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梁春秋經傳古義疏

清末廖平(1852-1932)撰。寥氏治今文經,尤重《春秋》。是書為其代表作之一。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穀梁春秋經傳古義疏
  • 創作年代:清末
  • 作者廖平
  • 相關名著:《春秋》
簡介,發行,

簡介

〖穀梁春秋經傳古義疏〗十一卷。
清末廖平(1852-1932)撰。寥氏治今文經,尤重《春秋》。是書為其代表作之一。自《敘》說:自“辛巳(光緒七年,1881)中壽,痛微言之久隕,傷絕學之不竟,發憤自矢首纂述遺說,間就傳例,推比解之。癸未(光緒九年),新偕都門舟車,南北冥心潛索,得素王二伯諸大義。甲申(光緒十年)初秋,偶讀《王制》,恍有頓悟,於是向疑者盡釋,而信者愈堅,蒙翳一新,豁然自達,乃取舊稿重錄之。戊子(光緒十四年)詮釋《公羊》,繼有刪補。庚寅(光緒十六年)纂述《左式》。癸已(光緒十九年)讀《禮》多暇,取舊稿重加修訂”,方成終稿。自1881年至1893年,前長達十餘年,三易其稿。廖氏以為,晉范寧《集解》,不守舊訓,依《王制》為《春秋》傳,參以西漢先師舊說,從班固為斷,凡有不足,乃下己意;注不能盡者,更為疏之。疏中引用實事,以《史記》為主,間用《左傳》、董仲舒治《公羊》及禮制與本書相涉者;有屬微文孤記,然《公羊傳》先人無說者,也具采引之;先師說雖有家法門戶,然也多有相近之處,因同引《孝經》《易》《詩》《書》《三禮》《樂》為說,今一仍其舊,以明六經相通之實;凡本傳佚義,取漢博士說補之。是書大體以“發明古誼,推原禮證”為主旨,間附己見。與柳興恩《□梁大義述》、鐘文□《□梁補註》,宗旨不同。前有業師張預《序》,稱其“註疏之外,別撰大義,屬辭比事,條而貫之,並綴以表,旁及三傳異同,辨別何(休)、鄭(玄),糾范(寧)《釋范》,靡不加詳,終以諸國地邑、山水圖外篇,都為五十卷。別白謹嚴,無一遺漏。得其統宗,庶乎巨觀,執聖人之權,持群說之平,守漢師之法,道來學之路,不朽盛業,其在斯乎”。廖氏認為:古人注經,例不破傳,國朝經學,崇尚專家。然樸學之士,求勝昔賢,湛思孤旨,往往意過防其通,力矯膚淺,輒成僻謬,卒與猖狂淺陋、信心蔑古者同罪,不可不其,放是書於“魯學家法,不敢稍□”。又認為:“孔子睹時事而製法”,《周禮》古學,《王制》今學,□梁素王,盡從新制”,“春秋改制,故與《周禮》不合”,其說與先儒之專守者多異。其在《釋范》敘中說:“人之為學,所以求不足,非以市有餘。凡已所昧,求決於書,一語三年,不為遲頓”,實潛心有得之言,足使學者知讀書之不可苟也。是書所出晚,其於古義頗多創穫,足與鐘文丞《□梁補註》相比配。

發行

光緒二十六年(1900)日新書局刊本,民國二十年(1931)刊《渭南嚴氏孝義家塾叢書》本,附《釋范》,一卷《起廢疾》一卷。中華書局輯出新校點《十三經清人註疏》擬收此書,尚未刊行。另其《□梁春秋經傳古義A例》《□梁春秋經學外篇凡例》《春秋圖表》也刊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