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峰鎮

稷峰鎮

稷峰鎮地處汾河北岸,為山西省稷山縣縣城所在地,轄52個行政村,10.8萬人,13.8萬畝耕地。該鎮基礎設施完善,交通十分便利,特色農業較多,名產名勝名企名店星羅棋布。城鎮經濟發展較快,全鎮工農業生產總值達到9.7億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稷峰鎮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中國山西省運城市稷山縣
  • 下轄地區:孫家城村、陶梁村、姚村
  • 電話區號:0359
  • 郵政區碼:044000
  • 地理位置:山西省運城市
  • 面積:151平方公里
  • 人口:10.8萬(2010年)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 車牌代碼:晉M
稷峰鎮簡介,概況,地理規劃,人文經濟,發展規劃,目標,具體規劃,社會狀況,交通,人文歷史,集鎮功能,經濟狀況,優勢產業,民營企業,旅遊資源,

稷峰鎮簡介

概況

稷峰鎮東西長28公里,南北寬5.2公里,總面積151平方公里,擁有52個行政村,10.8萬口人,現有耕地面積13.8萬畝,是運城市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鄉鎮。2003年被國家六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2004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命名為全省文明鄉鎮,連續三屆被省文明委授予省級文明和諧鄉鎮,2008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創建文明鄉鎮先進村鎮”。

地理規劃

稷峰鎮轄孫家城村陶梁村姚村平隴村、賈峪村、桐上村、上柏村、楊趙村、管村、王村、小杜村、太杜村、管村堡村、下費村、崔村、下莊村、武城村、下迪村、吳城村、富樂村、上迪村、和合村、姚家莊村、馬家巷村、關家窯村、西店頭村、西薛村、史冊村、陽史村、東北街村、東街村、西街村、南街村、西北街村、甘泉村、寺後窯村、羊牧頭村、荊平村、苑曲村、加莊村、吉家莊村、新莊村、下柏村、馬村、永寧村、南陽村、東渠村、原家莊村、澗東村、桐下村、上廉村、下廉村等52個行政村,10.8萬人,13.8萬畝耕地。

人文經濟

2001年由城關鎮、下迪鄉、楊趙鎮、管村鄉合併為稷峰鎮。境內主產小麥、棉花、玉米、蔬菜等,汾河、108國道、台運省道、侯西鐵路、侯禹高速公路貫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名產名勝名企名店星羅棋布。馳名全國的陶梁、姚村萬畝優質板棗基地位於稷峰鎮境內,享譽三晉的華北葡萄第一村——荊平村5000畝優質葡萄基地在稷峰鎮境內,彪炳華夏文明的稷王廟、大佛寺、青龍寺、宋金墓群也在稷峰鎮境內。既是稷山強鎮,又是河東大鎮、三晉名鎮,2004年被國家六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2005年被省文明委授予“省級文明鄉鎮”,2006年被省勞動競賽委員會榮記“集體一等功”,2007年被市委組織部授予“五個好鄉鎮黨委”稱號,並順利通過省文明委“省級文明和諧鄉鎮”驗收。全鎮工農業生產總值達到9.7億元,增長10.2%;企業固定資產總額達到1.9億元,增長15.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312元,增長8.3%;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下,完成了預期指標。
稷峰鎮
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總體工作部署,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一主題,大力弘揚講操守,肯吃苦,能幹事的稷峰精神,突出農民收入增加、為民工程實施、社會事務管理、重點工程協調、綠色生態建設五大重點,著力調整農業結構、改善農業條件、改善農科網路、整治村容村貌、調處矛盾糾紛五項工作,實現農業增產增效有舉措,農民持續增收有支撐,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有進展,縣級重點工程順利實施有作為,農村黨群乾關係有改善五個確保,努力建設和諧文明、誠信實力、充滿活力的新稷峰!

