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西北起於東經98°43′與長石頭山分界處,東南止於東經101°51′。甘、青兩省交界處,長350公里,寬約50~60公里。阿尼瑪卿山為華力西期褶皺所成,經喜馬拉雅運動再抬升。山勢最高部分位於瑪沁縣西部,北西-南東走向,稱瑪積雪山,有海拔超過5000米之高峰18座,發育現代冰川30條。最高峰藏名瑪卿崗日,海拔6282米。
地質地貌
阿尼瑪卿山在地質上屬於晚古生代,受第三紀末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與青藏高原之隆起而形成。其岩石大多為二迭紀、三迭紀砂岩,夾有石灰紀地層與
花崗岩入體,故山勢極為雄偉。
氣候特點
這裡屬
大陸性氣候,天氣變化無常,有時一日數變,風雪冰雹交替降臨。據實測,每年4月底以前為狂風大雪主宰,6月初以後至8月末以前,一則陰雨連綿,雪雹齊全,時而還伴有龍捲風,日降水量10毫米左右的情形往往持續20天以上。一年中最低氣溫為1月份,峰頂氣溫可達一50℃以下。而每年4月底至6月初和9月、10月兩月,主峰最低氣溫為-30℃。全年以西北風和東北風最盛,西風也較多。2、3、4月風最大,又以3月為最。風速在17米/秒以上的大風常常連續15天以上。海拔4700米的地方最大風速可達40米/秒。
水文特徵
阿尼瑪卿山區現代冰川十分發育,大小冰川40餘條,面積約150平方公里,水資源豐富,冰川
融水分別匯入黃河支流切木曲等水系。
自然資源
阿尼瑪卿山冰峰雄峙,地形複雜,資源豐富,氣候多變,植被垂直分布差異顯著。山體海拔3200~3600米處一般為山地針葉林,3600~4000米處為亞高山灌叢草甸,4000米以上為高山草甸。盛產冬蟲草、貝母、 大黃、 黃芪、羌活等名貴藥材。瑪積雪山山麓海拔4600~4700米多沼澤化草甸,4800米以上為高山墊狀植物。有白唇鹿、雪豹、雪雞等珍貴動物。
人文歷史
名字意義
阿尼瑪卿雪山不僅自然風光旖旎,而且各種傳說更給它籠罩了一層神秘色彩。
“阿尼”藏語意為先祖老翁,並含有美麗心房、幸福或博大之意。“瑪卿”藏語意為黃河源頭最大的山,也有雄偉壯觀之意,當地藏族認為阿尼瑪卿雪峰是“博卡瓦間貢”的二十一座神聖雪山中一座,是九位開天闢地造化神中排行第四位的斯巴僑貝拉格,是主宰山河大地威力無比,神通廣大的山神。
藏族對神深信不疑,阿尼瑪卿峰有如此大的神威,自然成為朝拜之地,每逢藏曆的“羊年”或者神門(尼果)、雪門,崗果隔開之年,朝拜的人們攜帶簡單的行裝、灶具和食物,繞山朝拜一周,盡了虔誠膜拜之心意,達到消除罪孽,靈魂升天的目的。繞山一周,徒步一般要花七、八天時間,沿途條件很艱苦。
神山傳說
阿尼瑪卿雪山的神靈轉自阿尼瑪卿大藏文書中意為活佛座前的最高侍者,“阿尼”是安多藏語的譯音,意為先祖老翁,也含有美麗、幸福或博大無畏等意;“瑪卿”的意思是黃河源頭最大的山,也有雄偉壯觀之意。藏族人民稱阿尼瑪卿為“博卡瓦間貢”,即開天闢地九大造化神之一,在藏族人民信仰的二十一座神雪山中,排行第四,被稱為斯巴僑貝拉格,專掌安多地區的山河浮沉和滄桑之變,是藏族的救護者。傳說阿尼瑪卿山神是活山神
沃德的第四個兒子,沃德為了拯救藏區百姓,使他們解脫災難,能過上安居樂業的日子,派老四到安多消滅妖魔,降伏猛獸,懲辦壞人,使百姓過上幸福祥和的日子,後來老四與其父沃德鞏甲相會時,修建的九層白玉瓊樓變成了阿尼瑪卿山神。
“格薩爾王傳”史詩稱阿尼瑪卿山神是“戰神大王”,說他是史詩主人公格薩爾所在的神山。在蒐集到的一個異文分部本《英雄誕生》中還說:格薩爾是阿尼瑪卿山神與
龍女果
薩拉姆夢合而生。與藏族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也有較為密切的關係。為求其保佑,安多藏區百姓至今還對其虔心供奉,頂禮膜拜。在青海藏區,經常可以看到阿尼瑪卿山神的畫像,山神白盔、白甲、白袍,胯下白馬,手執銀槍,他武藝超群,降魔濟貧,擁有無窮的智慧。阿尼瑪卿峰有如此大的神威,自然成為朝拜之地。遇到災難,他們總要呼喚阿尼瑪卿,盼望法力無邊的山神伸以援手。佳節時分,人們拿出柏香、炒麵、
