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稛
- 拼音:kǔn
基本解釋,古籍解釋,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稛kǔn(ㄎㄨㄣˇ)
1、古同“捆”,捆束。
2、成熟。
3、滿。
4、縛衣。
5、致。
UNICODE
稛字UNICODE編碼U+7A1B,10進制: 31259,UTF-32: 00007A1B,UTF-8: E7 A8 9B。
稛字位於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English
bind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稛【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8畫
康熙字典 稛
《唐韻》《集韻》𠀤苦本切,音棞。《說文》絭束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苦隕切,音麇。滿也。《齊語》稛載而歸。《正韻》從倉囷之囷,與稇字不同。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稛【卷七】【禾部】
絭束也。從禾囷聲。苦本切
說文解字注
說文解字注 稛
(稛)絭束也。絭束謂以繩束之。國語。垂櫜而入。稇載而歸。韋注。稇、絭也。古亦叚麇為之。如左傳羅無勇麇之、及潞麇之是也。方言。稇、就也。注。稇稇、成就皃。廣韻作成熟。葢禾熟而刈之。而絭束之。其義相因也。從禾。囷聲。苦本切。十三部。按本從囷聲。丘吻反。轉入䰟韻。為苦本切。非從困聲也。