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在今四川雅安地區寶興縣境內,其地東至木畜三十里,交松坪土千戶界;南至瀘河六十里,交清溪縣界;北至嗎列一百二十里,交松坪土千戶界;四至共三百三十里,無納糧差。
明洪武六年(1373年),於靈關以北置"董卜韓胡宣慰使司",是原部落酋長丹紫江楚,古來領轄其地,後由他領其土司銜,世領其地。
康熙季年(1662年),董卜韓胡土司堅參南喀歸誠清王朝,授給其原職,並重新頒發給印信號紙。
乾隆三十年(1765年),再度頒發給號紙,住牧穆坪。明確轄領境內東七百餘里至臥龍關,與瓦寺土司為鄰,南四十八里至靈關,與天全州交界,西六百餘里至色勒庫谷交界於冷邊土司地,北六百餘里至板噶落交沃日土司界地。
乾隆金川之役時,該土司隨徵調派,主要是搬運糧l草,並八方遊說宣傳歸順清朝,很有功績。穆坪土司最早與
明正土司互為聯姻,自康熙後期至道光年間,常由一土司來兼二土司職。穆坪土司官衙住今寶興縣城關鎮處,寶興即舊之穆坪土司駐地。 由於其地近臨內地,是嘉絨十八土司中吸收漢文化較早的一個土司,當地百姓在清末就多有操用漢語和使用漢文記事了。
民國十七年(1928年),"改土歸流",改設l"建縣籌備處",後建立寶興縣。
穆平土司世襲、冊封的部分記錄:
永樂十三年六月命喃噶為宣慰使,並頒給銀印,賜冠帶袍衣是在清代嘉慶年間。
宣德五年(1430年),從宣慰使喃噶後,以長子班丹也失為喇嘛領僧眾,次子克羅俄堅代為宣慰使治理人民。正統三年(1438年),遣使敕宣慰使克羅俄堅誥命、冠帶。
正統七年八月,策升克羅堅俄堅為鎮國將軍都指揮同知,掌宣慰使司,給誥命。
天順元年(1457年),是扎巴堅桑藏卜,官增其秩為都指揮使。
成化九年(1473年),扎之子綽吾結言千襲職。
弘治二年(1489年),綽之子墨扎恩巴丹巴藏卜襲土司職。
弘治十六年(1503年),由墨墨子喃呆襲土司職。
順治元年(i661年),由堅參喃哈襲土司職。
康熙十九年(1680年),由堅之子烏兒結襲職。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由烏子雍中七立襲職,不久雍故,由其妻桑結襲位。
雍正三年(1725年),桑故,由其子堅參達結襲位。
雍正十一年(1733年),達結故,次妻王氏天天權掌土司大權。
乾隆十一年(1745年),王氏長子堅參囊康年歲合例襲職,其名書寫有"嘉勒爛囊康"、"甲木參納木"等寫法。他於1772年賞戴花翎,並賞"誠勤"名號。
嘉慶初(1785年),丹紫江初(甲鳳翔)襲職。後由子甲木參彭措襲職,此後無冊記。
一代女土司
圖為女土司王夭夭墓前在石馬。
明代初年,穆坪土酋蒼旺業卜率穆坪蕃歸順大明,又因歷建戰功,於明洪武六年(1373年)被召至京師,賜授“董卜韓胡宣慰使司”,從此寶興就成為土司世襲統治地,一直到民國十九年(1929年),土司制度才崩潰,改土歸流建寶興縣。在長達五百多年的土司統治中,曾有個執政四十九年,身兼穆坪(今寶興)、明正(今瀘定、魚通一帶)兩地的一代女土司——王夭夭。在她執政期間,穆坪土司的勢力範圍最大,是四川西部少數民族中最強大的土司,至今她的事跡還在寶興民間廣為流傳。
王夭夭,是穆坪大頭人目目之長女,土司堅參達結之妾。自幼聰明伶俐,深受父母寵愛,從小跟著漢人“簾官”(師爺)學習,熟讀經史,精通藏文和漢語言。
堅參達結先娶小金土司湯鵬之女喇章為妻,婚後無子,又娶穆坪大頭人目目之長女王夭夭為妾。
