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白村

稿白,乃貴州一偏遠的苗寨。距三穗縣城有2.5km,地處偏僻,四周崇山峻岭,滿山可以說是綠樹成蔭,野獸成群。據歷史記載:在以前多年前,張氏先輩子昌來到此地打獵,看到四面環山,中心露出一小圓坡,圓坡下有一小溪,乃山清水秀之地也,於是就遷居於此,便命名為“回龍寨”。他率領子孫在此修造房子,開拓良田,一代一代的生活了下來。隨著時代的變遷,到了清末改名為絞白,民國時又改名為稿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稿白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貴州
  • 地理位置:距三穗縣城有2.5km
基本概況,糧食生產,安裝電路,修路,安修自來水,植樹造林,地圖信息,

基本概況

居住在這裡的苗族農民,在長期的封建社會裡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生產落後,生活自給自足。最可怕的是沒有學校、沒有醫院、缺吃少穿,在政治上受壓迫,經濟上受剝削,經受了許許多多的磨難,而大家都抱著“聽天由命”的老思想,任隨歷代統治階級的擺布。為此,在鹹豐年間爆發了貴州苗族人民狼整棄起義。
當時,稿白寨有約120戶人家,清政府派徐寶田坐鎮鎮遠府開剿和鎮壓起義人民,稿白也血流成河,只剩約60戶。苗民統領張政芳投靠徐寶庭,獲得了紅頂子,並把稿白的良田都霸占去了,無奈地苗民只得開荒度日,如張大洪就是幫張政芳餵馬的(良田被占戶),在稿白的白花坡開土、種土生活。子孫貧困,世代受窮,過著“長夜難明赤縣天,百年魔怪舞翩躚”的日子。
稿白農民政治上受壓迫,經濟上被剝削,而且在解放前期更加嚴重,如1945年7月,就因霍亂症在一個月的時間裡死了70多人,村民張昌國家就死了7人等。正在此時,國民政府派了十幾個鄉丁來抓兵,用棕繩捆綁了十幾個壯丁送入師區管艱格,一去不回,家裡只剩下老弱病殘,這就是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如村民楊老毛、楊老二兩就被抓去了,家裡就剩老婆和年幼的孩子,由於無人照料而死,正是民不聊生。
解放後,即1950年,稿白成立了農民協會,
1951年進行土地改革,在此之後當地的人民在政治上、經濟上都得到了翻身。
五十年代代辦的初級、高級社和人民公社,搞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會主義建設,農業生產有個體走向集體,由於步伐過快,家上辦食堂,六零年的自然災害,農民的吃穿問題,生產停滯不前,又因文革期間活動,生產發展較慢,改變不了落後的農村經濟面貌。
1978年黨中央提出改革開放的政策,在農村實行土地承包制度,解放了生產力,農業生拳厚微產有了發展,農民生活有了改善。但千百年來稿白是一個交通閉塞、經濟文化特別落後的山村。生產是刀耕火種,去市集則是肩挑背托,吃飯靠“米沖”衝來,飲水則是到水井去挑,照明用油燈,治病用草箱,識字的人極少,解放前全村僅有3個國中生,女性則是一個都沒有。解放後當林長、鄉長等都是文盲。要是改變這么一個落後的面貌,則必須付出十倍乃至百倍的努力。可是,稿白村的人民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有信心和決心改變這一切面貌。
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精神鼓舞下,高舉建設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以“三個代表”為指導方針,深化農村的改革開放,得到人民政府的扶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開拓進取,農村經濟繁榮,建設是蒸蒸日上,基本上改變了那貧窮落後的面貌。

糧食生產

種植雜交水稻,施用化肥用藥,產量有所提高,多數人基本夠吃,個別人還有剩餘的。

安裝電路

縣人大代煉勸全汗表、老村長張昌權發動和集資兩萬五千元,向縣民族局申請五千萬元,買了水泥、電桿、電線。修了約6千米的路線。從此,稿白家家戶戶有了電燈,有的家庭還有了打米機、電視機等,現在還有的用電來煮飯等,節省了勞力,生產生活都非常方便。
有幾十戶還修上了沼氣池,用來照明、燒水、做飯,既節約能源,又保護環境,一舉兩得。
另一方面,電的安裝之後,安裝上了信號接收器,使得村裡的通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了電話,大部分的體煉糠家庭還有了手機。

修路

“要致富,先修路。”老村長張昌權發動民眾組成“修公路小組”,向縣裡面寫修公路報告,政府批覆並補助10萬元買工具,如雷管、炸藥等。發動民眾獻工,在1969年到1991年修了一條從稿白到瓦寨的13.5公里的公路,從而改變了以往肩挑背扛的狀況。公路修通後,稿白修建了一幢二樓的磚房學校,方便了當地的孩子上學。接著又修建了村委辦公室、村衛生室,從而回響了中央的號召,開展了“合作醫療”,農民看病不出村增進了當地人民的疊船良健康。過去,該村的人均壽命為30~40歲,現在為70~80歲,甚至90歲以上的都有。
由於該道路行走不便,不能載重物,乘車危險等諸多因素,縣政府又重新修了一條相對較寬且較平坦的公路,先每天都有車在路上通行。存於村之間互通公路,無論什麼地方基本上都能去了,農戶所要銷售的農產品再也不用肩挑背扛了,而城市裡的貨物也能直接運送到家裡,稿白的人民都感到里幸福,都說改革開放好。
更為突出的是拆掉了木房,修建了磚房,農村展現出了一片新氣象。