發展規劃

目標

2013年稷峰鎮經濟發展的預期目標是:工農業生產總值達到11.2億元;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達到2.3億元;農民人均收入增長9%,超過3500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3‰以下。
稷峰鎮政府2013年要集中力量完成以下四方面工作:

具體規劃

一、突出一個重點,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1、大力調整農業結構
2、著力改善農業條件
3、加快完善農科網路
4、深入整治村容村貌
5、全面提升綠色生態建設
二、完善兩項機制,深化“為民工程”
三、強化三種意識,做好工程協調
四、立足五個方面,建設和諧稷峰
1、大力發展教育文化事業
2、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3、加強社會管理功能
4、突出抓好招商引資
5、深入開展農廉工作

社會狀況

交通

侯西鐵路和108國道、209省道、運稷一級路以及侯禹高速公路都縱橫貫穿稷峰鎮全境。

人文歷史

3000多年前,就已設村建鎮,由此,自隋皇十八年在此設定稷山縣治,至今1400多年縣名未改。晉文公狩獵於“清源”,戰國名將廉頗屯兵於廉城,吳起駐守於吳城,史實都發生在稷峰鎮。稷峰鎮歷史名人多若繁星,各呈風采。如唐代名相裴耀卿(東街村)、宋代金名將解元(下柏村)、金代詞壇“二妙”段克己、段成己(平隴村)、元代鐵面御史姚天福(南陽村)、清代斷案如神的知府王炳壇(東街村)、萬里尋弟的義民吳紹先(吳城村)、抗戰時期書法家蘇光華(管村)、當代國學大師姚奠中(南陽村)、蒲劇名醜吳永勝(吳城村)等等。

集鎮功能

全鎮早已實現村村通公路,巷道硬化率達97%。以惠農便民為目的的“七個全覆蓋”工程進展順利,縣城城郊“五街三村”城鎮化建設步伐大大加快,全鎮52個村結合新農村建設工作而開展的小廣場建設、小巷道路硬化和小環境改造等“三小”配套工程全部完成。有新農村試點村2個:南陽和桐下;新農村推進村13個:馬村、馬家巷、小杜村、賈峪村、東北街村、東渠村、下柏村、原家莊村、楊趙村、上柏村、加莊村、上廉村、姚村。通訊、移動增容聯網上檔升級。有線電視覆蓋率達98%。天然氣、供排水和垃圾污水處理等公共服務設施完善。城鄉街道全部實現綠化、亮化和美化。各居民小區物業管理日臻規範,市場、醫院及其他公共服務設施分布合理。

經濟狀況

優勢產業

盛產聞名中外的稷山板棗和優質葡萄,全鎮已栽植板棗8萬畝,葡萄1萬畝,並已形成“十村萬畝”城郊型萬畝優質紅棗觀光區,成為全省最大的板棗生產基地、全縣最大的禽蛋生產基地、全市最大的燈籠銷售中心、華北地區最大的葡萄生產銷售基地。有華北第一葡萄生產專業村——荊平村,全縣最早的板棗生產示範村姚村和陶粱村,全市最大的燈籠製作村楊趙村,全縣最大的蔬菜生產專業村下費村。

民營企業

煉焦、造紙、紡織、化工、鋁製品、金鋼石、蜜棗加工、葡萄貯藏、交通運輸等十大支柱產業。2010年全鎮工農業生產總值達12.6億元,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達3.4億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4553元。

旅遊資源

境內名勝古蹟眾多,全鎮52個行政村,僅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就有64處,占到全縣文保名錄的三分之一。其中最負盛名的是國家文保單位、以木刻、石雕和琉璃而稱“古建三絕”的稷王廟,國家文保單位、以唐代壁畫而著稱於世的青龍寺,國家文保單位、以13座磚質仿木構建築的地下墓群—宋金墓,省級文保單位、天下第一土雕大佛所在地大佛寺,以及南陽村法王廟,小杜村杜陵書院遺址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