由於堅參達結執掌穆坪土司印務,又兼攝政明正土司,其勢力日益強大,對周圍的其他土司形成了一種威懾,就是清王朝也為之擔憂。清政府為鞏固其統治,對少數民族地區實行“在治屯守,而兼恩威”的安邊之道,推行以夷制夷的政策,對叛軍施以軍威彈壓,而對歸順的有軍功的則以皇恩感召的安撫政策對其加功厚賞。堅參達結在這樣的背景下,聽從其妾王夭夭的建議,為了穆坪土司的自身利益,還是以歸附朝廷為上策。於是在四夷復起、諸夷勢力蠢蠢欲動的時候,穆坪土司表現恭順態度,積極與清政府合作參加鎮壓叛亂的鬥爭。
堅參達結從雍正四年到雍正十年,先後四次奉旨率兵攻打涼山、普雄、雷波、瓦屋等地叛軍,立下赫赫戰功。這些戰功都受到朝廷嘉獎。在堅參達結連年征戰中,穆坪土署政務和繁鎖的家務,均由王夭夭這個年輕的婦女承擔。朝廷為嘉獎堅參達結的戰功和表彰王夭夭治理穆坪的功勞,特授堅參達結振威將軍,獎王夭夭為一品夫人稱位,從而穩住了日益強大的穆坪土司勢力,對後來的金川戰役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雍正十一年(1733),堅參達結因連年征戰,馳騁疆場,驍勇善戰,積勞成疾,不幸去世。堅參達結之妻喇章膝下無子,王夭夭卻生育兩個兒子。其時長子堅參朗康五歲、次子堅參德昌四歲。清廷命喇章輔佐次子堅參德昌護理明正土司印;王夭夭輔佐長子堅參朗康護理穆坪土司印,等將來兩個兒子長大後再繼承土司的位置。王夭夭聰明渾而不露,一方面“撫孤勵志、教養恩勤”,認真教育兒子,使堅參朗康健康成長,知書識禮、通曉漢文、一手好書法。另一方面仁政治理穆坪,積極改善交通,修建了石路,建造了鐵橋,開通了棧道。外來商旅逐漸增多,開採銅礦、金礦的生產有了發展。交通的改善和商貿的繁榮,促進了清代穆坪土司時候的經濟發展,人民也安居樂業,王夭夭因此受到了穆坪人民的擁護,她在穆坪的統治地位也日漸鞏固。
而喇章輔佐堅參德昌護理明正土司印,因自己沒有生育,輔佐的堅參德昌又是王夭夭的次子,加之忌妒王夭夭在穆坪的才能就想聯合金川大小土司對付王夭夭,於是在打箭爐(今康定縣)橫徵暴斂,以高壓之勢挾制居民,成了當時的禍殃。
乾隆十年(1745),喇章憂鬱病故,清廷又命王夭夭兼護明正土司印務。王夭夭接到王命後,立即趕往打箭爐輔佐次子。施以仁政,安撫下民,迅速穩定了局面。
此時的王夭夭凝重如故,明是穆坪、明正未來兩土司的生母,實是系穆坪、明正兩土司大權於一身的一代女土司。
乾隆十二年(1747),大金川土司莎羅奔攻占了震耳、章谷,殺害了千總向朝選、游擊將軍羅玉朝,發生叛亂。這次叛亂嚴重地威脅清朝的統治。乾隆決定調集軍隊,迅速進行鎮壓。乾隆十三年(1748),西南軍營漢、土官兵分兵兩路進攻金川(今金川、小金縣)一路由雅安——穆坪——磽磧,翻越夾金山進攻金川,一路由成都——汶川進攻金川。此時的穆坪不僅是進軍金川的主要通道,而且又是補給軍需的必經之路。為保證順利平定叛軍,戶部決定補給軍需和軍糧主要由穆坪一路承擔,一時漢、土官兵、隨軍商賈、州府民夫五萬有餘,雲集穆坪。王夭夭須要多大的指揮才幹、組織能力來應付這複雜的局面。
而那時的小關子到磽磧一帶多系山崖,羊腸小道,偏橋涉險、更加夾金山阻隔翻越很艱難,雅州、蘆山、成都、重慶、嘉州等州府人承擔運糧的人不敢走這樣的路,只能將軍需和軍糧運到小關子,再由王夭夭組織穆坪、明正和其他土司的藏民運到磽磧,翻越夾金山運到前線。王夭夭只得往返於穆坪、康定之間、調遣民夫完成軍務差役。每路一次少則數百人、多則一次兩千人。金川戰役從乾隆十三年(1748)到四十二年(1777),斷斷續續打了二十九年,穆坪、明正兩地肩負持久繁重的軍役,王夭夭更須要統籌的安排、應急的計畫。二十多年中、王夭夭“公順報效”、功勳卓著,深受朝廷雨露之恩。在平定了金川之亂後,乾隆賜授王夭夭之子堅參朗康“誠勤巴圖魯”名號,軍功加授一等,賞戴花翎,並蠲免一年半夷賦和兩年半貢馬。
