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特與秦腔:愛樂者雜食筆記

穆特與秦腔:愛樂者雜食筆記

《穆特與秦腔:愛樂者雜食筆記》內容簡介:我們往往因為繁忙與喧囂,如夢如幻、渾渾噩噩地虛度了許多年華,對身邊的物是人非,或人是物非,卻全然不覺。今天的音樂生活琳琅滿目,無比豐盛,但似乎越來越與當下的生存狀態缺少必要的聯繫。音樂的商業化速度與浮躁的世人對音樂的輕視程度成正比例發展,這一切都來得太快。在音樂的形態觸目皆是而音樂的本質漸被遺忘的“非典型”音樂狀態下,我們該怎樣享受音樂?如何聆聽音樂?

基本介紹

  • 書名:穆特與秦腔:愛樂者雜食筆記
  •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頁數:239頁
  • 開本:16
  • 作者:劉雪楓
  • 出版日期:2012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108040964, 9787108040961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穆特與秦腔:愛樂者雜食筆記》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

作者簡介

劉雪楓,音樂評論家,專欄作家。1961年生於遼寧大連,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曾任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愛樂》主編、《人民音樂·留聲機》主編、《交響世界》主編、《歌劇》編委。現任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文化顧問,中國國際合唱節藝術總監。主編《華格納戲劇全集》,著有《神界的黃昏--華格納和音樂戲劇》、《朝聖--華格納的拜羅伊特》、《德國音樂地圖》、《音符上的奧地利》、《日出時讓悲傷終結--音樂的聆聽經驗》、《交響樂欣賞十八講》、《貼近浪漫時代》、《和劉雪楓一起聽音樂》叢書等。

圖書目錄

中國的舞台與舞台的世界
愛樂的“腔調”
“聆聽經驗”散議
“愛樂”的“與時俱進”
穆特與秦腔
克萊德曼竟也如此複雜
法蘭西是可以這樣享受的
“相約北京”聯歡三題
節日裡的節日
仲夏賞樂好時光
事過境遷後的沉重與歡樂--金敏基及其音樂《捷運一號線》
音樂劇的時代
愛的伊甸園:《媽媽咪呀!》的人性旨歸
撲面而來的皮亞佐拉
“皮亞”應該怎樣“佐拉”--兩個“皮亞佐拉迷”的對話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動態保護--從樂舞史詩《羌風》談起
多元素音樂盛宴及欣賞體驗
皮娜·鮑什:搏命之舞
佩蒂帕的芭蕾盛宴
音樂中的“對”與“錯”
改編或配器的樂趣
我決定聽SACD了
“五音”對耳朵的考驗
“高效”的Pentatone
瘋狂“愛泡”
中國的“鋼琴生態”
琴童應該怎樣欣賞音樂?
“郎朗鋼琴節”與吉尼斯紀錄
“大師”的墮落
卡拉揚的“影響”
日本的誘惑
我的“反D版宣言”
聽書與讀樂
音樂中的傳奇--《命運奪走我們的一切》讀後 147
音樂之博與學問之雅--讀《在音樂與社會中探尋》 151
“紅塵”中的音符--長篇小說《紅塵芬芳》中的音樂意象簡析
迷宮與冬夜
“歌”不“流行”,卻可伴夢
歌聲傳自“長江頭”
春日古寺的“秋籟”
恰似天堂里的歌聲
馬友友的“歡樂頌”
我的“愛樂”與《愛樂》生涯
愛樂三十年
由音樂陪伴的往事
擁有高級耳朵的行吟者
劇院的功能
雅俗之辯與喜劇傳統
《指環》攻略
後記:愛樂的“雜食”

