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坪紫堇(學名:Corydalis flaxuosa Franch.)是紫堇科紫堇屬的一種無毛草本,高40-50厘米。鬚根多數,細長,具纖細狀分枝;根莖匍匐,蓋以宿存增厚的葉柄基。基生葉數枚,葉柄長4-12厘米,具葉鞘,葉片輪廓三角形、卵形至近圓形。蒴果線形,有多數種子,排成1列。種子近圓形,黑色,具光澤。花果期5-8月。分布於四川西部(寶興、瀘定、天全、洪雅、越西)。生長於海拔1300-2700米的山坡水邊或岩石邊。穆坪紫堇可用於園林布置,常在林下成片栽植,也可盆栽觀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穆坪紫堇
- 學名:Corydalis flaxuosa Franch.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 目:罌粟目 Rhoeadales
- 亞目:罌粟亞目 Papaverineae
- 科:罌粟科 Papaveraceae
- 亞科:荷包牡丹亞科 Fumarioideae
- 族:紫堇族 CORYDALEAE
- 屬:紫堇屬 Corydalis
- 組:大葉紫堇組 Sect. Asterostigmata
- 種:穆坪紫堇
- 分布區域:中國四川
形態特徵
該種變種
名稱 | 描述 |
---|---|
珠芽穆坪紫堇(變型)無冠顯芽紫堇 | 與原變型的區別在於莖生葉腋具珠芽,花較大,上花瓣長約3厘米。 分布於四川天全,生長於海拔2180-2350米的岩上潮濕處。 傾向於少而寬大的花,與 ssp. balsamiflora (Prain) C. Y. Wu 有平行發展的趨勢,但葉形卻似 ssp. pseudoheterocentra (Fedde) Lidém。 |
灌縣紫堇(雲南植物研究)(亞種) | 與原亞種的區別是植株矮小,花少而大,上花瓣長約3厘米;莖生葉腋有珠芽。 分布於四川灌縣臥龍,生長於海拔2900米附近的山谷草地。 |
顯芽紫堇(雲南植物研究)(亞種) | 與原亞種的區別在於莖生葉腋具珠芽,花較粗大,長達3厘米,距末端1/3向下彎曲,外花瓣雞冠狀突起高達3毫米,超出花瓣片先端並延伸至距的中部之後。 分布於四川的寶興、天全,生長於海拔2750-3600米的林下或沼澤草甸。 顯系原亞種在原產地的垂直替代類型。 |
小花穆坪紫堇(雲南植物研究)(亞種) | 與原亞種的區別在於花小,上花瓣長1.8-1.9厘米。 特產於四川石棉。 該亞種是在本種分布區的西南邊緣的單個極端類型,如獨立成種,尚缺少根據。 |
香花紫堇(雲南植物研究)(亞種) | 與原亞種的區別在於莖生葉少,且多生於莖上部;苞片大,葉狀;花序少花,花較大,上花瓣長約3厘米。 分布於四川康定,生長於海拔1950-2750米的水邊。 該亞種僅見於康定附近,見到的模式標本和寶興產的C. flexuosa Franch.的模式顯然有別如上述,不宜併入原亞種中。 |
尖突穆坪紫堇(雲南植物研究)(亞種) | 與原亞種的區別是外花瓣先端具長約1毫米的尖頭,背部具高約2毫米的雞冠狀突起,上花瓣長2.3-2.7厘米,距粗,下花瓣寬大。 分布於四川的寶興、天全,生長於海拔2800-3800米的林下或溝邊。 亦為該種在原產地的高海拔向另一方向分化的垂直替代亞種。 |
金頂紫堇(雲南植物研究)(亞種) 斷腸草、紫斷腸草、藍芹續草、淡藍斷腸草(峨眉) | 與原亞種的區別在於苞片全部分裂,下部者同上部莖生葉,向上裂片漸減,至最上部者具缺刻狀齒;上花瓣距稍長於花瓣片,下花瓣片較寬展.蜜腺體較長,貫穿距的3/4。 分布於四川的峨眉、滎經,生長於海拔(1200-)3000-3400米的林下、林緣草叢中。 該亞種亦系在本種分布區東南邊緣存留的原型,從較低至較高海拔尚無變化,特別是雞冠均不發育,而亦在青衣江流域分布的 ssp. gemmipara (H. Chuang) C. Y. Wu 則花變粗大,雞冠發育。 |
羽苞穆坪紫堇(雲南植物研究)(亞種) | 與原亞種的區別在於苞片羽狀分裂;上花瓣具有鋸齒、高約1.5毫米的雞冠狀突起,下花瓣寬展,兩側具不規則的齒,先端具尖突,蜜腺體貫穿距的3/4。 分布於四川的小金(夾金山)、寶興,生長於海拔2500-3400米的林下、草坪上。 亦是該種在青衣江上游、較高海拔的垂直替代類型。 |
黃根紫堇(雲南植物研究)(亞種) 斷腸草(四川茂汶) | 與原亞種的區別在於鬚根黃色;葉較大,分裂程度較深;苞片下部者葉狀,上部者狹倒卵形、3淺裂;上花瓣長2.5-3厘米,具極矮的雞冠狀突起。 分布於四川的汶川、茂縣、小金,生長於海拔1500-4300米的山坡或河谷坡上。 該種固然可以看成是獨立的種,但從各方面也可以看出它和分布於其西南的 C. flexuosa Franch. 的各個亞種有著密切的聯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