酥油,給山神煨桑敬禮。
每逢藏曆的“羊年”或者神門(尼果)、雪門(崗果)隔開之年,朝拜的人們攜帶簡單的行裝、灶具和食物,頂風冒雪、跋山涉水、風餐露宿,繞山朝拜一周,才算盡了虔誠膜拜之心意,達到消除罪孽,靈魂升天的目的,繞山一周,徒步一般要花七、八天時間,沿途條件很艱苦,沒有頑強的體力和毅力是難以支持下來的。
主要景點
阿尼瑪卿雪山又稱瑪積雪山,位於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雪山鄉境內,距自治州州府大武鎮80公里,距西寧521公里。阿尼瑪卿雪山地區動、植物資源豐富,是野生動、植物的天堂。這裡有成片成片的松、柏、樺、杉、黑刺等林木,林間棲息有白唇鹿、獐、雪豹、黃羊、岩羊、雪雞等數十種珍稀野生動物,盛產冬蟲夏草、雪蓮、大黃等名貴藥材。
阿尼瑪卿雪山迷人的傳說使它具有神聖、神秘、神奇的色彩,是雪域高原上的一座著名神山,被藏族人民奉為開天闢地的九大造化神之一,在藏族傳統文化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黃河源國際獵場,位於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境內,距縣城40公里,是中國國家林業部於1996年批准的國際狩獵場。獵場面積37萬公頃。有黑海鄉、扎陵湖鄉、黑河鄉三個獵區,獵場四周高山環抱,宛若屏障,中部平坦開闊,境內湖泊星羅棋布,自然環境複雜多樣。植被以高寒草甸、草原和沼澤草甸為主。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可開發利用的野生動物有藏野驢、藏原羚、岩羊、雪雞等。可供狩獵的野生動物種類數量充足,是中國較為理想的狩獵場之一。
星宿海位於瑪多縣西北20公里,距西寧510公里。黃河進入星宿海盆地,河水漫流,在地勢稍低處積水形成大小不一、形狀不同的海子和水泊,大的有幾百平方米,小的只有幾平方米,他們密密麻麻,星羅棋布,宛如天上的繁星降落到這裡,故稱星宿海,又如孔雀展屏,因此當地藏族把星宿海叫作“瑪洋”,意思是“孔雀灘”。水泊、海子周圍是如茵的草原,風光秀麗。
扎陵湖、鄂陵湖位於瑪多縣西北30公里,是黃河流域兩個最大的淡水湖。黃河流經星宿海後,從扎陵湖西南隅流入,自東南隅流出,注入鄂陵湖,兩個湖泊像是牽手並肩、亭亭玉立於黃河源頭的姐妹,所以,人們稱這兩個湖為“黃河源頭姊妹湖”。
扎陵湖,又稱“查靈海”,藏語意為“白色的長湖”,因其水色略呈乳白色而得名。鄂陵湖,藏語意為“青色的長湖”。兩湖中間有多處鳥島,棲息有天鵝、斑頭雁、赤麻鴨、棕頭鷗、褐背地鴨等多種鳥類,是小於青海湖鳥島的又一個鳥的王國。兩湖之間的措哇尕什則山,海拔4610米,山頂建有黃河源牛頭銅碑一座,上有胡耀邦同志和十世班禪大師分別用漢、藏文題寫的“黃河源頭”四個大字,碑式別致。自山頂四望,群山環抱,扎陵湖、鄂陵湖湖光山色,盡收眼底。山下寬闊的草地上有一座小巧玲瓏的寺院,名措哇尕什則多卡寺。扎陵湖畔建有藏王松贊乾布迎接文成公主的行宮,更為此地增添了一道美麗的旅遊景觀。
年保玉則,又名果洛山,距縣城40公里。相傳為果洛藏族的發祥地,是藏族民眾尊崇的一座神山。年保玉則由許多高聳險峻的山峰組成主峰海拔5369米。山東南側分布有以松柏、冷杉為主的原始森林。峽谷莽林中常有雪豹、棕熊、猞猁等野獸出沒。山腳廣闊的草原上,有兩個十分美麗的湖泊,南面的是“妖女湖”。西北面的叫“仙女湖”,面積10多平方公里,三面群山環抱。
仙女湖畔東南屹立著一塊巨石,上面有一條深深的石痕直通湖內,傳說是年保玉則山神的三女兒幻化成人,與果洛藏族祖先成婚的歷史遺蹟。年保玉則的天氣變幻莫測,即使在盛夏,一天之內也會領略到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
