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3年,亞齊蘇丹國蘇丹伊斯坎達·穆達向蘇門答臘島中部的德馬克蘇丹國(淡目國)發起了進攻,攻克了其都城舊港,迫使其屈服。
基本介紹
- 名稱:穆西河戰役
- 發生時間:1613年
- 地點:舊港附近的穆西河
- 參戰方:亞齊蘇丹國,德馬克蘇丹國
- 結果:亞齊獲勝
- 參戰方兵力:亞齊軍6萬,含3500名土耳其僱傭軍
德馬克軍2.6萬 - 主要指揮官:伊斯坎達爾·穆達
背景,經過,結果,
背景
於是在僅僅6年之後,由他親自率領的大軍便肆意橫掃馬六甲海峽南北。但遭受懲戒的對象,基本是臨近該區域的穆斯林政權,其中又以占據舊港的德馬克蘇丹國態度最為強硬。這讓伊斯坎達直接訴諸於武力。
事實上,原先的德馬克蘇丹國並不位於舊港,而是以海對岸的爪哇島為絕對核心。作為首個改宗伊斯蘭的本地政權,一度在15-16世紀間擁有很大影響力。通過對大量穆斯林商團的保護和協助,填補了滿者伯夷帝國崩潰後的秩序真空。甚至還在1512年組織大型艦隊北上,攻打剛剛落入葡萄牙手中的馬六甲城(馬六甲海戰)。
但在該世紀中期,這個原先的區域小強也因內亂和競爭者排擠而迅速衰落。有部分流亡者就渡海抵達蘇門答臘,在降服於自己的舊港建立全新宮廷。接著利用那裡的貿易集散地優勢,逐步恢復了自身元氣。雖無法同那些地域廣大的超級勢力相比,也絕不是慣於逆來順受的羸弱小城。
公元1613年,伊斯坎達正式開啟他當政後的第一次大規模軍事遊行。由於常年從海上保持著同荷蘭、英國、土耳其、波斯和印度的密切交流,亞齊軍隊也比大部分南洋同行要更靠世界先進水平。大量原產西北歐的先進槍炮,會通過穆斯林商販運抵蘇門答臘,用以裝備蘇丹的直屬精銳步兵。同樣由土耳其人增援的各式火炮,足以讓亞齊炮兵的規模和水準都在南洋群島間鶴立雞群。波斯良馬則是少數騎馬武士的首選座駕,而印度御夫也為蘇丹維持著一支戰象部隊。許多蘇門答臘的沿岸小邦,便不約而同的在自家門前向他們俯首稱臣。唯有自恃甚高的德馬克人不願乖乖就犯,還將蘇丹的特使直接從山頂上拋下。
面對如此惡劣的挑釁,怒火中燒的伊斯坎達並沒有立即施展軍事報復。因為舊港並不是沿海岸線建造的普通港口,而是一座龜縮於內河與叢林深處的巨大堡壘。若貿然使用陸軍直接硬闖,很可能因疾病侵襲和守軍的不斷伏擊而損失慘重。於是返回附近的港口,並下令將包括海軍艦隊在內的更多部隊派往南方,準備沿穆西河直逼敵方核心。甚至連所有的輜重補給和版數作戰人員都要搭船行進。因此,整支亞齊遠征軍的數量也瞬間暴漲到60000多人,其中還包括有3500名來自奧斯曼帝國的土耳其僱傭兵。
經過
當然,兵力總數僅有26000人的德馬克蘇丹國,也不準備讓自己的都城淪為戰場。他們早已在穆西河上建立防禦陣地,並利用航道中的1座小島,構建起射程足以覆蓋周遭通行區域的2座炮台。負責駐守的士兵也基本都配備了槍炮,能在最為有利的防禦條件下封鎖整條航道。更多武備稍差的動員部隊,則依靠叢林與河流保護側翼,並故意守在一座石橋邊靜候對手光臨。由於他們同樣在兩頭部署了炮兵陣地,所以能對貿然闖關者施以交叉火力。
很快,伊斯坎達和他的亞齊海陸軍沿穆西河抵達戰場,並立刻意識到守軍布陣的巧妙。為了不辜負德馬克方面的用心良苦,他們決定將計就計地兵分三路,用分進合擊的方式摧垮對手。為此,其中陸軍主力將從河道北面的大路進發,故意佯攻有重兵看守的渡河石橋。海軍主力則由水面硬闖,並負責將包抄分隊送上北岸。為了保護這些昂貴的戰艦不受炮台威脅,另一支規模更小的船隊將提前繞路到戰場的最南側登入,從後方襲擊小島上的德馬克士兵。
顯然,德馬克人軍隊長期缺乏大規模作戰經驗,對伊斯坎達的布置沒有任何應對措施。負責駐守小島的精銳炮兵,就從未想過有敵人會從自己的後方來襲,讓炮位都直接面向北部航道。當只有幾百人的亞齊水兵突然向自己射來密集排槍,便只能靠單兵武器給予回應,連額外部署在2座炮台之間的野戰炮都沒法保護起來。
此外,近萬名使用火繩槍和盾矛的亞齊步兵也開始強攻石橋。儘管沒有火炮等重武器掩護,卻有充沛的後備力量對前排進行補充。蘇丹的騎兵和戰象分隊也趕到現場負責壓陣,並且盡最大可能吸引對岸守軍注意。後者雖立即槍炮齊發,還是不免為亞齊人的龐大軍容而感到震撼。嘈雜噪音也妨礙了他們對南面小島的保持注意,沒意識到那裡的友軍已是自身難保。伊斯坎達麾下的地中海式槳帆船,也趁機突破了河道防禦,在極其微弱的守軍炮擊中放下登入部隊。等到德馬克人發現情況不妙,包括土耳其火槍手在內的許多亞齊菁英士兵,已毫髮無損地完整上岸。
結果
在整場戰役的最後階段,德馬克蘇丹將手頭的預備隊都悉數派往河岸。但在訓練有素的土耳其火槍手面前,這些僅僅是裝備尚可的土著武裝很快就顯出疲態,無法在殘酷的對射中支撐太久。他們的潰散,也直接將本方主戰線的虛弱後方給暴露出來。大批早已承受不住重壓的士兵,在發現敵軍完成包抄後便爭相逃離隊伍,並讓更多亞齊人順利從石橋對面突破。儘管南面小島上的駐軍還能守住炮台,卻對這種四散而逃的局面也愛莫能助。只得在萬般無奈中向伊斯坎達的部下投降。
雖然穆西河戰役的過程並不複雜,參戰雙方的損失也不巨大,卻成為亞齊展現自身軍事實力的最佳樣板。包括舊港在內的蘇門答臘城市,至此都不再敢對伊斯坎達的宗主權抱有質疑,讓其影響力迅速蔓延到整個馬六甲海峽的南翼。為了能尋找與之對沖的平衡力量,這些城市也不得不向入駐爪哇的荷蘭東印度公司敞開國門。
至於大獲全勝的亞齊蘇丹,也開始將目標調整至北方的馬來亞半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