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病在水稻各生育期和地上各部位均可發生,以葉片發病最普遍,其次為穀粒、穗頸和枝梗等。葉片受害後初為小褐點,後擴大為橢圓形褐色病斑,因大小似胡麻籽,故稱之為胡麻斑病。病斑邊緣明顯,外圍常有黃色暈圈,後期病斑中央呈灰黃或灰白色。嚴重時病斑密生,常相聯合,形成不規則大斑。穀粒上病斑與葉片上病斑相似,可擴展至全穀粒,濕度大時內外穎合縫處及穀粒表面產生大量黑色絨毛狀霉層。穗頸和枝梗受害,症狀與稻瘟病相似,但病部呈深褐色,變色部較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稻胡麻斑病
- 主要危害作物:水稻
- 主要為害部位:葉片為主,其次為穀粒、穗頸和枝梗等
水稻胡麻斑病
水稻胡麻斑病是由平臍蠕孢黴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
[發病規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附著在稻種或病稻草上或菌絲體潛伏於病稻草內越冬。翌年播種後稻穀上的病菌可直接侵染幼苗,病稻草上的病菌產生大量分生孢子,隨氣流傳播,引起秧田和本田的侵染。該病菌的侵染對氣象因子要求不嚴格,但薄地、砂質土、酸性土、缺肥、缺水、長期積水、日照不足、根部受傷等引起水稻生長發育不良的因子對病害的發生均有利。
[防治] 該病以農業防治為主,加強深耕改土和肥水管理,輔以藥劑防治。改土以增施有機肥,適量使用生石灰,促進有機質分解。另外,在施足基肥的同時注意氮、磷、鉀肥的配合使用,科學使用微量元素肥料,如鋅肥等。藥劑防治參照稻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