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貼敷貼

穴位貼敷貼

貼敷療法是以中醫基本理論為指導,套用中草藥製劑,施於皮膚、孔竅、俞穴及病變局部等部位的治病方法,屬於中藥外治法。貼敷療法是中醫治療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並較內治法更為簡便、實用。

基本介紹

  • 藥品名稱:穴位貼敷貼
  • 是否處方藥:非處方藥
  • 用法用量:直接貼敷於相關穴位
  • 劑型:藥品的劑型,如片中草藥製劑劑、粉劑等,限30字
歷史追溯,產品介紹,治療機理,使用方法,注意事項,

歷史追溯

早在1300年前的甲骨文中,前人大量有關中醫外治的經驗體會後有了文字上的描述。在《周禮·天官》中就記載了治療瘡瘍常用的外敷藥物法、藥物腐蝕法等,如“瘍醫掌腫痛,潰瘍、拆瘍、金瘍、祝藥刮殺之齊,凡療瘍以五毒攻之……”,其中“祝藥”即敷藥在我國現存最早的臨床醫學文獻《五十二方》中,瘡口外敷的有“傅”、“塗”、“封安”之法、春秋戰國時期,在《黃帝內經》,還有“桂心漬酒,以熨寒痹”,用白酒和桂心塗治風中血脈等記載,被後世譽為膏藥之始。開創廣現代膏藥之先河到了周秦時期,貼敷療法無論是基礎理論還是具體方法,雖無完整體系和專著出現,但其治療思想已經形成,晉朝葛洪《肘後備急方》中首次記載了用生地黃或栝萎根搗爛外敷治傷;用軟膏劑貼敷療金瘡,並收錄了大量外用膏藥,如續斷膏、丹參膏、雄黃膏、五毒神膏等,註明了具體的制用方法。其用狂犬腦外敷傷口治療狂犬病的方法,實為免疫學之先驅。隨著中藥外治方法的不斷改進和創新,晉、唐之後已出現貼敷療法和其它學科相互滲透與結合的運用研究。如把敷藥法和經絡腧穴的特殊功能結合起來,創立了穴位敷藥法,大大提高了療效。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就記載了不少穴位敷藥療法,並為人所熟知和廣泛採用。清代,可以說是中藥外治方法較為成熟的階段。其中以《急救廣生集》、《理瀹駢文》等中藥外治專著的問世為代表,以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為貼敷療法成熟的標誌。《急救廣生集》在公元1805年問世,是第一部中醫外治方面的專著。該書是程氏數十年精心類聚,參考400餘種醫書,集清以前歷代外治療法之大成,選粹嘉慶之前千餘種外治方法。補錄了239種疾症,共10卷,計收病症400餘種,載方1500餘首,該書詳細記載了用貼敷療法治療各種疾病的方法,並強調在治療過程中“飲食忌宜”“戒色慾”等,並在卷3末附錄了藥用引節要、用藥戒、製劑法等六篇,是後世研究和套用外治的鼻祖,時至今日仍為臨床沿用、繼《急救廣生集》刊行59年之後,‘外治之宗”吳尚先歷時數十年,對外治法進行了系統的整理和理論探索,著成舉世聞名的《理瀹駢文》一書。其中把貼敷療法治癒疾病的範圍推及到內、外、婦、兒、皮膚、五官等科,並提出了外治法可以“統治百病”的論斷,為後世套用中藥外敷法開拓了法門。
穴位貼敷貼

產品介紹

穴位貼敷貼它採用特製的中藥 貼敷在人體的相關穴位上用於防病治病,屬於中醫的範疇,貼敷治病,古謂:外敷、外貼,稱貼敷療法。貼敷療法是祖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主要成分:治療膏和壓敏膠布組成
由純天然提取物及全新的生物磁製成,內病外治無任何毒副作用。有類似針灸的效應,藥物通過穴位滲透皮膚進入經絡,導入臟腑直達患處,激發全身的精氣,起到溝通表里、調和營衛、宣肺化痰、止咳平喘、健脾益腎調整陰陽的作用。

治療機理

:該產品治療機理分兩大部分
一、磁場的治療作用
1、磁場的消炎、消腫作用
2、磁場的止痛作用
二、中醫穴位貼敷治療機理
中醫認為,經絡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溝通內外,貫穿上下,將人體各部的組織器官聯繫成一個有機整體,運行奇穴,營養全身,使人體各部的功能活動能保持協調和相對平衡。臟腑和經絡之氣輸注到人體表面的某一部位教穴位。穴位貼敷療法是通過對人體表穴位的刺激,激發經絡的功能,調和氣血,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和調整集體的免疫機能,並調節人體的動態平衡。

使用方法

1、直接貼敷於相關穴位(詳見說明)
2、清潔穴位體表皮膚、揭掉治療貼保護膜,將功效面外敷於穴位
3、每貼貼敷時間以12-24小時為宜。
4、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注意事項

孕婦、皮膚破損,開放性傷口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或禁用。
【執行標準】YZB/魯菏0012-2010
【註冊證號】魯菏食藥監械(準)字2010第1580017號(更)
【生產許可】魯食藥監械生產許20090118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