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明、清屬盱眙縣孝梯鄉。
民國元年(1912年),先後屬枯桑區、崗村區。
民國十七年(1928年),設穆店區。
民國二十年(1931年),改屬盱眙縣第二區(舊鋪區,區公所駐穆店)。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置穆店鄉。
1957年1月,蓮塘鄉併入。
1958年,改為穆店人民公社。
1983年,復改為穆店鄉。
2018年,撤維橋鄉、穆店鄉,將維橋鄉和穆店鄉部分區域合併,設立穆店鎮。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10年,原穆店鄉轄穆店、蓮塘、龍王山、團結、仁昌、越李、肖橋、馬湖、七星、范摟10個行政村。
2015年,團結村的6個村民小組析出,劃入新設立的太和街道。
2018年,蓮塘村析出,同時將維橋鄉併入管轄範圍。
2019年,轄大橋1個社區,穆店、龍王山、團結、仁昌、越李、肖橋、馬湖、七星、范摟、橋東、桃園、大聖、車棚、維才、永華15個行政村。
2020年7月,撤銷仁昌村、越李村,合併設立新的仁昌村;撤銷馬湖村、肖橋村,合併設立新的馬湖村;撤銷龍王山村、團結村、范樓村,合併設立新的龍王山村;撤銷穆店村、七星村,合併設立新的穆店村;撤銷大橋社區、橋東村,合併設立維橋社區,撤銷桃園村、維才村,合併設立新的桃園村;撤銷大聖村、車棚村,合併設立新的大聖村。調整後,16個行政村(社區)變更為8個行政村(社區)。
區劃詳情
截至2023年6月,穆店鎮轄1個社區、7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維橋社區境內,辦公址址為盱馬路1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水文
穆店鎮境內有董溝河、維橋河等河流過境。
人口
2020年,穆店鎮總人口為3.09萬人。
經濟
綜述
2019年,穆店鎮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007萬元,稅收占比97.6%,全年實現開票銷售88.18億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萬元。
第一產業
2019年,穆店鎮糧食播種面積12790公頃,總產量10.47萬噸。其中,水稻面積7260公頃,產量7.62萬噸;小麥面積5320公頃,產量2.79萬噸。全鎮流轉土地6466.67公頃,流轉率83%,位於盱眙縣前列,建設高標準農田1000公頃,完成蝦稻共生擴面1866.67公頃。
第二產業
2019年,穆店鎮新備案億元以上項目2個,簽約項目4個,開工項目3個,竣工項目2個。4個項目納人市對縣考核。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票銷售10.56億元,工業入庫稅收439萬元。
第三產業
2019年,穆店鎮有服務業企業521家,個體工商戶1840家,其中百貨450家,旅館3家,餐飲133家,電商20家,物流2家。服務業人庫稅收2924.8萬元。
交通運輸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1994年,穆店鎮(時為穆店鄉)有初級中學2所,國小12所,幼兒班45個,在校生4467名,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9%,穆店中心國小還被評為淮陰市優秀國小。
醫療衛生
1991年,原穆店鄉建成衛生院門診樓,並先後配備了B超機、X光機、心電圖儀等醫療檢測設備。
社會保障
2019年,穆店鎮組織發放農村低保、分散五保、兩殘補貼、醫療救助、殯葬惠民和臨時生活困難救助、城鄉居民養老金等各項資金2996.89萬元。
脫貧攻堅
2019年,穆店鎮利用各級財政扶貧資金實施的10個扶貧項目產生收益55.03萬元,分配到位。通過幫扶指導、兜底保障等措施確保全鎮低收入農戶1341戶4057人全部脫貧,5個村集體經濟未達18萬元的村全部出列。
基礎設施
2019年,穆店鎮投入207.82萬元用於廁所糞污治理,完成旱廁改造657座,建設公共廁所8座;投入資金76.17萬元,安裝路燈250盞;投入資金2519萬元用於道路硬化、黑色化、街道綠化及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沿維三路、維穆路、老盱馬路等道路兩側治理農村溝渠10.5千米,全年清淤、疏浚土方3萬餘立方米。實施宅基地自願有償退出88.29公頃,涉及11個村473戶,搬遷、復墾工作結束。全鎮38戶“四類戶”危房改造完成;通過宣傳購買御景家苑、鼓勵民眾進城人鎮購房、安排點狀拆除等方式,完成408戶農房改善任務。
歷史文化
地名來源
穆店來源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周穆王曾遊歷此地得名,一說是北宋女將穆桂英在此屯兵得名。
趕集
穆店鎮鎮人民政府駐地(維橋社區)為一集市,在公曆4、7、10逢集。
風景名勝
八仙颱風景區
八仙颱風景區位於盱眙縣穆店鎮西南部,距盱眙縣城17千米,總面積10.1平方千米,其中水域3平方公里,是國家AA級風景區。相傳八仙在人間雲遊時路過此山,看到此地山清水秀,森林茂密,環境幽雅,遂擇此地作為他們修仙論道的居所,因此後人將此山起名為“八仙山”,八仙修煉的座台得名為“八仙台”。據考證,宋朝巾幗英雄穆桂英曾帶兵駐紮此山,穆店由此得名。該景區內山、水、林、泉、石、洞協調自然,山中有水、水中有島,風景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