這個時候,王氏夭夭的長子、穆坪土司堅參朗康,次子、明正土司堅參德昌,都是四十四、五的人了,早已“及歲應襲”,但王夭夭並沒有退出土司的政治歷史舞台,更沒有像一些土司那樣轉入權力之爭。仍然是“撫孤勵志”。就在王夭夭的晚年,穆坪地方已見江浙、福建、兩湖、陝西經商貿易之人、並有不少四川內地遷來者。藏漢之間,融洽相處,嫁娶自由,努力發展藏族的經濟、文化,這與其它土司那種閉關自守完全不同,這都是與王夭夭的政治影響分不開的。
乾隆三十八年(1773),王夭夭病故於穆坪。清廷為表彰王夭夭的一生,特頒聖旨,在穆坪城營建節孝坊。節孝坊採用寶興大理石雕刻、鑲嵌、抖榫而成,高兩丈許,寬約兩米,一正門、兩側門,氣勢雄偉、工藝精湛。
今天的寶興縣穆坪鎮,昨天是穆坪土司王猛士的出生地。
乾隆十一年(1745年),王氏長子堅參囊康襲職,其名書寫有“甲木參納木”“堅木參那木喀”等寫法。他於1772年賞戴花翎,並賞“誠勤”名號。
出生於實力龐大的土司王朝
“‘堅木參那木喀’是穆坪土司王夭夭的長子,他的名字還有‘甲木參納木’‘堅木參那木喀’等寫法。”劉勇說,“寶興縣的相關史料上一般寫成堅參囊康。”
堅參囊康出生於穆坪土司最強大的時期,繼承著其祖父堅參雍中七和其母王夭夭的土司領地。
看著堅木參那木喀的畫像,劉勇的思緒回到了穆坪土司王國最強盛的時代。
時間回溯到清朝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穆坪土司領地的千餘名兵勇在土司衙門前集結,土司堅參雍中七立正向勇士們作戰前動員。
當時,穆坪土司歸明正土司管轄。康熙三十八年七月(1699年)駐打箭爐(今康定)營官昌側集烈霸占打箭爐,盤剝商旅,苛虐土司,進而打死明正土司蛇蠟喳吧。隨後,昌側集烈率兵沿大渡河東岸岩州等地進攻,直抵天全。康熙三十九年十月(1700年),四川提督唐希順提兵平叛,穆坪土司隨軍效力。
明正土司,全稱是明正宣慰使司、長河西魚通寧遠軍民宣慰使司(轄今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境內和雅江縣、道孚縣,涼山州冕寧縣境內大部分地區),它還管轄著包括天全六番招討司、穆坪土司在內的多個土司。
作為明正土司屬部,堅參雍中七立率兵首先進入西爐(清代四川西部的打箭爐所轄的行政區域,歷來為藏族聚居區),因為他在各地土司中的威望很高,沿路他還招撫了50多個土司歸順朝廷。
堅參雍中七立率領部隊,與朝廷派出的作戰部隊一起,擊敗了造反的昌側集烈,將其正法。平定叛亂後,朝廷找尋明正土司的繼承人,因為蛇蠟喳吧沒有兒子,於是明正土司的大印就由蛇蠟喳吧的妻子工喀掌管。
工喀多方考慮,為找尋靠山,將獨女桑結許配給了當時威望很高的穆坪土司堅參雍中七立。
堅參雍中七立的這次出征,不僅獲得了朝廷的嘉獎,還贏得美人歸,也讓穆坪土司的實力越來越強大。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堅參雍中七立率領800勇士前往冕寧平亂,不幸陣亡。當時,堅參雍中七立的兒子還小,穆坪土司的權印就移交到桑結手中。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明正土司工喀病歿,作為明正土司之女的桑結繼承了明正土司大印,集明正、穆坪兩大土司權力於一身。雍正三年(1725年),桑結在地震中身亡。朝廷讓桑結的兒子堅參達結掌管明正、穆坪兩地土司大印。
