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型位置效應

穩定型位置效應(Stable position effect)簡稱S型位置效應,表型改變是穩定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穩定型位置效應
  • 外文名:Stable position effect
  • 簡稱:S型位置效應
  • 表型改變:穩定
現象,研究,提出假說,證實假說,解釋,結論,

現象

果蠅複眼由許多小眼組成。野生型的正常複眼呈橢圓形;棒眼突變型由於小眼數的顯著減少而呈不同程度的狹棒形。棒眼基因B為顯性,位於X染色體上。純合的棒眼果蠅的後代中常出現少數野生型個體;同時出現少數複眼比棒眼更狹細的超棒眼個體。這兩種個體出現的頻率都約占1/1600,遠遠超過一般的突變頻率。

研究

提出假說

斯特蒂文特在1925年曾用棒眼果蠅進行一系列不同組合的雜交,計數了後代各種棒眼的小眼數,同時注意分析與棒眼座位緊密連鎖的基因的行為,發現野生型和超棒眼的個體的出現總是伴隨著棒眼座位相鄰基因的交換。針對這一情況,他提出不對等交換假說。

證實假說

這一假說在1936年為美國遺傳學家H.J.馬勒和C.B.布里奇斯所證實。他們發現在正常果蠅唾腺細胞的 X染色體上只有一個編號為16A的區段,而棒眼果蠅的X染色體上有連線著的兩個16A區段,超棒眼果蠅中則有三個重複的16A區段([黑腹果蠅的棒眼穩定型位置效應])。

解釋

這說明棒眼果蠅來源於16A區段的重複,由棒眼果蠅產生的野生型和超棒眼個體是由於少數雌性棒眼果蠅的一對 X染色體在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發生了不對等交換,於是極少數配子中獲得一個只有一個16A區段的X染色體,而同數的另一些配子中卻獲得一個有三個16A區段的X染色體。
穩定型位置效應

結論

比較各種基因型的果蠅的每一複眼的小眼數,還發現棒眼純合體B/B的複眼的小眼數是68,而正常/超棒眼雜合體+/BB的複眼的小眼數是45。兩者的 16A區段數相同,只是由於它們所在染色體的位置不同而使小眼數不同,因此稱之為位置效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