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勒約翰議院政治論

《穆勒約翰議院政治論》是張君勱所著作品,出自於《張君勱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穆勒約翰議院政治論 
  • 作者張君勱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張君勱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品原文,出處收錄,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利愷氏(Lecky)之評法國革命曰:“國之大患,莫如其人民取往昔親密之關係,一旦裁而斷之。”而其論英國人種之成功則曰:“英人種政治之天才,在善通舊制以適新需,故雖無赫赫之名,而善舉幸福之實。”嗚呼!是乃盎格魯人種與臘丁人種得失之林也,竊讀此言,而反觀吾國今日愛國志士之所以導其民者,則又不能不悚然懼!懼者何?何其不善以西方歷史之所垂戒,告吾國人,乃獨於其覆轍之循,追之若恐不及。夫西方政史上微言大義,一旦東來,每為學者所傅會,亦既於日本見之矣,若今日號稱先覺之士之所鼓吹者,竊恐今後之革新,竟乃背於西方政治進化之成例,而不免為昔日歷史一度之繅染,是寧國家前途之福哉!然論者則以咎種族利害之分歧。夫事物交換,不能無代價,物質公性,屈伸必依定比,矧以四千載古國再造之大業徒憑一紙空文,而責效於年月,不亦太早計乎!是故今後之中國所賴於志士之犧牲者,或舌或筆或頭顱,皆為國民應有之責任,而當今日活動準備之期,取西方先哲之說以為國民鑑戒,或亦有心救國之士所樂聞乎!作。【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出處收錄

本書選錄了張君勱在1949年之前的最具代表性的論著,著力展現了張君勱關於如何將中國建設成為一個現代民族國家(nation-building)的整體性的思考:他一方面強調國家基本政治制度建設對於民族建國的關鍵意義,另一方面也強調社會主義、社會公道對於民族國家一體化的意義,同時也高度重視固有民族文化、民族性對於民族國家認同與精神融合的意義。進而言之,張君勱在國家政治制度建設上的基本立場是“憲政民主”;在此基礎上,他的社會主義思想是一種“民主社會主義”;而他關於民族文化和民族性的論述,則無疑構成了一種“文化民族主義”的主張——其中不可忽視的是,他自五四時期特別是科玄論戰開始,對於啟蒙現代性尤其是科學主義流弊的反思與批評,既與其民族建國的總體思想構成了些許曖昧的張力,也開啟了其晚年儒家思想復興論的端緒。

作者簡介

人物簡介:張君勱(Carsun Chang,1887-1969),本名張嘉森,字君勱,又字士林,號立齋,祖籍江蘇寶山(今屬上海),是近現代中國歷史上一位具有多重面向的重要人物:他畢生追求民主,更因在《中華民國憲法》的起草和創製中的關鍵作用而被尊為“中華民國憲法之父”;他在五四後期肇端科玄論戰,首倡“新宋學之復活”,晚年致力於儒家思想復興的撰著和宣揚,被公認是現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他還是20世紀中國民主社會主義思潮最重要的理論代表人物,1930年代“國家社會黨”、1940年代“民主社會黨”的黨魁,“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民盟”)的首要發起人,國共之間所謂“中間力量”(“第三種力量”、“第三勢力”)的領袖人物。編者簡介:翁賀凱,1975年生,福建福州人,北京大學哲學系學士、碩士,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博士,清華大學歷史系博士後,現為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史、中西政治思想史的教學與研究,兼任《政治思想史》(季刊)編委,主要著譯有《現代中國的自由民族主義:張君勱民族建國思想評傳》(專著,法律出版社,2010)、《革命與歷史:中國馬克思主義歷史學的起源》(譯著,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