安修自來水

在最近幾年有安裝上了自危戶重朵來水,保證家家戶戶都有水飲,丟掉了白天排隊打水,夏天水井幹涸而要去一里以外的山溝里挑水的,遇上火災無水救火而眼看房子被大火燒毀的天災的包袱,當地人民享受到了家庭用水、做飯、洗菜、洗衣服等的方便用水的幸福生活。

植樹造林

稿白由於山多田少,適宜植樹。在1958年8月17日,中央提出了全民大煉鋼運動,說有的樹木都砍光、燒光,
1961年上半年停止“大鍋飯”制度以後,所有的山林都放火燒光,種上小米、高粱等農作物以後,四面八方變成了光禿禿的山坡。
1978年以後,農村實行土地承包制度以後,進行了退耕還林,村長張子榮從外面調來杉木、松樹、板栗樹、金秋梨樹(以上均為樹苗),把荒坡全部種上,現在變成了一片片綠油油的林海。據估計,三十年後均可成材,有80%的農戶用來修造房子,有的用不盡則拿來銷售到市場上,支援國家的建設,又可提高當地農民的收入,又可提高了生活水平。
稿白村在十一五期間的經濟建設、文化建設很大。現在,在這個小山村里,大學畢業生有了十幾個,初、高中畢業生也很普遍;在貴州省三穗縣縣城的民高、一中、二中乃至一些政府機構里都有工作人員;有的祖孫三代都是公務員,有的全家都是有工作的。
這一切都是黨中央對農村扶持政策得到落實的結果。稿白人決心跟黨走,大力開發,脫貧致富,奔向小康,為建設繁榮富強的新中國而奮鬥!
有幾十戶還修上了沼氣池,用來照明、燒水、做飯,既節約能源,又保護環境,一舉兩得。
另一方面,電的安裝之後,安裝上了信號接收器,使得村裡的通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了電話,大部分的家庭還有了手機。

修路

“要致富,先修路。”老村長張昌權發動民眾組成“修公路小組”,向縣裡面寫修公路報告,政府批覆並補助10萬元買工具,如雷管、炸藥等。發動民眾獻工,在1969年到1991年修了一條從稿白到瓦寨的13.5公里的公路,從而改變了以往肩挑背扛的狀況。公路修通後,稿白修建了一幢二樓的磚房學校,方便了當地的孩子上學。接著又修建了村委辦公室、村衛生室,從而回響了中央的號召,開展了“合作醫療”,農民看病不出村增進了當地人民的健康。過去,該村的人均壽命為30~40歲,現在為70~80歲,甚至90歲以上的都有。
由於該道路行走不便,不能載重物,乘車危險等諸多因素,縣政府又重新修了一條相對較寬且較平坦的公路,先每天都有車在路上通行。存於村之間互通公路,無論什麼地方基本上都能去了,農戶所要銷售的農產品再也不用肩挑背扛了,而城市裡的貨物也能直接運送到家裡,稿白的人民都感到里幸福,都說改革開放好。
更為突出的是拆掉了木房,修建了磚房,農村展現出了一片新氣象。

安修自來水

在最近幾年有安裝上了自來水,保證家家戶戶都有水飲,丟掉了白天排隊打水,夏天水井幹涸而要去一里以外的山溝里挑水的,遇上火災無水救火而眼看房子被大火燒毀的天災的包袱,當地人民享受到了家庭用水、做飯、洗菜、洗衣服等的方便用水的幸福生活。

植樹造林

稿白由於山多田少,適宜植樹。在1958年8月17日,中央提出了全民大煉鋼運動,說有的樹木都砍光、燒光,
1961年上半年停止“大鍋飯”制度以後,所有的山林都放火燒光,種上小米、高粱等農作物以後,四面八方變成了光禿禿的山坡。
1978年以後,農村實行土地承包制度以後,進行了退耕還林,村長張子榮從外面調來杉木、松樹、板栗樹、金秋梨樹(以上均為樹苗),把荒坡全部種上,現在變成了一片片綠油油的林海。據估計,三十年後均可成材,有80%的農戶用來修造房子,有的用不盡則拿來銷售到市場上,支援國家的建設,又可提高當地農民的收入,又可提高了生活水平。
稿白村在十一五期間的經濟建設、文化建設很大。現在,在這個小山村里,大學畢業生有了十幾個,初、高中畢業生也很普遍;在貴州省三穗縣縣城的民高、一中、二中乃至一些政府機構里都有工作人員;有的祖孫三代都是公務員,有的全家都是有工作的。
這一切都是黨中央對農村扶持政策得到落實的結果。稿白人決心跟黨走,大力開發,脫貧致富,奔向小康,為建設繁榮富強的新中國而奮鬥!

地圖信息

地址: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