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索爾斯基肖像》是伊里亞·葉·列賓的肖像代表作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穆索爾斯基肖像
- 外文名:Portrait of Moussorgski
- 類別:油畫、名畫
- 年代:此畫作於1881年
- 規格:69×57厘米
- 作者:列賓
- 屬地:現藏特列恰柯夫美術館
名畫簡介,大師簡介,背後的故事,畫中的人物,
名畫簡介
列賓的肖像創作極豐富,所繪人物,性格鮮明,個性表現尤其精到。這是由他卓越的寫實技巧所決定的,如這幅《穆索爾斯基肖像》即是其肖像代表作之一。這裡描寫穆索爾斯基在病重期間,強調了這位偉大作曲家的剛毅頑強的精神氣質。畫家以稍許仰視的角度去表現這位偉大的音樂家,頭與胸形成一定的轉動角度,目光犀利,剛毅的性格栩栩如生的展現在觀眾面前。列賓喜歡用一種輕鬆、歡快的筆調,描繪自己的親人和親密的朋友,類似於一種風俗畫的肖像畫。列賓對人物的姿態、手指的彎曲、衣紋和髮式的細節,人物的心理和情緒,都進行了有力的刻劃。1892年《觀察者》雜誌評論這一作品的人物“像是要從畫中走出來的樣子”
大師簡介
伊里亞·葉·列賓是19世紀俄羅斯美術的傑出代表,也是俄國巡迴展覽畫派的核心人物。由於他的創作,使得西方美術史家們對俄國美術刮目相看。膾炙人口的《伏爾加河上的縴夫》,以其超凡的繪畫技巧和深厚的人道主義精神,震撼人們的心靈。20世紀初俄國歌手夏里亞賓以民歌為背景的一曲《伏爾加縴夫》,與美術相得益彰,加深了人們對俄羅斯文藝的情思。列賓創作視野廣闊,他在風俗畫、風景畫、肖像畫、歷史畫等各類題材均有出色的創造。他的《伊凡雷帝殺子》、《意外的歸來》、《給蘇丹王的信》、《穆索爾斯基肖像》等等,使俄國美術史熠熠生輝。
背後的故事
1881年3月的一天,伊利亞·列賓從報紙上看到穆索爾斯基病重的訊息。為了見朋友一面,列賓急忙趕到了彼得堡的醫院看望躺在病床上的穆索爾斯基。當時穆索爾斯基才42歲,但看上去卻像一個老人。列賓的到來,使他精神為之一振,從病床上坐了起來。就在這個病房裡,列賓花了四天的時間,完成了穆索爾斯基肖像。之後沒幾天,穆索爾斯基就去世了。這幅畫被特列恰科夫購去(現今收藏在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術館),列賓把所得的全部報酬捐出來,在穆索爾斯基的墓前修了紀念碑。
遺憾的是,我們看到的列賓回憶錄中譯本里似乎沒有提到這件事情,不過在另一些地方依然可以讀到列賓關於穆索爾斯基的記述。1871年和1872年之交的冬天,列賓接受了莫斯科“斯拉夫市場”建設者波羅霍夫希科夫的訂件,創作一幅斯拉夫作曲家群像的油畫。列賓的好友,藝術批評家弗拉基米爾·斯塔索夫建議他在畫中加上兩位青年作曲家:鮑羅丁和穆索爾斯基。列賓完全同意他的看法。然而在當時的音樂藝術界,穆索爾斯基卻是一個不僅不為人所矚目,而且常常遭受譏笑的作曲家。在列賓的回憶錄里,留下了這樣一段叫人讀來頗覺辛酸又感到異常諷刺的記錄:
唉,斯塔索夫沒有活到今天,親眼看到全歐洲都承認俄羅斯音樂界的這位稀有天才——穆索爾斯基,如今回想起來無限惆悵!那會兒,我們音樂風尚的監護人,都是在浪漫主義的靡靡之音嚴格訓練下培養出來的,他們連提都不願意提當時已嶄露頭角的這位祖國天才的名字。甚至薩爾蒂科夫—謝德林這位聲譽卓著、大名鼎鼎的作家,當穆索爾斯基的愛慕者問到他對於這位音樂家的意見,他卻以自己的諷刺之筆用辛辣的嘲笑來回答。整個彼得堡都讀了這篇誹謗青年天才的文章,笑得前仆後仰。更有好聽的笑話說,某位風雅大家把這個土頭土腦的天才帶到內行專家跟前聽候品評,這個尚未完全從醉鄉中醒過來的天才,如何像牛鳴似的哞哞哼著自己以生活為題的新作詠嘆調:歌唱一個失落馬鞭的車夫。但我仍然找到波羅霍夫希科夫,請求他允許我在俄羅斯音樂家中添進穆索爾斯基和鮑羅丁。
“這可不成啊!你打算把亂七八糟的廢物都收到這幅畫裡呀!我開的音樂家名單,是尼古拉·魯賓斯坦親自擬定的。在給了你的名單中,我不敢增刪一個名字……光有一件叫我鬱悶的事——他沒有把柴可夫斯基開進去。可我們整個莫斯科都拜倒在柴可夫斯基面前。這裡面有點蹊蹺……但有什麼辦法呢?鮑羅丁我倒略有所聞,不過他到底只是音樂界的票友,他的行當是醫藥外科學院的化學教授……不必啦,你可不能把亂七八糟的廢物都塞到這幅畫裡來啊!少畫幾個你不是更輕鬆么。快點吧,快點吧!趕快把它畫完,等著用呢……”
《如煙往事——列賓回憶錄》東方出版社2007年版
畫中的人物
莫傑斯特·彼得羅維奇·穆索爾斯基於1839年3月21日出生在普斯科夫省卡列沃鎮,5歲時開始跟隨母親學習鋼琴,9歲時就已能當眾演奏協奏曲。10歲來到彼得堡,拜海爾克為師繼續學習鋼琴,然而三年後,他卻進入了彼得堡的帝國禁衛軍士官學校,但儘管如此,他仍然堅持學習他所熱愛的音樂,並在此期間寫出了他的第一件作品--鋼琴曲《陸軍準尉波爾卡》。
穆索爾斯基一生沒有進過音樂學院,不曾受過學院派式的音樂教育,然而在與巴拉基列夫、鮑羅丁等"強力集團"藝術家們的交往和接觸中,他逐漸形成了俄羅斯民族主義的藝術觀點和自由獨立的創作個性。在這期間,穆索爾斯基開始了民族歌劇的創作, 1868年,他根據普希金的同名著作,寫成了他一生當中最偉大的作品--歌劇《鮑里斯·戈都諾夫》,這部驚世巨作,最終成為俄羅斯民族歌劇的燦爛瑰寶。
穆索爾斯基的音樂具有強烈的民族性,並且帶有現實主義和人文主義的特徵。他的音樂語言和表現手法新穎別致,富有超越古典原則的獨創性,特別是他的和聲技法,其大膽的創造性驚人,而這一切都對後來的作曲家,包括德彪夕和蕭士塔高維奇等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在穆索爾斯基一生創作的為數不多的作品中,其中尤以歌劇和鋼琴作品影響最大。他的歌劇富於戲劇性,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鋼琴作品則獨樹一幟,自成一家,而他的歌曲作品多是反映人民現實生活中的貧困、哀怨及對幸福的渴望之情的,在寫作風格上具有生動巧妙的幽默感。穆索爾斯基的主要作品有歌劇《鮑里斯·戈都諾夫》、《霍萬興那》、《索羅慶集市》,交響詩《荒山之夜》,鋼琴套曲《圖畫展覽會》,歌曲《洋娃娃》、《跳蚤之歌》等。
穆索爾斯基的晚年生活極度貧困,甚至一度成為街頭的流浪漢,此時,他對生活完全失去了希望,終日與酒和麻醉劑為伴。1881年3月28日,穆索爾斯基因癲癇病復發在彼得堡逝世,終年4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