白玉寺,位於白玉鄉達日塘,始建於1857年,占地面積達千餘畝,系四川省白玉縣白玉寺的子寺,是青海、四川、甘肅三省邊界地區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藏傳佛教寧瑪派寺院。寺院規模宏大,雄偉壯觀。主要建築有經堂7座,佛殿3座,靈塔3座,大型轉經房8座及僧舍等,有僧眾千餘人。
白玉寺每年舉行佛事活動8次,其規模與場面,以藏曆3月1日至3月10日的“白玉十日”為最,有曬大佛、跳欠、演藏戲等活動,屆時有青海、川西、甘南藏區民眾及遊客聚集,場面宏大,莊嚴、隆重而熱烈。
三江源國家自然保護區成立於2000年8月19日,因保護區內有長江、黃河、瀾滄江三大河流源頭而得名。位於青海省南部,行政區域包括玉樹、果洛兩個藏族自治區的全境,黃南藏族自治州南部的澤庫和河南兩縣及海西州格爾木市所屬的唐古拉山鄉。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境內,東崑崙山系及其支脈巴顏喀拉山、可可西里山、阿尼瑪卿山和唐古拉山脈橫貫其間,在這些高大山脈的雪線上,覆蓋著終年不化的積雪,發育有規模較大的現代冰川,眾多的積雪、冰川融化形成的涓涓細流,匯集成了哺育中華民族、孕育五千年華夏文明的長江、黃河、瀾滄江,成為中國乃至亞洲的重要水源地,素有“中華水塔”之美稱。在遼闊的自然保護區內,除上述的名山大川外,高山草甸,廣袤的草原,星羅棋布的湖泊,茂密的森林,複雜獨特的地貌,使高原特有的生物種類十分豐富。初步統計有高等植物近千種,其中喬灌木80餘種,優良牧草70餘種,獸類76種,鳥類147種,兩棲爬行動物及魚類48種,昆蟲和菌類近萬種,是中國海拔最高的天然濕地及世界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特殊的自然地理條件和生態環境,構成了保護區原始粗獷、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觀,是中國已知最大的集環保、科研和旅遊為一體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青海是東西方文化融匯的地方,著名的唐蕃古道為三江源文化增添了異彩。唐蕃古道旅遊線上的黃河第一橋、星宿海、巴顏喀拉山口、通天河、三江源紀念碑、唐僧曬經台、新寨嘛呢石堆、結古寺、文成公主廟、勒巴溝石刻(隆寶灘保護區)、天葬台、玉樹藏族風情、阿尼瑪卿雪山,呈現給遊客青海特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觀。
攀登歷史
1949年另一美國人測量瑪卿海拔高度,為6282米,是世界最高峰。這期間還有一些勘查隊來此,然而都無功而返。
1960年6月,北京地質學院登山隊11人沿東北坡首次登上阿尼瑪卿2峰。瑪卿才逐漸被人認知。
1981年5月,日本新瀉上越登山隊8人沿東南山脊登上主峰——瑪卿崗日。
1994年7月-8月,
北京青年登山隊攀登
阿尼瑪卿峰,因天氣原因,在登頂後下撤中,隊長汪曉征不幸遇難。
1996年7月-8月,清華大學山野協會4人成功登頂。
1996年8月1日,北京大學登山隊5人登上阿尼瑪卿峰。
2005年10月青海登山協會帶深圳登山隊攀登未成功。
2015年8月,北京大學山鷹社駱駝登山隊14名在校生全員登頂主峰瑪卿崗日,終結了這座山峰近20年無人登頂的記錄。
2015年8月,中國人民大學自遊人協會登山隊16人成功登頂主峰瑪卿崗日。
2016年8月,中國農業大學峰雲社登山隊19人登頂主峰瑪卿崗日,創登頂人數之最。
2017年8月,成都岩羊戶外俱樂部首次從南坡轉南山脊路線登頂主峰瑪卿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