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畢業班

“空巢”現象是由當今社會的大環境引起的,高校由“包分配”轉為自由擇業可以說是其中的根本原因。做兩手準備的人越來越多,有一些已徹底放棄國內高考,準備到國外讀大學。09年高考前,北京、上海一些高三班裡,逐漸有學生缺席課堂,甚至出現“空巢”班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空巢畢業班
  • 分類:社會現象
  • 區域:中國
  • 原因:高校由“包分配”轉為自由擇業
出現原因,教育的影響,解決對策,

出現原因

出現這種現象,是兩類學生分流所致。一類是準備到國外上大學的學生,多為各校優秀學生,他們把時間和精力放在了相應的培訓學校;另一類是在一些教學質量一般的高中,一些學生希望到知名學校復讀或到名校借讀,從而在高考中獲得理想成績。
日前,在北京新航道學校的SAT培訓班,有30多名來自海淀區知名中學的應屆高考生。據了解,這些學生都準備參加SAT考試,即“美國高考”,通過該考試可進入美國的大學讀本科。據介紹,其中一部分人仍將參加高考“作為一種退路”。還有些人打算放棄國內高考,只參加SAT考試
新航道學校一位負責人說,近年來,準備通過相應的考試,到國外讀大學的學生“在不斷增加”。
據了解,在北京四中北師大實驗中學,每年都有二三十名優秀生在高考前幾個月離開原來的班級,加入赴國外上大學的行列。據不完全統計,北京市每年參加SAT的高中生預計超過3000人,不少人高考前便已獲得美國高校的入學通知書
同北京一樣,上海也出現高三畢業班“空巢”現象。據了解,從09年3月開始,隨著海外高校陸續發放錄取通知書,那些選擇到國外讀書的高三學生開始缺席課堂,不少實驗性示範性學校甚至出現“空班”現象。導致“空班”的原因,主要是學生大都參加了SAT之類的海外高考。
在上海某高校附中,一個原本有40多名同學組成的班級,堅持上完高三年級最後一堂課的,只有6個學生。這些提前退考的學生,少部分已拿到國內高校的錄取通知書,大部分已決定去海外讀書。
北京各中學對學生參加海外高考所持態度並不一致。有的學校聽任“學生和家庭選擇發展方向”,有的學校則要求學生參加國內高考,“因為他們多是一些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他們不參加高考,將會影響學校的高考上線率和錄取率”。
此外,據北京某培訓機構資深人士分析,一些學生家長認為,國內頂尖的高校在國際上的排名並不高,但在國內競爭卻非常激烈。通過直接參加國外高考,進入一所國際排名靠前的高校,有時反而要容易一些,這也是學生參加國外高考熱情逐年增加的原因之一。
在北京,除了準備參加國外高考的學生缺席課堂外,一些普通公辦中學的高三畢業班,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也有“外流”現象。日前,在北京某規模較大的高考復讀學校,一次就來了30多個學生。這些人全是來自公辦高中的應屆生,有的是多人同時離開原來的班級。
據悉,在一些普通中學,高考之前,一些有實力或有渠道的學生,在學籍不動的前提下,更願意到條件更好的高中借讀,還有相當數量的學生則轉向辦學質量不錯的民辦學校或復讀學校就讀。
與準備到國外讀書的學生不同,這些學生到名校借讀或到復讀學校就讀,目的就是在國內高考中取得更理想的成績。儘管他們會“缺席”自己原來學校的課程,但不會缺席高考。

教育的影響

1、學生積極複習考研或是外出找工作。
近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總量上升較快,就業的總體形勢持續看緊。2005年普通高校畢業生總人數為280萬,2006年普通高校畢業生為338萬,2007年為495萬,畢業生平均就業率水平一直保持在70%左右。從這個數字上來看,每年有幾十萬畢業生不能在當年找到合適的崗位。正是就業壓力的不斷增大導致了學生已無法靜下心來坐在課堂里,而是想法設法為自己的未來謀一條出路。
大部分的學生聞招聘會而動,置學校課程於不顧,奔赴各地參加各種類型的招聘會,四處投簡歷,只為找一份心儀的工作。可由於準備不充分,目標不明確,往往成功率較低。另一部分學生則是踏上了日出而作、日落不息、挑燈夜讀的考研、考公務員之路,哪還有時間去課堂上聽老師講跟考試無關的知識呢。他們把所有希望寄托在一次考試之上,通過考試則有可能使人生又登上一個新的高點。最後還有一小部分人純粹就是渾水摸魚混日子類型的,他們不找工作也不考研,聽課時無精打采,要么就是隨大流玩起了失蹤、無故缺課。
2、用人單位過於急功近利。
應屆生本就沒有多少工作經驗,許多用人單位為了增加他們的經驗值而要求籤了協定的學生們提前去上班,最後只給出一定的時間回來進行畢業答辯。有不少學生在實習期間無法開展畢業設計,只能胡亂拼湊了事,因為此時論文對於他們的意義已不大了。可以說,大四一年成了某些學生長長的實習期,雖說提前學到了一定的工作技能,卻也失去了在學校學習將專業知識轉化為套用能力的好機會。
3、高校管理制度過松。
因為畢業生的一次就業率是衡量一個學校教學質量的標準之一,所以學校對畢業生曠課出去找工作或是複習考研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鬆了對教學的管理。在學校的基本態度影響下,授課教師對於畢業生的要求也逐步放寬,出卷時勾勾重點,監考不嚴,無論上不上課學生基本都能考試過關,如此也助長了學生的曠課之風。
長此下去,整體本科生的教育水平必將受到嚴重影響。少了最後一學年的專業學習,學生缺乏對專業知識的總體把握,畢業實習及設計的質量也無法提高,學生學而無用,不會將所學知識轉化到套用中來,直接導致了本科生素質的下降。另一方面,畢業班教師上課也毫無積極性可言,認真備課卻無人聽講,致使講課沒有激情,敷衍了事。而沒有精心準備的教學又會使學生喪失聽課的興趣,造成惡性循環。

