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生求子是七夕節期間的中國傳統習俗,實際上是生育信仰之一種。寄託著中國勞動人民樸素的審美情趣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種生求子
- 分類:中國節日風俗
- 地區:中國
簡介,做法,
簡介
中國節日習俗,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於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南方各地民間也稱為“泡巧”,將長出的豆芽稱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針,拋在水面乞巧。還用蠟塑各種形象,如牛郎、織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禿鷹、鴛鴦、等動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稱之為“水上浮”。又有蠟制的嬰兒玩偶,讓婦女買回家浮於水土,以為宜子之祥,稱為“化生”。
做法
在節日前利用若干種植物,如小麥、綠豆、小豆、豌豆等,放在器皿浸水,生芽數寸後,於七夕即日用紅藍彩線束紮起來,作為一種得子得福的象徵。還用蠟塑各種形象,放在水上浮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