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蘊秋

穆蘊秋,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天文學史,科學社會學,科幻作品的科學史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穆蘊秋
  • 學位/學歷:博士 
學術論文,

學術論文

科學出版烏托邦:從開放存取到掠奪性期刊(下),《讀書》,2018年第10期;(第二作者)
科學出版烏托邦:從開放存取到掠奪性期刊(上),《讀書》,2018年第8期;(第一作者)
開放存取運動:科學發表“烏托邦”的背後——Nature雜誌實證研究之六,《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3);(北京大學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觀察與交流》2018年第5期全文轉載)(第二作者)
“影響因子之父”尤金•加菲爾德評傳,《自然辯證法通訊》,2017,39(6);(第一作者)
從SCI綜述文章引用規則看中國期刊與國際接軌現狀——Nature雜誌實證研究之五,《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4); (人大複印資料《出版業》2017年10期全文轉載)(第一作者)
綜述為王——影響因子和期刊的另一種異化,《讀書》雜誌,2017年第8期;(第二作者)
警惕國外“開放存取雜誌”及“掠奪性期刊”的陷阱,《出版發行研究》,2017,(8);(第二作者)
Nature雜誌:從科普期刊到學術神話,《浙江學刊》,2017,(5);(第二作者)
不公平遊戲:“兩棲”SCI刊物如何操弄影響因子——Nature實證研究之四,《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2); (第一作者)
為何中國學者和媒體對影響因子公式的表述普遍錯誤?,《出版發行研究》,2016,(9);(《新華文摘》數字版2017年第5期,全文轉載)(第一作者)
影響因子是可以操弄的,《讀書》雜誌,2016年第9期;(第二作者)影響因子是用來賺大錢的,《讀書》雜誌,2016年第5期;(第二作者)
期刊“影響因子”究竟是什麼人發布的,出版發行研究,2016年,(4);(第二作者)
SCI和影響因子:學術評估與商業運作——Nature實證研究之三,《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5;(人大複印資料《出版業》2015年12期全文轉載)(第一作者)
威爾斯與<自然>雜誌科幻歷史淵源——Nature實證研究之二,《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 22(1); (第一作者)
Nature與科幻百年,《讀書》雜誌,2014年第12期;(第二作者)
<自然>雜誌科幻作品考——Nature實證研究之一,《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21(3);上海市社科聯年度推薦十篇論文之一;先後被人大複印資料《科學技術哲學版》2013年第9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3年第4期全文轉載;(第一作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