解決對策

針對上述現象,僅憑學校一己之力是無法解決所有問題的,它與現今的教育體制、就業制度有著很大關係。下面幾個相關的對策希望高校能作為參考,逐漸加強對畢業班學生的管理與引導。
1、靈活安排學習的課程。
高校課程的普遍設定是在大一、大二學習基礎課,大三、大四才進入專業課程的學習,有很多實用、套用性強的課程更是安排到了大四。學生的普遍反映是前兩年課程過少,空餘時間較多。而到了大四需要為將來而忙碌時,卻又安排了不少專業課程,但此時已無人能靜心坐在課堂上聽老師授課。因此學校可根據專業的特點合理安排所學課程,儘量將一些專業課提至前三年上完,大四時採取間斷性授課,給學生們安排出一段空閒時間以利於他們實習、找工作。
2、採用學分制教學。
學分制在我國高校並不是很普及,因為管理難度會大大增加。引入學分制可打破學習年限的限制,學生在一定時間內靈活選修自己的專業課程,修滿學分即可畢業。此舉在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又錯開了學生畢業的高峰期,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他們限時找工作的壓力。
3、加強對教師和學生的監督管理,提高教學質量。
本科教育是培養高素質人才最基礎、最重要的一個階段,如果一個學校能絕對保證學校的教學的質量,保證畢業生的質量,相信定會受到用人單位的推崇,主動上門來招生,學生不必走出校門就能找到工作,自然也會安心留在課堂上學完自己的課程。
在目前“空巢”現象短時期無法根除的情況下,高校更要發揮多方面的作用:既要對畢業班教師嚴格要求,不定期檢查他們的授課情況,又要隨時掌握學生的動態,不可造成“放羊”的局面。對於無故逃課的學生來說,可以採取嚴厲的懲罰措施,否則最終還是浪費了他們自己的大好年華。
4、加強與用人單位的溝通,增加招聘的方式。
各高校應及早與用人單位聯繫,建立良好的培養機制,保證學生學有所用。由於社會上的招聘會場次眾多且良莠不齊,學生浪費了人力物力也不一定能找到自己心儀的工作。大四期間學校可通過各種措施多吸引一些用人單位上門,召開專場招聘會,省去學生四處奔波之苦。各用人單位也應增加招聘的方式,將現代化手段運用到招聘上來。企業可利用網際網路方便、快捷的特點對自身進行宣傳,實現畢業生簡歷的投遞及篩選,還可通過視頻面試等方法減少學生的車馬勞頓。
此外,高校經過與用人單位的溝通,可將學生的實習與他的畢業設計聯繫起來,使他們能夠利用實習期所學到的知識來開題,完成自己的畢業論文。這種做法既幫助學生解決了沒有時間開展研究、做畢業設計,實習與畢業論文相脫節的矛盾,又實現了從書本到實踐的跨越,完善了學生的知識體系結構。
5、大學生也要降低對工作的期望值。
隨著本科的擴招,大學生已不再是以前的香餑餑了,人人都要當“白領”、“金領”的想法已不現實。為了高收入、高生活水平而進入發達城市也成了萬人爭過獨木橋,失敗的自然不在少數。所以大學生們應降低對工作的期望值,要有服務大眾的思想,扎紮實實從底層做起。
此外,大學生的心理教育一塊也不可忽視。高校在教授文化知識的同時,也要多對學生的心理加以了解、輔導,加強對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幫助學生及時掌握就業信息,指導他們正確對待就業問題,減少就業給心理帶來的壓力。
總之,“空巢”現象不是一日形成的,僅憑一夕之功也不能完全杜絕。社會各界應以教育為本,共同努力幫助高校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大學生們也要從一入學就樹立“危機意識”,學好文化課的同時多參加社會實踐,豐富自己的知識,鍛鍊自己的能力,為將來就業增加籌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