序言

拿到雪楓的這部手稿,首先就翻到與本書同名的文章《穆特與秦腔》。原因無他,這個標題,像一個鮮明而生動的比喻,使我不禁想起去年在中央電視台“年度財經人物”頒獎典禮上曾說過的“讓中國成為世界的舞台,讓世界成為中國的舞台”的命題,也聯想到了不久前商務印書館隆重推出的,法國人弗雷德里克·馬特爾的著作((主流——誰將打贏全球文化戰爭》。
安妮·索菲一穆特是享譽全球樂壇的小提琴名家,秦腔是中國西部源遠流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乍一看,二者之間確實風馬牛不相及。但細細想來,他們之間還是有很多關聯度的。前者美妙婉轉的莫扎特旋律與後者高亢入雲的秦腔吟唱,最大的關聯度,就是當年分別從西方的德國和中國的西部在同一時段出現在北京的舞台上。他們的同步,既是現實,又是象徵,是多元文化、東西方文化的一次現實呈現。
我們一直在說中國文化要“走出去”,走上世界的舞台,加入國際文化的競爭。其實,只要打開雪楓的這本見證歷史、剖析闡發的藝術評論集,你會發現,僅僅最近十年(正好也是人世十年),竟有了那么多代表不同藝術門類的世界名家、世界名團、世界名劇、世界名曲,絡繹不絕地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在我們的演藝舞台上集中亮相。無須走出國門,包括古老秦腔在內的眾多中國表演藝術,面臨的已經是最高量級的國際文化競爭,同時也是最高量級的文化挑戰。
阿諾德·湯因比在《歷史研究》一書中認定,“挑戰和應戰”的相互作用,是人類文明的起因。中國表演藝術與世界各國優秀表演藝術今日在自家主場上的同台競藝,是歷史悠久的中國表演藝術兼收並蓄、取精用宏的百年難逢的歷史機遇。這種競爭,這種壓力,這種挑戰,會把我們的生命力、想像力、創造力最大限度地激發出來,使我們超越自我,鳳凰涅桀,浴火重生,從而創造出屬於21世紀的中國偉大的表演藝術。雪楓的書中多篇文章專門評介過已舉辦到第12屆的“相約北京”聯歡活動,這個北京年度最大規模的“國際藝術節”,就是一座參與國家已經達到一百多個、全球群星薈萃、持續時間一個月的“中國舞台”,也是全球聞名的“世界舞台”。
只有勇於應戰,樂於競爭,緊緊抓住歷史機遇,發揚光大,海納百川,21世紀的中國表演藝術,才能生氣勃勃豐富多彩地代表復興中的中華民族,自信自強地走向世界,以多樣性的旗幟進入主流並成為主流。所以說,中國成為世界的舞台,世界成為中國的舞台,互為因果,互為表里,是同一命題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
我與雪楓相交已久,我們的第一次合作在2001年,他和別的朋友幫助我策劃實施《李白1300年祭》演出展覽系列,為紀念我們民族偉大的詩人共同做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十一年後,他的新作由我素仰慕的三聯書店刊行,請我作序,老朋友囑託,豈敢方命。雪楓的文章厚積薄發,有血有肉,有喜有怒,是性情中人寫的專業文字;善言敢言,好讀耐讀,在業界和愛樂者中早有口碑。輯在這本書里的文章不同於他之前出版的著作多為西方古典音樂的評論與隨筆。我欣喜地發現,雪楓開放式的審美視角帶給我們的正是一幅當今中國乃至世界的演藝生態圖,這裡有音樂劇,有皮亞佐拉,有西班牙“穆德哈爾”,有西部羌族歌舞,有克萊德曼,有斯汀,有俄羅斯搖滾樂隊,有羽泉和張靚穎,也有成公亮大師的古琴藝術,可謂琳琅滿目,不一而足。十幾年前,我就在《中國文化報》讀過雪楓關於音樂劇的系列文章,他對法國音樂劇《特里斯丹與綺瑟》和韓國音樂劇《捷運一號線》的評論令我印象深刻。去年雪楓在病中為百老匯經典音樂劇《媽媽咪呀!》中文版而寫的評論《愛的伊甸園》,我是刊發前的第一位讀者。他“筆端常帶感情”,又對音樂劇本質洞悉人深的文字帶給我的感動和啟迪,至今記憶猶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