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景升

穆景升,1925年出生,遼寧省遼陽市人。曾擔任過鞍鋼公司副經理、副總工程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穆景升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25年
  • 出生地:遼寧省遼陽市
個人簡介,採訪報導,

個人簡介

穆景升,1925年生於遼寧省遼陽市。1941年參加革命,延安自然科學院北京理工大學前身)化工系學員,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第四野戰軍指導員、鞍鋼值班主任,鞍鋼公司副經理、副總工程師。1987年離休。

採訪報導

不久前,為紀念鞍鋼京劇協會成立六十周年暨老年大學京劇班成立六十周年,鞍山市老乾局的劇場舞台上,84歲的穆景升老人細細扮上妝,穿戴好行頭,再度粉墨登場。一段《伍子胥》,意韻悠長,贏得滿堂彩。67年前,延安黨校的大禮堂上,17歲的穆景升也是帶著滿心喜悅登台,傳統劇目《黃金台》的唱腔,和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一起,留在了老人的記憶中,一直不曾淡忘。
6月5日下午,記者來到穆景升位於文化街的寓所,聽老人回憶上世紀40年代,在延安自然科學院學習的寶貴而難忘的時光。
16歲到延安
“我是跟著哥哥一路革命到的延安。”穆景升家裡兄弟五人,他是最小的一個。8歲時就跟著參加了東北軍的二哥來到北京豐臺,後來又一路輾轉湖北、陝西等地。年齡太小,到各處都是讀書。而戰亂的背景之下,一路讀一路遷移,書都念得斷斷續續。
直到1941年,穆景跟隨哥哥來到延安參加了革命。“中央組織部考慮到我當時只有16歲,原來又在陝西省立三原中學讀書,有一定文化基礎,所以分配我到延安自然科學院補習班繼續學習。”
今天看來,這依舊是一所了不起的學校。延安自然科學院校址就在杜甫川東口山下,教室是典型西北風格的一排排窯洞。幾個窯洞連起來,就成了閱覽室、圖書館、實驗室、實習工廠等。穆景升回憶,學院設本科、預科和補習班。“本科相當於大學,預科相當於高中,補習班就是國中。”補習班的同學有一部分是延安保育院的國小畢業生,他們大都是革命幹部的子弟,還有一部分是從延安及其他抗日根據地抽調來的知識青年,再有就是像穆景升一樣前來參加革命的青年。
徐特立是我們的院長
延安自然科學院的師資力量相當了得。教師大多是歷盡風險來到延安的革命知識分子,有些來延安前就已經是地下黨員。如今,84歲的穆景升仍清楚記得當年老師們的名字,還一一耐心地向記者解釋姓名中每個字的確切寫法。副院長陳康白和教務處長屈伯川是留德的博士,擔任系主任的李蘇、閻沛霖、樂天宇、張朝俊、聶春榮、徐馳等,都是當時就已相當知名的專家。“這些主任不僅擔任行政,都會親自教課。跟我關係最好的是閻沛霖,他也是東北人,所以特別親切……”
穆景升入院時,院長正是鼎鼎大名的教育家徐特立。被大家尊敬地呼為“徐老”的徐特立,當時已經64歲了。當時徐老也會親自為學生講課,講當時局勢,講政治。話題嚴肅,但一點也不枯燥。“像嘮嗑一樣,感覺就像聽故事。講得深入淺出,一點不覺得乏味。”
當時中央為了照顧老人家,在棗園給他安排了一幢條件較好的窯洞。但徐特立卻不顧年邁,堅持與教職員工們住在一起。這位毛主席的老師知識淵博,革命經驗豐富,但十分平易近人。“即使遇到我們這樣的小學生,也是噓寒問暖,慈祥可親。”
苦中作樂
1942年秋天,毛主席親自為學院題寫院名。毛雪華同學從棗園取回題字時,大家爭相傳看,高興得不得了。字是寫在《解放日報》上的,每半張寫一個字,共寫兩套供學院選用。
同樣對這所學院關懷有加的還有被稱為“周副主席”的周恩來。周恩來在重慶運回一批當時大學教學用的原版課本,並想辦法從香港購買一些化學實驗的儀器和藥品運回延安。朱德、任弼時、董必武、葉劍英、賀龍等領導同志都曾到校視察。
1942年,大後方某大學教授馬雅堂來到延安,參觀學院後感慨地說:“在這么困難的情況下,能如此重視教育,實在有遠見。況且這些儀器和各種標本,即使在大後方的大學裡,也是很難得的。”
雖有各方關注,當時的條件卻非常艱苦。“沒有書桌和椅子,坐下後屈起大腿當桌子。教材講義學生自己動手刻印;筆記本用草紙訂;鋼筆水用顏料自己泡……”生活上,八至十人住一個窯洞。吃的是小米,還常常斷炊,要用飲料補充。菜主要是鹽水煮馬鈴薯,有油就點幾滴,沒油就白水煮。
條件雖苦,但每個人都有一個堅定的信念:為了革命一定要學到真本領,報效黨和人民。
最讓穆景升感動的是老師們對學生們學習和生活關心備至。穆老至今記得一件事:“有一次,我和同學去延河游泳,跳水時手觸在石頭上,劃了一條大口子。幾乎所有的任課教師聽說後都來我住的窯洞詢問和看望,令我至今回想起來還很激動。”
1941年至1945年,穆景升度過了在延安自然科學院的難忘時光。1953年末,穆景升於東北工學院畢業,隨即來到鞍鋼,一直到1987年離休。這又是另外一段精彩的人生了。
記者 李爾納 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