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了一坡又一坡》是馬永珍創作的詩集,首次出版於2020年4月。
該書從人、景、物三個方面向讀者展示了寧夏回族農村地區的生活場景。在該書中,故鄉宋家窪是一個特定的意象,也是詩人地理和心理上的“故鄉”,更是其創作的源泉和坐標點。在第四輯《宋家窪的風》中,詩人的一系列詩句感情真摯純樸,描寫細膩灑脫,地域特點鮮明。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種了一坡又一坡
- 作者:馬永珍
- 文學體裁:詩集
- 字數:184千字
- 首版時間 :2020年4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分“馬老六的難悵”“一粒麥子的念想”“天堂,在母親的雙掌中綻放”“宋家窪的風”“行走的衣裳”五輯,匯集了作者多篇詩作,包括《呼嚕聲掛滿牆了》《割麥子》《比賽》《剝玉米》《鏟草》等等,講述了西海固大地上一個村莊、一個家族、一群人的生存狀態,展示了他們面對人生困境和苦難所表現出的堅韌、智慧以及豐富的精神世界。
作品目錄
第一輯 馬老六的難悵 | 第二輯 一粒麥子的念想 | 第三輯 天堂,在母親的雙掌中綻放 | 第四輯 宋家窪的風 | 第五輯 行走的衣裳 |
---|---|---|---|---|
呼嚕聲掛滿牆了 割麥子 比賽 剝玉米 沒敢說 鏟草 吃西瓜 小毛驢得意忘形 冬日 舵手 剛種的太陽長勢很好 割苜蓿 空洞 孤寂 紅牛犢子 剪羊毛 開玩笑 活神仙 老座鐘 壘夢 拐杖 犁地 兩座山說了一夜 綠色的驚叫 難悵 想把秋風拴到牛槽上 想把一場大雨扛回家 興奮的蕎麥 羞澀的穀子 羊羔舔碎了新月 一顆豌豆睡著了 一隻母羊的憤怒 只有彩虹上沒有露水 種下一望無際的快樂 拔馬牙豆時吼了一嗓子 磨鐮刀 雪花哭了一夜 雪天放羊 最美的土豆 走一次,愛一遍 擔水毛家溝 秋天,並不孤獨 皮襖 風得了眼病 水缸 天麻麻亮了 喂,新月 妄想 一片雪花 用骨頭打鐵 孤獨高過一座山 著急 鑽牛角尖 最大個的西紅柿 輕聲喚 | 麥子 黃米飯 拔胡麻 豌豆 辣椒紅 挖洋芋 蕎麥花 穀子 狗尾巴花 老牛 春分 驚蟄了 我的鞋子丟了 我願是一隻羔羊 宿命 夜草 一塊黃土 永恆 油燈 修剪陽光 春雨送來一封信 | 母親要做針線活 母親只送我萬道霞光 和母親聊天 都喜歡 餵牛 種馬牙豆 漏網之魚 中秋夜 背母親下樓 秋雨寒 散步 一枚花瓣 抱怨 喝粥 擔心 睡著了 早飯 和母親聊起水 改不了,老毛病 春天從西北來 遲到 搡磨 蘋果四十歲了 打三弟 母親要給我做飯 唯一的女神 故鄉,村口有一棵樹 我看見了母親的乳房 拾麥穗 為了一口食 疼愛堂弟 給奶奶治病 母親腿疼 向天再借五百年 願做一根蒿草 | 宋家窪的主人全姓馬 太小了 萬福爺傳 餵羊羔的姐姐 我被幸福吞噬 兒時的陽光很甜 遇見一棵草 小土塊 快樂很小 一場雪全落在父親的頭上 一塊寶地 一塊傷疤飛走了 用春雨建造房子 行禮的山羊 摘枸杞 中午 種洋芋 候鳥返鄉 黃昏 回家偶書 叫蒿 老榆樹 毛家溝水庫 清晨 苜宿花開了 紅牛犢 向陽的山窪 割冰草的女人 哥哥娶我 放羊的女人 大寒 春天裡,種下一滴淚水 春天的門票 | 畫一縷鄉愁叫固原 乾一杯鄉音醉千年 單騎過賀蘭 素描一個高原 不想回去,還得回去 不要夢醒 春節 都是做媽的 放心,天塌不下來 行走的衣裳 活著就是罪過 麥場上 斜斜的 清水河 天藍得傷透了心 天堂沒有回信 等一等,固原 秦長城 蕭關 六盤山 清水河 老龍潭 須彌大佛 漫一首“花兒”說知感 |
附錄 |
作品鑑賞
