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茬麥

稻茬麥在稻田收穫水稻後種植小麥或大麥。中國南方和北方都有稻茬麥,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長江流域以北以稻麥兩熟為主,長江流域以南除稻麥兩熟外,江蘇、浙江、江西、湖南、福建等省及上海市,還有早稻 晚稻 小麥(或大麥)一年三熟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稻茬麥
  • 拉丁學名:growing wheat after rice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稻茬麥
  • 分布區域:江蘇、浙江、江西、湖南、福建等省及上海市
在稻田收穫水稻後種植小麥或大麥。中國南方和北方都有稻茬麥,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長江流域以北以稻麥兩熟為主,長江流域以南除稻麥兩熟外,江蘇、浙江、江西、湖南、福建等省及上海市,還有早稻 晚稻 小麥(或大麥)一年三熟的。20世紀70年代以來,黃淮冬麥區有些地方推行旱田改水田以及水稻旱種,擴大種植水稻面積,從而發展了稻麥兩熟種植制。種植稻茬麥地區小麥商品率較高,而且有較大的增產潛力。這種栽培制度對提高糧食總產量有重要作用。
中國稻茬麥的面積是世界上最大的,單產也較高,在南方冬麥區還有較大面積的冬閒田可以發展稻茬麥。東南亞的菲律賓、泰國、緬甸、孟加拉、印度等國也在發展稻茬麥。
中國南方大多數地區,稻茬麥出苗不全、不勻,耕作管理粗放,施肥不足,生育後期多雨,濕害重,土粘板結,病、蟲、草害均較普遍;在31°N以南的沿江濱湖地區,赤霉病流行頻率高。北方稻茬麥因茬口遲,播種晚,穗少、穗小,又多遇後期乾旱,往往產量低而不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