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蟹

稻香蟹

步入盤錦,大道兩邊的稻田裡阡陌縱橫,水田被剪裁得形狀各異、錯落有致,一垛垛未脫粒兒水稻像一個個小型穀倉,承載著又一個豐年後的收成。盤錦市位於松遼平原南端、遼河入海口,遼河三角洲的中心地帶,地勢平坦,多水無山。《盤山廳鄉土志》記載,1907年,盤錦地區開始有水稻種植的記載。珠玉天生 百年成一稻中國質量檢驗中心對盤錦大米檢測後得出結論:盤錦大米如珠似玉,晶瑩飽滿,粒形完整,膠稠度高,糊化度低,米飯色澤油潤、清香濃郁、筋道滑膩、口感極佳。

20世紀20年代,盤錦大米即成為東北軍的“帥府專供”品;日偽時期,盤錦大米則成為當時偽滿洲國的“御用”食品。建國後,盤錦水田得到大規模開發,昔日蒿草遍布的鹽鹼灘變成大片良田,為盤錦市的農業生產打下堅實基礎。1986年,盤錦正式建市。從此,盤錦市農業生產開發進入一個新時期,也成為盤錦大米逐漸走紅全國市場的勃發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稻香蟹
  • 主要食材:盤錦河蟹
  • 分類:河蟹
  • 口味:味道鮮美
2004年,在北京召開的中歐地理標誌保護研討會上,“盤錦大米”成為知名地理標誌產品。2007年,盤錦大米又相繼斬獲“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兩項殊榮。
在充分利用盤錦水地資源的基礎上,盤錦大米陸續向優質大米、有機大米、富硒米等綠色有機方向發展。盤錦市糧食行業協會秘書長李飛介紹說,截至目前,盤錦市已經有80多家大米加工企業獲準使用盤錦大米品牌。
在2007年中國優質稻米(盤錦交易會)上,中國糧食行業協會會長白美清表示,要把盤錦大米做優、做強、做大,引導糧食產業向現代化、產業化發展,走大品牌、大企業、大糧食、大市場的道路。
隨著盤錦大米品牌影響力與日俱增,盤錦市大米加工行業也有了長足發展。通過不斷引進先進生產線,從原糧入庫到產品包裝全部實現了自動化,也湧現出了一批諸如錦珠大米、鼎翔米業、晶澤大米、柏氏米業等有代表性的本地大米加工企業。
在李飛看來,過去的盤錦大米像荊釵布裙、喚著通俗小名的“小家碧玉”,夾裹在各種大米品牌之間,隨著居民消費檔次的提高,盤錦大米也應該擺脫目前“小姐身丫鬟命”的現狀,打開高端消費市場的大門。
2011年,盤錦市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糧食總產達114.6萬噸,比上年增加9.4萬噸,增長9%;其中,水稻產量101.2萬噸,比上年增加4.4萬噸,增長4.6%。
糧食增產讓盤錦市的兩個縣均入選全省30個產糧大縣,其中大窪縣位列全省30個產糧大縣的第九位,盤山縣由於糧食產量首次突破10億斤大關,也位居全省產糧大縣第23位。
稻蟹共生 從稻田養蟹到蟹田種稻
盤錦地處九河下梢,這裡溝岔縱橫,當地流傳下來“棒打鴨子瓢舀魚,螃蟹爬進飯鍋里”的民諺,道出了盤錦的“蟹緣”和產蟹盛況。
盤錦河蟹,學名中華絨螯蟹,是該地區的特產之一。李飛說,關於盤錦河蟹,還有一個神奇的傳說:當年唐王李世民御駕征東時,兵臨三岔河谷地,正值初冬季節,三岔河水深冰薄,渡船無從籌措,兵馬輜重難以涉河。關鍵時刻,無數隻螃蟹浮出水面,搭起一道蟹橋,承載千軍萬馬長驅東進,打敗了蓋蘇文。唐軍過河以後,再回頭視之,螃蟹已難覓蹤影,由於馬蹄踐踏,螃蟹殼上留下了清晰的馬蹄印。
稻田養蟹,是盤錦稻作文化的升華。據了解,盤錦市開稻田養蟹先河的是大窪縣榮興的一位農場農工——李寶琦。1991年,李寶琦在其承包的4畝水稻田內試放河蟹養殖取得成功,打開了盤錦市生態農業品牌的另一扇門。
在李寶琦稻田放養河蟹的試驗中,免施了化肥和農藥,養河蟹所用的餌料與河蟹排出的糞便,同時增加了稻田有機質含量。這一創舉為後來稻蟹共生模式的推廣提供堅實的數據論證。
2010年,盤錦市河蟹養殖面積達148萬畝,占全國12%、全省88%。盤錦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河蟹第一市”。2011年3月下旬,受農業部委託中國農產品(6.74,0.15,2.28%)區域公共品牌價值評估課題組評估“盤錦河蟹”品牌價值11.66億元。
盤錦味道鮮美河蟹,清末盤錦大才子李龍石遍嘗興化中堡蟹、陽澄湖大閘蟹後,慨然寫道:“三岔河螃蟹天下為甲”,自豪之情,油然而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