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果棱脈蕨(Goniophlebium subauriculatum (Blume) C. Presl)水龍骨科棱脈蕨屬附生植物。產雲南南部 (景洪、勐臘) 。附生樹幹上,海拔500-1300米。分布於越南、寮國、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紐幾內亞島、澳大利亞東北部 (昆士蘭) 及太平洋島嶼等。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附生植物。汗匙灶鑽根狀莖長而橫走,粗約6-8毫米,密被鱗片,鱗片脫落處露出白粉;鱗片狹披針形,深棕色,頂端毛狀,邊緣有細齒。葉遠生;葉柄長約25-35厘米,禾稈色或深禾稈色,除最基部被與根狀莖上相同的鱗片外,向上光滑無毛;葉片一回羽狀,披針形,長約80-100厘米,寬約30-40厘米;羽片約30-40對,下部近對生捆己迎墊,上部互生,披針形,長約14-20厘米,寬約2厘米,基部心形,兩側或上側耳狀擴大並覆蓋葉軸,頂端漸尖,邊緣有粗鋸齒。葉脈網狀,中脈粗壯,側脈和小脈纖細,察糠獄在中脈兩側各具2-3行網眼。葉草質,乾後黃綠色,葉軸和羽片中脈基部疏被棕色毛狀小鱗片,葉片幼時疏被柔毛,老時近光滑。孢子囊群圓形,在羽片中脈兩側各1行,生於內側網眼內的內藏小脈頂端。
生長環境
穴果棱脈蕨附生頌茅艱長在海拔500-1300米的樹幹上。
分布範圍
穴臘背組果棱脈蕨產自雲南南部 (景洪、勐臘連備道) 。越南、寮國、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紐幾內亞島、澳大利亞東北部 (昆士蘭) 及犁禁太平洋島嶼等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極危(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