堅參達結在任土司8年後,於雍正十一年(1733年)去世。明正與穆坪土司就封給了堅參達結的兩個老婆,其中穆坪土司就由他的小老婆王夭夭掌印。當時,王夭夭有兩個兒子,而堅參達結的大老婆卻沒有兒子,當堅參達結的大老婆去世後,王夭夭的小兒子繼承明正土司位,大兒子繼承穆坪土司位。
乾隆十一年(1745年),王氏長子堅參囊康襲職穆坪土司。當時,堅參囊康還在他的母親的幫助下,統治著穆坪土司,直到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去世,堅參囊康迎來了自己的獨立時代。
穆坪土司戰功的巔峰
在寶興縣紅軍長征翻越夾金山紀念館內的一塊石碑上,寫著紅軍口號,而在石碑的一角,還可見“阿桂”字樣。
阿桂(1717—1797),清代名將。曾定伊犁、討緬甸、平定大小金川,戰功赫赫,封誠謀英勇公。
據寶興縣文管所所長宋甘文介紹,在穆坪鎮的舊土司衙門,曾有紀念阿桂的石碑。
乾隆十一年(1746),大金川發生叛亂,朝廷派出阿桂平定戰亂。在歷史上著名的乾隆金川之役中,穆坪土司隨徵調派,主要負責搬運糧草,並遊說叛部歸順朝廷,史書記載為“很有功績”。穆坪土司除成為阿桂平叛的堅強後盾外,屬下兵將也立下不少戰功。
據《寶興文史資料》記載,1774年,皇帝聖諭,“四川自力軍務以來,各土司夷民急公勇躍,甚屬可嘉。今大功指日告成,該土司等益加奮勉出力,允宜沛膏恩,用昭優撫”,清廷對明正、穆坪土司年年緩徵、免徵賦,特準明正土司堅參德昌,穆坪土司堅木參那木喀等土司頭目二十九人到北京上朝,各賜不同等級的官服,名列紫光閣五十功臣像贊。1775年,皇帝又特許堅木參那木喀等人“上御河觀光,賜宴……優厚有加。”
堅參囊康自幼接愛了漢族文化的薰陶,又擅長征戰,在清廷平定金川這役中累立戰功,欽賜誠勤巴圖魯穆坪宣慰使司,軍功加衙一等,記錄十次、記大功三次。
堅參囊康的戰績在寶興流傳,引出那些無數的“安勇”猛士。
鐵血王國的“安勇”
在穆坪土司的王國里,臣民主要分為兩類。一類稱為“絨巴人”,分布於東河鹽井以下至西河一代,世代務農,性情溫和。另一類被稱為“隆巴人”,他們大多居住於磽磧一帶,性情剛烈,驍勇善戰。每逢戰事,各部族的頭人便將隆巴壯士編成軍隊。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安勇”。
《雅州府志》上載,安勇戰士頭戴皮盔,身披皮甲,掛腰刀,插彎弓倒勾,多以步兵為主。作戰勇猛,“臨敵蜂擁前驅,不避利害”,可謂視死如歸。
石達開就曾和安勇交手。
如今,在五龍鄉一條名叫“老佤溝”的山谷里,一座安勇軍官的墳墓已經聳立了上百年。此墓建於清朝同治十二年,為夫妻合葬墓。其男主人名叫楊井壽,現僅有頭顱埋於墓內。
在整個清朝,穆坪土司始終如日中天。縱觀史籍,這種鼎盛和“安勇”的赫赫戰功密切相關。
清朝康熙三十九年,康地綠營軍官謀反,占據西爐。穆坪土司堅參雍中七立率部千人,連克數地,首先進入西爐。皇帝大悅。
清朝雍正十三年,年僅29歲的女土司王夭夭統兵五百遠征貴州等地,戰績昭然,受朝廷嘉獎。
清朝乾隆三十九年,穆坪土司堅參囊康協助朝廷平定金川叛亂,居功甚偉,名列紫光閣五十功臣像贊,是為穆坪土司戰功之巔峰。
在“安勇”壯士的吶喊聲里,穆坪土司王國逐漸壯大。到清朝中期,其疆域已經北達小金縣南部,東接汶川縣加渴瓦寺,西含康定魚通,成為嘉絨藏族十八土司里地盤最大,實力最強的土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