.2稀釋通道採樣技術90
5.2移動源採樣技術91
5.2.1台架測試技術91
5.2.2隨車採樣技術93
5.2.3隧道/停車場/檢車線測量技術93
5.2.4路邊採樣技術94
5.3開放源採樣技術94
5.3.1開放源樣品收集方法94
5.3.2顆粒物再懸浮技術95
參考文獻97
6顆粒物理化分析技術99
6.1顆粒物的濾膜稱重及儲運99
6.1.1採樣前濾膜稱重99
6.1.2採樣濾膜編號100
6.1.3採樣後濾膜稱量和儲存100
6.1.4濾膜自動標識和稱重系統101
6.1.5影響樣品稱量的主要因素101
6.2顆粒物無機元素組分分析技術101
6.2.1顆粒物無機元素無損分析技術101
6.2.2顆粒物無機元素有損分析技術103
6.3顆粒物碳組分分析技術107
6.3.1熱學法107
6.3.2光學法108
6.3.3熱光結合法108
6.4顆粒物水溶性無機離子分析技術109
6.4.1離子色譜法109
6.4.2離子選擇電極法110
6.4.3比色法110
6.4.4離子線上色譜法110
6.4.5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法112
6.5顆粒物有機組分分析技術112
6.5.1氣相色譜法113
6.5.2高效液相色譜法113
6.5.3氣-質聯用法114
6.5.4其他有機物分析技術114
6.6單粒子分析技術115
6.6.1掃描電鏡法115
6.6.2光學顯微鏡法116
6.6.3雷射微探針質譜法116
6.6.4二次離子質譜法116
6.6.5拉曼微探針法117
6.7分析測試數據的質量控制117
6.7.1電荷平衡分析117
6.7.2無機元素數據與離子數據的比較118
6.7.3化學質量閉合分析118
參考文獻120
7顆粒物測量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123
7.1QA/QC體系框架123
7.2管理過程的QA125
7.3測量過程的QA126
7.3.1監測網路設計126
7.3.2質量控制129
7.3.3標定和校準132
7.4評估過程的QA137
7.5數據確認和套用過程的QA138
7.6我國空氣顆粒物監測標準和規範中的QA138
7.6.1國家標準中的質量保證138
7.6.2行業標準中的質量保證139
參考文獻140
8源解析技術143
8.1排放源識別143
8.2源模型估算法145
8.2.1源模型發展歷程145
8.2.2Models-3空氣品質模型146
8.3受體模型估算法148
8.3.1源未知類受體模型149
8.3.2源已知類受體模型152
8.4我國顆粒物源解析現狀及策略154
8.4.1我國顆粒物污染特點及源解析現狀155
8.4.2我國空氣顆粒物源解析存在的問題156
8.4.3我國空氣顆粒物源解析策略156
參考文獻157
9顆粒物對環境及健康影響評價159
9.1環境空氣品質評價159
9.1.1環境空氣顆粒物標準概述159
9.1.2環境空氣品質評價方法160
9.2顆粒物人體健康風險評估162
9.2.1健康風險評估方法162
9.2.2風險管理164
9.3能見度評價165
9.3.1能見度概述165
9.3.2能見度的影響因素分析方法165
9.3.3能見度評價方法165
9.4霾評價166
9.4.1霾概述166
9.4.2霾的影響167
9.4.3霾等級評價方法167
9.5顆粒物對生態系統影響評價168
9.5.1概述168
9.5.2典型顆粒物對生態系統的影響168
9.6顆粒物對氣候的影響評價170
9.6.1直接氣候效應170
9.6.2間接氣候效應171
9.7顆粒物對材料的影響評價171
參考文獻172
10顆粒物控制技術175
10.1固定源顆粒物控制技術175
10.1.1水泥行業顆粒物控制技術176
10.1.2燃煤電廠顆粒物控制技術177
10.1.3技術套用178
10.2移動源顆粒物控制技術180
10.2.1最佳化燃燒技術180
10.2.2機動車尾氣控制技術181
10.2.3排放性能的車載監測技術183
10.2.4汽油車改裝成天然氣/汽油兩用燃料車的技術183
10.2.5無煙柴油技術184
10.2.6技術套用185
10.3生物質燃燒源顆粒物控制技術186
10.3.1生物質鍋爐燃燒技術186
10.3.2生物質成型燃料燃燒技術187
10.3.3生物質與煤混燒技術187
10.4揚塵源顆粒物控制技術187
10.4.1建築施工揚塵控制技術188
10.4.2堆場揚塵控制技術188
10.4.3裸土揚塵控制技術189
10.4.4交通道路揚塵控制技術190
參考文獻191
11結語193
附錄196
附錄1縮略語196
附錄2索引199
附錄3主要環境空氣顆粒物相關標準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