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雌蛛平均體長31.9 mm,頭胸長15.1mm,腹長17.2 mm,體重4.2 g。頭胸部梨形,前部隆起,中間有黑、褐、白相間的輻射狀斑,兩側被灰黃色毛,腹部橢圓形,背面密布黑色小斑點,中間有黑褐色心斑,並有6對黃白色肌斑,胸板和腹部腹面密生黑色毛。
雄蛛平均體長26.8 mm,頭胸長14.6mm,腹長12.9mm,體重2.6g,形狀與雌蛛相似,但體色較淺,腹部明顯較小。
生活習性
穴居狼蛛,是一種劇毒的
蜘蛛。並含有抑制細菌生長與繁殖的抗菌物質。其毒性的大小,常隨性別、
發育階段和季節的不同而有差異。一般雌蛛的毒比雄蛛大;成蛛的毒比幼蛛的毒性大;
繁殖季節的雌蛛的毒性最大。
生境
穴居狼蛛生活在草原、森林、荒漠、農田、果園、山坡等地,築穴而居,洞口圓形或橢圓形,平均直徑2.65cm,洞深31.6cm。白天多在洞中隱伏,傍晚或夜間在洞口附近獵食,用直接襲擊法捕食各類昆蟲。雄成蛛一般不築洞穴,遊獵生活,主動尋找洞穴中雌蛛在洞內或將其引出洞外交配。交配可分3個階段,即:雄蛛求婚、雌雄交配、雄蛛離開,歷時1~1.5h,但實際交配時間僅10~30min。
捕食
4~10月為穴居狼蛛的活動季節,白天多在洞口隱伏,傍晚或夜間在洞口附近狩獵。捕捉到昆蟲後帶回洞中進食,食剩的屍體或殘肢往往留在洞內。對於小型昆蟲,蜘蛛直接咬住,或用前足將蟲撥至嘴邊;對大型昆蟲,則躍起捕食。
交配
成熟的雄蛛主動尋找洞穴中的雌蛛,在洞內或將其引出洞外,當雌蛛同意交配後,兩者即以前兩對步足相互觸撫,然後雄蛛自正前方爬上雌蛛頭胸部,輪流從左右兩側將頭部伸向雌蛛腹下,用觸肢交配。
產卵
產卵時雌蛛將洞口用絲網封閉數日,待走出洞穴時已攜有卵袋或若蛛。卵袋略呈橢圓形,形似大花生仁,灰白色,由兩片構成,一片較大,平均面積26.4×23.7(mm)2,另一片較小,平均面積23.1× 20.7(mm)2。平均體積20.0× 16.8× 14.3(mm)3,每袋平均含卵466.3粒(256~656),卵色黃,平均直徑1.7mm(1.35~2.10)。
越冬
狼蛛在越冬期內呈蟄伏狀態,有120~150d時間不進飲食。在溫度較高時,狼蛛呈活動狀態,耐飢能力減弱。
互殘
穴居狼蛛相互殘殺現象比較普遍。幼蛛在脫離母體後就有所表現,成年狼蛛之間也不乏其例。2~3齡的幼蛛自相殘殺較常見。成年雌蛛相遇,雙方高舉前足相互推搡,張開螯肢作威脅狀,進而相互撕咬,此時若一方退縮逃走,另一方並不緊追。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新疆、內蒙古、甘肅、陝西、吉林、河北等省區;
國外分布:波蘭、捷克、奧地利、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以及前蘇聯南部。
中毒及防治
中毒症狀
本種蛛毒無色、味苦,呈
鹼性反應,可溶於水,但不溶於
酒精和醚。在75℃以上高溫時毒性被破壞。人被咬後傷口處可看到兩個小紅點,劇烈疼痛, 個別病人大汗淋漓, 甚至把所穿的棉衣浸濕。病人臉部呈現特有的青紫色、浮腫、以致光亮。呼吸困難、脈搏減速、
心率不齊。
有的人視力模糊、失明、呼氣帶有一股特殊的臭味。如未及時搶救,病人可在10幾小時後因心臟麻痹而死亡。
防治方法
(1)在人、畜經常出沒、毒蛛活動頻繁地區,可噴灑殺蟲劑。
(2)人被咬後,可立即用火柴或菸頭燒灼傷口,搶在毒素未擴散前以高溫破壞其毒素。該法必須在被咬後1~2分鐘內進行方有效。
(3)在傷口周圍針灸, 拔火罐。
(4)
尼勒克縣醫務人員採用大劑量可的松加在5% 葡萄糖鹽水中快速輸液,並用維生素C 輔助治療。
(5)採用上述治療寇蛛咬傷的方法, 配合使用
季德勝蛇藥或群生注射液。
(6)國外報導,用抗蛛毒血清治療毒蛛咬傷有特效,但需提前製備血清。建議在毒蛛危害嚴重的地區,開展抗蛛毒血清的研製工作,做到有備無患。
急救方法
1、被叮咬四肢後,可立即用布條或紗布捆緊傷口上方,防止毒液擴散,每15~30分鐘放開1~2分鐘。
2、被咬傷後1~2分鐘,用高熱的物品,如菸頭、燒炭燙在患處,服
季德勝蛇藥片。
3、小心吸出毒液,吐乾淨後反覆。
4、有條件的可以用拔火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