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蛀莖夜蛾,Sesamia inferens (Walker),夜蛾科蛀莖夜蛾屬的一種昆蟲。江蘇、浙江、上海、福建、台灣、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四川、雲南、廣西、廣東、海南等地發生較重。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稻蛀莖夜蛾
- 拉丁學名:Sesamia inferens (Walker)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綱: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目:鱗翅目
- 科:夜蛾科
- 屬:蛀莖夜蛾屬
- 種:稻蛀莖夜蛾
學名,分布,寄主,為害特點,形態特徵,生活習性,防治方法,
學名
Sesamia inferens(Walker),鱗翅目夜蛾科。別名大螟。
分布
在中國東部遼寧以南的地區。江蘇、浙江、上海、福建、台灣、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四川、雲南、廣西、廣東、海南等地發生較重。
寄主
茭白、水稻、玉米、甘蔗等,是茭白、慈菇的主要害蟲。
為害特點
幼蟲蛀莖及食害心葉,造成枯心苗、枯莖,導致減產。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13~15mm,翅展24~30mm。頭部及胸部淡褐黃色,腹部淡黃色。前翅淡褐黃色,散布黑色細點,中脈前後褐色,端區褐色,緣線黑色。後翅白色。卵:扁圓形,表面有縱紋及橫間,初產白色,後轉灰黃,常10~20粒排成二三列,多產於葉鞘內側。老熟幼蟲:體長20~26mm,頭赤褐或淡紅,體背面淡紫色或微帶橙紅,無背線,腹面黃白色。蛹:粗壯,長約18mm,赤黃色,背面暗紅,在頭胸部有灰白粉狀物覆蓋。臀棘有鉤刺3根。
生活習性
在江、浙一帶年發生3~4代,以幼蟲在寄主根部附近或上縫內越冬。抗寒力強,冬季暖和時可出來取食。3~4月可見成蟲,常在茭白上產卵,平均每雌產240粒,卵期5~14天,幼蟲孵化後即蛀害寄主。3齡前有群集性,常十餘頭聚於一個葉鞘內,將葉鞘內層食去,並侵到心葉,致成枯心。3齡後分散。幼蟲期約35天,在葉鞘間化蛹,蛹期約9天。
防治方法
在卵孵化盛期噴灑50%殺螟松乳油900倍液或40%乙醯甲胺磷800倍液,田間保持3cm水層,保水5~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