作為西海固的兒子,馬永珍擅長用緩慢、細膩的語言呈現成長記憶,並將其定格為一個個畫面細節:水、陽光、饃饃;旱地里的麥子、偏遠的窪地、腿疼的母親等,用這些樸素平常的事、物、人揭示出西海固生活的本真。“宋家窪一個土頭土臉的村莊/躲在黃土高原的懷裡……”在該書中,故鄉宋家窪是一個特定的意象,也是詩人地理和心理上的“故鄉”,更是其創作的源泉和坐標點。在第四輯《宋家窪的風》中,詩人的一系列詩句感情真摯純樸,描寫細膩灑脫,地域特點鮮明。他把城市與鄉村、現實與夢想、道德構建與破壞、理性與感性、人與自然等意象通過對比並置在一起,探究其深層次的癥結。
詩人以白描的語體,對自己和依舊生活在宋家窪里的那些人、事、物、景展開悲沉的審視和追問;對漸行漸遠的鄉土文化背影投以關注的目光,以深沉的語言對生命、人生、社會的古老問題給予綿長追思,情感樸素卻又深邃。詩中人物馬老六既是個人的寫照又是綜合的符號,既表現個人的內心幽秘和成長陣痛,也凸顯一種別樣的精神力量和蒼涼的人生況味。馬永珍的詩是有痛感的,有力量的,其疼痛來自對現實的介入和思考,來自以素樸的語言直指生存真相。在《沒敢說》《雪花哭了一夜》等詩篇中,畫面的截取,細節的力量,簡練明快的語言,含蓄深刻的情感,透露出詩人對生命的體驗與探索。尤其是生動的現實,淡淡的感傷,這是詩人對親人的追懷,是回歸後的思念與眷戀。在堅硬的世俗人生中,詩人用詩歌觸動著人性中柔軟、微妙的存在,昭顯著潛隱在現實表象之下的真實。
西海固的作家,幾乎都來自於農村,自小生活在這塊黃土地上,在鄉村鄉情的氛圍里逐漸長大。離開那片故土後,依然有永遠也捨棄不了的情結,因而他們總有回顧鄉村的作品,且總是寫得深情無限。生活中的苦口甜心,創作中的風纏霧繞,折射出濃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和人文情懷。馬永珍的詩多源於個人經歷和感受,充滿著酸澀與感動,也有無奈悲傷。在第三輯《天堂,在母親的雙掌中綻放》中,詩人不惜筆墨,為普普通通的母親立傳。他以時光為線索,描摹了母親的一系列形象:做針線活的母親、抱怨的母親、打兒子的母親、做飯的母親、拾麥穗的母親、腿疼的母親……或放慢動作或遠眺近看,或語言描寫或細節刻畫,母親的各種形象匯成一條緩慢深沉的河流。《母親要給我做飯》是一首讀來能夠讓人淚眼婆娑的詩。濃濃詩意中透著孤獨而悲憫的氣息,對親人的無盡懷念,是記憶深處的悲歌。年老體弱多病的母親,見到從3000里外歸來的兒子,想“要為來自遠方的歡喜做飯”,她想“站起來,全然忘記了兩個調皮的孩子一直和她過意不去”,“衰老和病情死死地抓住母親的腿和腰”,讓她寸步難行。詩人捕捉到了那些動人的細節,勾畫了母親初見的驚喜與年老的無奈。蒼涼的現實下,凸顯了一個普普通通的回族老人的一生。這種悄悄話式的講敘,平靜卻頗具穿透力,用平常細節表達深沉的生命體驗,完成對父母的感情訴說,引發讀者強烈的共鳴。
作品影響
獲獎記錄
2023年3月,該書獲第五屆葉聖陶教師文學獎銀獎。
出版信息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
《種了一坡又一坡》 | 2020年4月 | 北嶽文藝出版社 | 978-7-5378-6189-2 |
作者簡介
馬永珍,1970年代生,寧夏固原人,任教於北京昌平第二中學,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協會會員,寧夏作家協會會員。作品見於《民族文學》《詩刊》《星星》《詩選刊》《朔方》《詩歌月刊》等,入選多個選本。出版詩集《種了一坡又一坡》。作品獲2015年《民族文學》年度詩歌獎、2021年葉聖陶教師文學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